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SU7 Ultra鬧了個不大不小的風波。本來剛剛憑借賽道圈速紀錄刷足存在感,結果一場車機系統更新,卻把自己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什么一款車的動力模式要“解鎖”?碳纖維前艙蓋又是怎么回事?這背后其實是造車新勢力普遍的用戶運營焦慮,以及賽道情懷與消費者真實需求之間的博弈。
一、起因:車機更新“限馬力”,引發車主不滿
事情的起點,是小米SU7 Ultra車主陸續發現,自己的車在更新到1.7.0版本后,“排位模式”的最大馬力被限制了。原本號稱1548匹的超強動力,直接被鎖定,只能用大約900匹馬力。要想解鎖全部性能,必須先在賽道上跑出官方指定的圈速,才能開啟“排位模式”。
這下問題來了。很多車主日常根本不去賽道,即便有,也未必都能刷圈達標。結果本該隨時可以體驗的頂級動力,變成了一個“獎品”,而不是車輛本身應有的功能。這種強制設定,直接引發車主集體吐槽,社交平臺上一片熱議。
說白了,大家買SU7 Ultra,本就是沖著“高性能”“賽道級動力”來的,現在還得過關打怪才能開滿馬力,誰不憋屈?
二、小米官方連夜回應,暫停更新“補鍋”
輿論發酵之快,讓小米汽車不得不緊急發聲。5月7日深夜,小米官方公眾號發布《關于大家關心問題的回答》,承認此次更新中,確實加入了“排位模式解鎖條件”,給部分用戶帶來困擾,向車主致歉,并宣布暫停推送該版本更新。
同時承諾,已升級的用戶將在4-8周內,通過下一版本更新,恢復該功能的自由使用權,取消限制。小米還表示,未來涉及用戶體驗的重大更新,必須建立在充分溝通基礎上,完善用戶意見收集機制。
這波處理,態度上算是及時止血,但也反映出小米在造車這條路上的經驗不足和溝通短板。
三、背后邏輯:保障安全,還是賽道營銷?
很多人不理解,小米為什么要搞這么個限制。其實,官方也給出了理由——保障駕駛安全。畢竟1548匹馬力的車,普通道路上全開極有安全隱患。通過設置“賽道成績解鎖”,表面上是安全考量,實際也是在強調SU7 Ultra的“賽道屬性”。
畢竟小米從一開始造車,就打出“賽道級電動轎跑”定位,屢屢在浙賽、上賽等專業賽道刷圈,公開成績,還把紐北測試成績當成產品賣點。這次“排位模式”的設定,本質上是想強化這種高性能、賽道文化氛圍。
只不過,這種賽道營銷和用戶實際用車場景之間,存在巨大錯位。普通車主平時上班通勤、節假日自駕,真跑賽道的能有多少?小米低估了車主對動力自主掌控的需求,也沒意識到限制核心功能會引發反感。這正是造車新勢力常犯的“理想化產品設定”問題。
四、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賽道噱頭還是實用改裝?
除了“限馬力”風波,SU7 Ultra另一處爭議也不少——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原計劃量產車并不配這個設計,結果去年10月紐北原型車刷圈后,外觀和性能引發熱議。小米順勢響應用戶呼聲,臨時把原型車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復刻到量產版上。
官方說法是,這個前艙蓋能提供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散熱功能,還能減重1.3kg,滿足賽道級需求。但不少車主反饋,日常開根本用不上,造型喜歡與否也見仁見智。
于是,小米又宣布,針對未交付用戶,開放限時改配服務,可以改回鋁制前艙蓋。選配碳纖維版本的用戶,還贈送2萬積分,已提車的用戶也補發積分,盡量平息輿論。
這場圍繞碳纖維艙蓋的插曲,體現出造車新勢力在追求“賽道標簽”與尊重用戶個性化選擇之間的平衡困境。
五、風波背后:用戶共創,還是品牌試探?
其實從這兩件事能看出,小米汽車極力想走一條“用戶共創”的路子——頻繁在賽道刷圈、開放功能改配、限時積分補償,表面是重視用戶聲音,實際更像是在產品定位、品牌文化方向上不斷試水和微調。
只不過,這種共創邏輯要想順利運轉,前提是充分、透明、平等的溝通。而不是拍腦袋做決定、事后再道歉補救。像這次“限馬力”和碳纖維艙蓋改配,若能在更新前廣泛征求車主意見,或預先說明、留足自主選擇空間,輿論風波或許根本不會發生。
六、結語:造車路遠,營銷別走火
小米SU7 Ultra憑借極高的性能參數、賽道成績、造型設計,在新能源車市場殺出一條血路。無論是馬力限制風波,還是碳纖維艙蓋爭議,歸根結底都源自小米在造車路上的高期待與高風險。
這提醒所有新勢力車企:在追求品牌標簽、賽道文化的同時,別忽視普通消費者的真實用車需求和自主權。營銷可以大膽,體驗必須謹慎。造車是長跑,不是一場圈速刷榜。
我們也期待,風波之后的小米汽車,能在產品定義和用戶運營上越走越成熟,造出既有賽道激情,也兼顧日常駕駛需求的好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