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在文章中問:“正在評估”四個字竟然引發特朗普如此大的動作,中美怎么談?昨天我在文章中又說,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兩項涉臺法案:《臺灣保證實施法案》和《臺灣國際團結法案》,中美談判之路再次被阻斷。有網友評論說:你判斷錯了,中美開始安排談了。
網友的依據是:據外交部網站5月7日消息,應瑞士政府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于5月9日至12日訪問瑞士。訪瑞期間,何立峰副總理作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對此,外交部發言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美國新政府上任以來的單邊關稅措施沖擊了中美經貿關系,擾亂國際經貿秩序。近期美方高層就調整關稅措施放風,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會談,中方經認真評估后決定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
我仔細品味了外交部消息及商務部發言人的答記者問,發現“同意接觸”恰是“正在評估”的結果,“同意接觸”并不意味著“安排談判”。
中方同意與美方接觸主要有以下意圖:
1.回應全球期待。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經貿關系穩定與否對世界經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面臨諸多挑戰,國際社會普遍期待中美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為世界經濟穩定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中方同意接觸也是“談,大門敞開”的具體展現,體現了對全球責任的擔當,回應了國際社會的共同期盼。
2.維護中方利益。美國新政府上任后的單邊關稅措施嚴重沖擊了中美經貿關系,也損害了中方的正當權益。通過接觸,中方可以直接向美方表達對其關稅等不合理措施的嚴正關切,爭取美方作出有利于中方利益的政策調整,推動中美經貿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更好地維護中國企業和民眾的利益。
3.呼應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吁。美國的關稅措施不僅給中國企業帶來困擾,也讓美國業界和消費者承受了巨大壓力。美國許多企業因關稅增加了成本,消費者也面臨商品價格上漲等問題。中方同意接觸,也是考慮到美國國內相關群體的合理訴求,希望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緩解雙方經貿摩擦對美國經濟和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
在中美接觸中,中方會為未來可能的正式談判當面給美國提出以下談判的前提:
1.秉持平等尊重。要求美方停止威脅與訛詐行徑,摒棄施壓的極端做法,基于平等、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贏的原則與中國開展對話,不能自恃優越、盛氣凌人地發號施令。
2.取消單邊關稅。要求美國傾聽國際社會和國內利益相關方的理性聲音,全面撤銷對中國加征的所有單邊關稅措施,以消除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重建互信。
3.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中方強調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國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必須謹言慎行,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得干涉中國內政,停止支持“臺獨”分裂勢力。具體行動是:收回5月6日通過的兩項涉臺法案。
滿足這三條,中方將安排與美方正式談判。否則,免談!故,我們如果非要理解“同意接觸”是談判的話,那也是關于“中美怎樣談”的談判。即中美的這次接觸不是“關于中美關稅戰”的談判,而是“就談判原則表達中國的主張”的當面告知,不能視為通常意義上的安排談判(時間、地點、方式等細節)的談判。
所以,網友們最好不要過度解讀。
注:本文作者為“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牟林,為本平臺原創作品,歡迎朋友們留言交流,一起網聚智慧、網聚人氣、網聚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