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23日,巴勒斯坦內部14個派別全部抵達北京后,共同簽署《北京宣言》。
14個不同的派別此次能夠齊聚一桌,完成大和解,達成大團結,這無疑給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的巴勒斯坦人民帶來的寶貴的希望。
長時間以來,美國也沒少插手中東事務。
搶占資源,發動戰爭,鞏固美元霸權,可最終卻碰了一鼻子灰,讓本國人民為之失望,讓中東地區人民深惡痛絕。
然而,我國在向中東地區伸出援助之手后,卻出現了截然相反的一幕。
從去年我國促成沙特和伊朗達成和解后,全世界都為之震驚。
尤其是在西方世界,伊斯蘭文明在他們眼中可謂頑固不堪,可為何我國卻能夠解決伊斯蘭文明圈的問題?
1
縱觀整個世界,從文明底蘊的角度出發,大致能夠分為三個大類。
首先就是以我國為核心的東亞文明圈,涵蓋日本、韓國、朝鮮以及越南等國家。
從有歷史記載以來,中華民族一直引領世界發展潮流長達兩千多年。
雖然近代以來在清政府腐朽沒落的統治下,中華文明受到西方世界的沖擊,可中華文明在披荊斬棘后仍能不斷進步。
直至今日,我國崛起的勢頭不容阻擋,東亞文明圈也在世界舞臺上開始大放光彩。
第二個文明圈,就是以西方國家為主體的基督教文明圈。
文藝復興掀起發展浪潮后,西方國家正式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又得益于兩次工業革命,基督教文明圈從世界上脫穎而出。
直至今日,不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等領域,基督教文明始終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從七世紀穆罕默德創建烏瑪——穆斯林共同體并統一阿拉伯半島之后,伊斯蘭文明就登上了世界的舞臺。
隨后開始了征討之路,先后滅掉了薩珊帝國和波斯帝國,即便面對不可一世的拜占庭,仍舊能夠長驅直入,將自己的勢力范圍擴大到伊拉克乃至北非地區。
如今的伊斯蘭文明圈,形成以四大國——伊朗、沙特、埃及和土耳其為核心,涵蓋中東北非的文明圈。
然而相較其他兩大文明圈,伊斯蘭文明圈卻顯得格外復雜,尤其是遜尼派和什葉派已久的爭端,更是給伊斯蘭文明圈造成了嚴重的沖擊。
2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遜尼派一直都是穆斯林的主流派別,他們主張繼承先知的事業,想要尋出繼承者,需要共同進行協商。
然而這卻引起了什葉派的不滿,明明先知的女婿阿里就能夠成為合法的繼承者,為何還要費大力氣進行協商選舉?
直至今日,這仍舊是伊斯蘭文明圈教派中的主要分歧。
伊朗等國家主要是什葉派信徒,而阿拉伯國家則是以遜尼派為主。
作為伊斯蘭文明圈的兩個大國,除了教派問題之外,伊朗和沙特在經濟、政治方面仍舊存在競爭和分歧。
領土爭端和政治宗教分歧,在中東似乎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既然矛盾根深蒂固,為何中東的高層以及貴族還能過著“富得流油”的生活。
很簡單,就是他們腳下的資源,而“嗅覺靈敏”的美國盯上了這個香餑餑,于是開著戰機和艦艇,來到中東大地準備大干一場。
首當其沖的就是阿富汗,一場持續二十年的阿富汗戰爭耗光了阿富汗的國力,反觀美國,卻也沒有從中得以全身而退。
本意是想要穩住阿富汗進而奠定自己在中東地區的地位,但最終卻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撤走了駐扎在阿富汗的軍隊,自身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也進一步削弱。
此外,伊拉克戰爭也給美國帶來了沉重的教訓,感覺薩達姆不聽話,美國暗中策劃叛亂。
雖然薩達姆政權倒臺,但美國扶植的傀儡卻始終沒能在伊拉克建立穩定的民主政權,甚至還逼急了薩達姆,發生了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案。
美國為何要這么大費周章?
不過是想要控制中東地區的能源來鞏固美元的霸權地位,但這卻對中東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可逆損傷,不僅讓多國面臨通貨膨脹的困境,甚至將整個中東的市場擾成了一鍋粥。
巴以沖突爆發后,美國也以調解國的身份出席了各種會議,但始終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而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也引起了巴勒斯坦以及眾多中東國家的不滿,調解的目的不僅沒有達成,甚至還進一步激化了巴以之間的矛盾。
如今一些中東國家已經開始探索“去美元化”的道路,美元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弱,為何會發展到如今這種局面?
除了美國的錯誤決策之外,中東諸國能夠看到發展的希望,還得益于我國的強勢崛起。
3
我們沒有像美國那樣以粗暴野蠻的方式來尋求發展,而是和中東各國建立起了友好合作的關系。
尤其是“一帶一路”的不斷推進,我國通過基礎建設、產能合作以及貿易往來等方式,幫助中東國家解決了棘手的難題,也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巴以沖突爆發后,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一直倡導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矛盾和問題。
尤其是近期巴勒斯坦14個派別在北京共同簽署《北京宣言》,加沙的戰后處理以及組建臨時民族和解政府達成一致,讓巴以沖突的解決終于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而巴勒斯坦也看出了我們的良苦用心,在條款中注明了四大監督國——埃及、阿爾及利亞、中國和俄羅斯。
很多人看到名單不禁感到疑惑,為何同樣是穆斯林國家,為何巴勒斯坦沒有選擇中東的兩個“老大哥”——沙特和伊朗作為監督國呢?
實際上這正是規則的智慧所在。
伊朗雖然和巴勒斯坦一直保持緊密聯系,尤其是哈馬斯同伊朗的關系更是要好。
但在很多重大決策中,伊朗的立場都過于強硬,這并不符合巴勒斯坦如今尋求和平解決的訴求。
而沙特作為阿拉伯國家的“一哥”,為何會缺席監督國呢?
很簡單,沙特今時不同往日,尤其是近些年來和以色列的關系出現明顯緩和的趨勢。
而在外交政策上,沙特或許會更側重于維護地區穩定以及自身利益,而能不能保持中立立場,巴勒斯坦有些拿不準。
因此,實力較為強悍的埃及,自然成為了巴勒斯坦的不二之選。
一來埃及和巴勒斯坦接壤,關系親密;
二來埃及和以色列之間的深仇大恨,也能夠保證埃及在執行監督的時候能夠充分站在巴勒斯坦的立場考慮問題。
這些理由放在阿爾及利亞身上同樣適用,至于我國和俄羅斯,更是重中之重,為何這樣講?
伊斯蘭文明圈若想徹底擺脫西方文明圈的束縛,關鍵的一點就是中俄強強聯手,并和中東地區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
縱觀整個世界,能跟西方國家掰掰手腕的,也就只有我國和俄羅斯了。即便面對美國,我們也不會感到畏懼。
同樣作為發展中大國,不論是南美的巴西,還是南亞的印度,指望他們帶領中東國家在西方國家的圍追堵截中絕境逢生?
顯然不現實,所以我國和俄羅斯便成為了中東國家最大的依靠,并且我國和俄羅斯又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國際舞臺上一直倡導和平解決問題與多邊主義。
所以在監督巴以沖突解決一事上,中俄兩國不僅能夠客觀公正地施行監督權,還能夠憑借自身的影響力,阻止別有用心之人從中作亂,尤其是《北京宣言》的簽訂,無疑給巴勒斯坦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光明。
巴勒斯坦內部的主要派別中,只有哈馬斯沒有加入巴解組織。
《北京宣言》提出:“同意在巴解組織這一巴人民唯一合法代表的框架下,實現涵蓋所有派別的民族大團結”。
這就意味著,曾經互相看不順眼的哈馬斯和法塔赫,同意未來哈馬斯加入巴解組織進行談判,原本停滯不前的和解問題,已經達成了第一步。
結語
如今的中國作為全球性大國,影響力已經得到了中東國家的高度認可,我們的整體實力和影響力穩步上升,但卻從未仗著強悍的實力做有違公平的事情,反而一貫秉持著公平正義的立場。
尤其是在巴以問題上,我們堅守原則,支持巴勒斯坦民族的解放事業,有這樣一個國家幫助處理問題,巴勒斯坦怎會不放心,怎會不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