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桃園經驗推廣影響力逐漸加大,讓江青有了借口參政,別的領域不太合適,可是文藝卻是江青的本行,于是選擇從文藝入手
江青要以“文藝革命”的名義,找部隊管文藝工作的同志開座談會,得到了林彪的贊同。
江青說:“我要請‘尊神’,請解放軍這個‘尊神”支持我?!?/p>
以批判《海瑞罷官》為突破口,點燃了“文化大革命”烈火的江青認為這還只是“前哨戰”,“決戰時機尚未到來”。她決心要進一步擴大戰果。
1966年1月21日,江青從上海跑到蘇州去找林彪,談了她的一些想法和意見。
她要以“文藝革命”的名義,找部隊管文藝工作的同志開座談會。
她說:“我要請‘尊神’,請解放軍這個‘尊神’支持我。”
得到了林彪的贊同。林彪讓葉群打電話給當時主管宣傳、文化工作的總政治部副主任劉志堅說,江青要找部隊幾個管文藝工作的同志談談部隊文藝工作問題。
參加的人不要太多,只要四五個人。去幾個什么人,你同肖華商量,把名單報“林辦”。
劉志堅向總政治部主任肖華匯報后,兩人研究,決定由總政文化部長謝鏜忠、副部長陳亞丁、宣傳部長李曼村參加,并由劉志堅帶隊。
此外,還帶秘書劉景濤、《星火燎原》編輯部編輯黎明,作為隨員一同前往。名單經總政治部黨委通過后,報給了葉群,葉群又報給了江青,江青同意這幾個人去參加座談。
江青為什么要召開這個座談會,怎么個開法,與會者當時并不了解江青的意圖。
1月底,江青秘書電話通知劉志堅說,會議確定在上海開,要他們2月2日就來上海。
在劉志堅等人去上海之前,葉群又給劉志堅打來電話,說林彪有幾句話要轉達給江青,接著一字一句地念了林彪的話:
“江青同志昨天到蘇州來和我談了話。她對文藝工作方面政治上很強,在藝術上也是內行,她有很多寶貴的意見,你們要好好重視,并且要把江青同志的意見在思想上、組織上認真落實。
今后部隊關于文藝方面的文件,要送給她看,有什么消息,隨時可以同她聯系,使她了解部隊文藝工作的情況,征求她的意見,使部隊文藝工作能夠有所改進。部隊文藝工作無論是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不要滿足現狀,都要更加提高?!?/p>
劉志堅一字一句記錄后,并逐字逐句與葉群作了核對。
之后,葉群又交代劉志堅同江青見面后,首先要當面把林彪的話轉達給江青。
名為“座談會”,實際上是江青一人談。誣稱文藝界在新中國成立以來,“被一條與毛主席思想相對立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線專了我們的政”,是“座談會”的主調2月2日上午,劉志堅等一行六人乘飛機到達上海,住進延安飯店。
據蒞會者后來披露: 天下午,江青派張春橋把劉志堅接到丁香花園住處談話。劉志堅向她報到后,原原本本地轉達了林彪的那幾句話。
江青聽后微微笑了笑說:
“請你們來,不是開什么會,主要是看電影,在看電影中講一點意見?!?/p>
這次見面是報到性的,江青沒多說什么就結束了。
下午5點鐘,江青召集劉志堅、李曼村、謝鏜忠、陳亞丁等人到錦江飯店小禮堂見面并談話,張春橋也在座。
一開始,江青就宣布了幾個不準:“不準記錄,不準外傳”,特別是“不準讓北京知道”。“座談會”尚未正式開場,就透著一股神秘的氛圍。
接著,江青向與會者介紹她的經歷,說她是山東諸城人,十幾歲從濟南到青島,以后到上海。同主席結婚后,在延安時當協理員,進了北京怎樣給主席當“文藝哨兵”。
講她如何親自買票下劇場作調查研究,“戴著大口罩到戲院看戲”,“發現牛鬼蛇神、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統治我們舞臺,一塌糊涂”。
她就把這些情況報告了主席,于是“才有了主席《關于文學藝術的兩個批示》”。
她說,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到現在已24年了,就是推不下去,文藝界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洋人死人統治著舞臺,主席多次批評,他們就是不聽,
“文藝界基本上不聽主席的,聽周揚、林默涵、夏衍這些人的”。
“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想了很久,想通了,這是在文藝方面,有一條與主席思想相對立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線專了我們的政,新中國成立17年來他們一直在專我們的政”。
這實際上是為“座談會”和后來的《紀要》定了調子。江青講話后,晚上同與會者一起看電影《逆風千里》。這樣,“座談會”就算開場了。所謂“座談會”,主要是看電影和聽江青的“一言堂”談話。
在十多天的時間里,先后看了30多部電影和三場戲。每天放什么電影、什么時間放,都由江青安排。在看電影、看戲過程中,她想起什么就談什么,不讓別人插話。
因為江青規定談話內容不許記錄,只好看完電影之后憑記憶由陳亞丁作些追記,以備回去作匯報用。
江青看電影的時候,看一部就否定一部,指責這些電影有的是:
不寫正確路線,專寫錯誤路線;有的是美化敵人,歌頌叛徒的;
有的是丑化勞動人民和人民軍隊的;有的是頌揚戰爭苦難,宣揚和平主義;有的專寫談情說愛、低級趣味;有的不寫英雄人物,專寫中間人物;有的塑造起一個英雄形象,又讓他死掉,人為地制造一種悲劇的結局;有的則是為活著的人樹碑立傳;
看了幾十部電影,江青認為“沒有一部滿意的”。除了看電影、聽江青談話,還進行了幾次個別交談和集體座談。不論是個別交談還是集體座談,也都是聽江青一個人談。
“座談會”開到2月19日,江青說,沒有什么可說的了,你們可以回去了。劉志堅 當時想,看了十多天電影,江青講了那么多話,總得理出個頭緒來,回去才好向總政黨委匯報。
于是同李曼村、謝鏜忠、陳亞丁一起,根據江青多次談話的“追記”,逐段逐句進行了討論,并由黎明記錄,陳亞丁修改,寫成《江青同志召集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
這個《紀要》寫了三個部分,約3000字。
第一部分寫召開座談會的經過;
第二部分寫江青在座談中談的“許多極為重要的意見”;
第三部分寫為了使江青的意見“在思想上、組織上、工作上落實”,準備采取的措施。
這個《紀要》寫好后,打印了30份。當時劉志堅等四人還研究要不要送給江青看的問題??紤]的結果,還是送給了她一份。
隨后,劉志堅等一行六人乘飛機路過濟南,給住在南郊賓館的林彪送了一份《紀要》,并簡要地匯報了座談情況。
林彪聽了匯報后說:“這個材料搞得不錯,是個重要成果。這次座談會在江青同志的主持下,方向對頭,路線正確,回去后要迅速傳達,好好學習,認真貫徹?!?/p>
第二天上午,劉志堅等一行由濟南乘飛機回北京。劉志堅等一行剛到北京機場,就接到了江青秘書從上海打來的電活,說這個《紀要》
“根本不行,歪曲了她的本意”,“沒有反映她的意思”,
“給她闖了大禍”,還說“現在不要傳達,不要下發”。并要劉志堅派人來上海,她幫助修改。
她還說,她已告訴了毛主席,毛主席要陳伯達、張春橋來參加修改。當天下午,劉志堅立即將座談會的情況和林彪及江青的意見,向肖華主任作了匯報。兩人商定,派陳亞丁回上海參加修改。陳亞丁隨即又返回了上海。
陳亞丁返回上海后,張春橋把他接到錦江飯店,商量修改《紀要》的事。江青見到陳亞丁就說:
“你來了,很好。我把你們搞的那個東西,請伯達、春橋推敲了一下,伯達有些意見很好,我要他寫出來,他一會兒就來,一起商量一下。”
陳伯達到后,江青就主持討論修改問題,陳伯達拿出寫好的幾張紙,談了修改意見,主要是兩點:
第一,陳伯達說:“17年文藝黑線專政的問題,這很重要,但只是這樣提,沒頭沒尾?!?/p>
“要講清楚這條文藝黑線的來源。它是30年代地下黨執行王明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的繼續”,“把這個問題講清楚,才能更好地認清解放后17年的文藝黑線,這條黑線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了。”
第二,陳伯達又說:“江青同志親自領導的京劇革命,搞出了像《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等,這些真正是我們無產階級的東西,這些都要寫一下。這樣,破什么立什么就清楚了?!?/p>
江青聽后高興地說:“伯達的 意思很好,幫助我們提高了,擊中了要害,很厲害。這一來有些人就不好過了!”
因此,當時拍的很多電影就開始遭殃了。
推薦無刪減版《回首文革》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p>
一段被刻進民族記憶的歲月,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深刻反思。
近日,權威學者歷時五年完成的《回首文革》一書引發熱議。書中以大量未公開檔案、親歷者口述和跨學科視角,還原歷史真相,剖析深層邏輯。讀罷令人脊背發涼,卻更覺警鐘長鳴——
"工人造反派領袖回憶錄中坦承:‘我們當時真的以為自己在拯救國家。’”
書中大量首次公開的基層檔案,展現了運動中普通人的掙扎與幻滅。作者拒絕非黑即白的評判,而是追問:“如果身處風暴中心,你會如何選擇?”
這種對人性的復雜刻畫,讓讀者跳出“批判游戲”,真正理解歷史中“平庸之惡”的滋生土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