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中俄一場長達3.5小時的閉門會談,讓全球目光瞬間聚焦。這場被俄媒稱為“清空日程的頂級禮遇”的會晤,不僅簽下20多份合作協議,更釋放了兩大關鍵信號:普京在臺灣問題上“力挺中國”,并直言“中俄關系不受任何第三方擺布”。
而就在俄烏和談陷入僵局、美國試圖拉攏盟友圍堵中俄的敏感時刻,這場會談被外媒解讀為“俄烏戰爭結局的轉折點”。
這場會談的“含金量”,從普京的接待規格就能看出——他推掉了26國領導人的行程,專門留出7小時全程陪同中方,從正式會談到茶敘嘮嗑,連辦公室私聊環節都安排上了。而中方給的“誠意”更直接:明確支持俄羅斯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內政。這話看似平常,但在俄軍近期于哈爾科夫戰線吃緊、西方加碼制裁的背景下,無異于給普京政府打了針強心劑。
經濟合作更是“給得痛快”。普京當場推銷“中企來俄建廠”,尤其是在汽車領域——俄烏沖突后,西方車企集體撤離,中國品牌迅速填補市場,去年對俄出口超12萬輛,占三分之一份額。如今俄方不僅要車,還要產業鏈,計劃繞過蒙古直連中俄的新天然氣管道,把能源命脈和中國市場綁得更緊。用普京的話說:“中俄合作是經濟的火車頭,誰也別想剎住”。
普京的承諾,句句戳中西方痛點。
第一槍打在臺灣問題上:“俄方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堅定支持中國統一。”這話不僅是外交表態,更是對美日近期在臺海搞“聯合軍演”、慫恿“臺獨”勢力的直接回擊。要知道,美國剛被曝出秘密拉攏日澳印搞“抗中小圈子”,普京此時亮明態度,等于告訴美國:“撬不動中俄墻角”。
第二槍瞄準美國霸權:“中俄關系不受第三方干涉,反對任何詆毀我們的言論。”明眼人都懂,這話就是沖著特朗普的“聯俄制華”套路去的。自從特朗普上臺,一邊放風要“24小時解決俄烏沖突”,一邊又和烏克蘭簽礦產協議搞利益捆綁,結果100天過去,俄烏和談毫無進展。如今中俄直接把“反霸權”寫進聯合聲明,擺明了要聯手拆解美國圍堵。
這場會談的時間點暗藏玄機。5月9日恰逢蘇聯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中俄特意選在此時簽署《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就是要用“共同反法西斯”的歷史記憶,對沖美西方篡改二戰敘事、煽動陣營對抗的伎倆。而更狠的一招藏在軍事領域——雖然中俄沒簽軍事同盟,但雙方聯合軍演已成常態,俄方更放話“中俄軍事互信達歷史頂峰”。
再看俄烏戰場,俄軍近期在哈爾科夫方向的攻勢,被指是為談判桌攢籌碼。而中俄此時強化合作,等于告訴烏克蘭背后的北約:俄羅斯東線的戰略壓力已被中國分擔,西方想靠“持久戰”拖垮俄經濟的算盤,怕是要落空。
中俄這一抱團,直接撼動了美國主導的舊秩序。從經濟上看,兩國貿易額去年破2449億美元,俄對華石油、天然氣、煤炭供應全線登頂,連俄羅斯遠東的充電樁都是中國企業建的。這種“去美元化”的實體產業鏈,比嘴上喊的“反霸權”實在得多。
政治上的連鎖反應更驚人:雙方約定在聯合國、金磚機制、上合組織里協同行動,還要“團結全球南方國家”。這招直擊美國軟肋——發展中國家早受夠了西方“雙標”,中俄扛起“公平多極化”大旗,印度、巴西、沙特等國的態度已開始微妙轉變。
回過頭看,這場3小時會談最意味深長的,是普京那句“中俄關系不受政治投機影響”。當年美國用“北溪-2”項目離間中俄,如今卻眼睜睜看著“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繞開蒙古直連中俄。歷史的吊詭之處在于:越是打壓,中俄反而靠得更緊。
至于俄烏戰爭,當中俄把“反對強權霸凌”寫入聯合文件時,烏克蘭恐怕該想想:繼續給西方當棋子,還是趁早坐上談判桌?畢竟,特朗普的“24小時和平承諾”已成笑話,而中俄的布局,已經悄悄改寫了游戲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