剛進大學那會兒,我們宿舍有個姑娘特別“會聊天”。隔壁床曬出了新買的防曬霜,她湊近接下來擠了一大坨,說:“借我用用吧,反正你也不在乎這一點兒錢。”;在小組討論方案時,她低著頭,一直在刷手機,可最后交作業(yè)時卻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位;遇見班委時,她滿臉都堆著笑容,可轉(zhuǎn)頭對著內(nèi)向的室友卻翻起了白眼,說道:“她成天不說話,裝什么斯文啊?”
半年后的生日聚餐,全宿舍默契地“忘記”通知她。有些關系破裂,根本不需要吵架,—光是那些,沒分寸的細節(jié),就足夠把人推遠。
你一定見過這樣的同學:軍訓時蹭遍了全連隊的防曬霜;畢業(yè)時連張二手課桌都賣不出去。明明考了高分,非要對著掛科的人凡爾賽一番:“這次卷子,太簡單了吧?”在老師面前,鞍前馬后,轉(zhuǎn)頭就把室友的秘密當作談資。
不是大家愛搞孤立,而是身體比大腦更早感知不適。食堂里總想著法子,輕易地少刷兩塊錢的人,早晚會把自己的信任額度給刷爆。那些將毒舌視為率真,把雙標當作精明的人,殊不知早就有人默默地把微信備注改成了“慎交”。最為可悲的是那欺軟怕硬的家伙,以為踩著別人就能使自己增高,結(jié)果卻成了全班都心知肚明的“避雷指南”。
成年人的社交潛規(guī)則早就寫好了價碼,蹭了三次奶茶卻還不回請之人,第四次往往只會接收到“突然有事”這般借口;在眾人面前讓他人下不來臺的玩笑,所換來的并非幽默的認證,而是集體的沉默;今日你對弱勢者的刁難,明日便會轉(zhuǎn)化為簡歷上的性格標簽。
上個月同學會之時,見到了當年那位被稱作“人緣黑洞”的班長。他竟端著酒杯,逐一挨著桌子進行道歉:“在當年吶,催促你們交交班費的時候,我的態(tài)度著實是太糟糕啦……”原來呀他已經(jīng)求職三年了,在各個地方都遭遇了碰壁的情況。直至HR用比較委婉的方式提醒道:“您在大學時所采用的領導方式,或許不是特別適合于團隊的協(xié)作呢。”
你看世界真的是面回音壁。最近總刷到“00后整頓職場”的段子。其實大學生早該整頓“社交場”——不是教你怎樣去討好他人,而是提醒你,寢室空調(diào)開26度,還是28度,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總將遙控器緊緊攥在自己手中;小組作業(yè)誰當組長,也并非那么關鍵。關鍵在于,別讓隊友覺得你在汲取他的力量來提升自己;那些不假思索說出的“大實話”,或許在他人心中埋藏了十年之久,像一根刺般存在。
下回打算帶走共享充電寶的時候,別忘了最好留下張便條,并且注明次日必定歸還;在開導考試失利的朋友時,可以把“我閉著眼都能過”換成“走吧我請你喝奶茶”;碰到老實巴交的人時,千萬別以為他們好欺負,得明白全班總共44人,其他43雙眼睛可都在留意你的一舉一動。
真正的人緣不是靠討好得來的,是你在食堂分出去的半份糖醋排骨,是在走廊遇見時真誠地點頭微笑,是明明看破卻不說破的那份體貼。
畢業(yè)五年后,同學群里最活躍的,永遠是當年那個主動地,積極地幫全班打印復習資料的“老好人”。你瞧時間終歸會把曾占過的,那點便宜折算為代價,也會將散出去的,那份溫暖以復利的方式變成福報。
所以啊現(xiàn)在就把這篇轉(zhuǎn)給那個總抱怨沒朋友的家伙—當然記得撤回鍵留給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