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在這個混亂的世界里,唯有中東的戰火似乎永不熄滅。2025年5月9日,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怒言:“以色列將對胡塞武裝的導彈襲擊作出強烈回應。”這句重話不是空頭警告,而是一次預告,血與火的新一輪輪回,正拉開帷幕。而更加諷刺的是,美國竟在同一天對外宣布,與胡塞武裝“達成停火協議”,并“突然”撤回對胡塞的軍事打擊命令。這是和平的前奏,還是背叛的序曲?
從5月6日起,以色列對也門胡塞武裝控制區展開了猛烈空襲,聲稱是“對恐襲的必要回擊”。而胡塞方面也毫不示弱,發射導彈直指以色列本土目標。戰場范圍不斷擴大,火藥味席卷紅海、穿越利凡特、直逼波斯灣。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在這一輪交鋒中,以色列部署的“鐵穹”與美軍“薩德”系統竟集體失靈,無法攔截胡塞武裝所發射的高超音速導彈。這不止是一次軍事失敗,更是一記狠狠扇在西方“科技霸權”臉上的耳光。
而美國的“戲碼”更讓人無語。就在以色列對胡塞動手之際,白宮卻突然以“保護紅海航道安全”為由,和胡塞武裝達成“停火諒解”,并暫停空襲。這種做法無異于公開把以色列晾在一邊,更讓人懷疑,美國在胡塞問題上究竟還有多少真實立場。曾幾何時,胡塞武裝被美國定義為“恐怖組織”,而今卻搖身一變,成了可以“坐下來談判”的對象。拜登政府時期的“撤軍退讓”還記憶猶新,如今特朗普政府的“停火協議”更像是一種交易,犧牲以色列,以換取胡塞不騷擾美軍在紅海的船隊?
胡塞方面也看得很清。雖然承諾暫不攻擊美方目標,但明言“以色列不是協議對象”,并警告將繼續對以色列實施軍事打擊。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這場“停火”根本就是雙標操作、國際政治的滑稽劇。美軍可以暫時放下炸彈,但胡塞的導彈絕不會停止飛向以色列。而以色列也不再抱幻想,卡茨的講話其實就是對美國政策的間接駁斥,你美方可以軟弱求和,我以色列必須自己硬起來!
在這場戰火背后,不止是以色列與胡塞的仇怨,而是整個中東板塊的地緣對抗新動向。胡塞的背后是伊朗,而以色列深知:如果不通過行動讓德黑蘭感受到壓力,所謂“敵人的代理人戰爭”將永無終止。因此,以色列的空襲不只是打擊胡塞,更是對伊朗發出的戰略警告。而伊朗,則似乎也樂得讓胡塞這個“小弟”繼續把火燒向以色列,以試探美以聯盟的底線與分裂。
而美國呢?如果說在以往還試圖扮演“調停人”角色,那么現在,它的“和胡塞講和”已徹底撕破偽裝,在特朗普的新一輪“美國優先”戰略下,中東早就從美國的核心博弈區退居二線。紅海通航安全才是美國在這一輪動作中的真正考量,至于以色列、伊朗、胡塞之間怎樣火拼,美國只要不燒到自己,樂得坐山觀虎斗。
更有意思的是,胡塞武裝能在也門這樣一個戰亂之地持續生產高精度導彈,并將其部署至可打擊以色列本土的程度,本身就暴露出整個國際軍事供應鏈背后的“黑市網絡”。這些導彈的零件來自哪國?資金從哪里流入?誰在為胡塞提供技術培訓與作戰指揮?這些問題若追根溯源,恐怕將揭開一整套與伊朗、俄羅斯,甚至中東某些“暗流國家”的合作迷局。而這,恰恰是以色列憤怒但不敢明說的最大隱憂。
從軍事角度看,以色列接下來大概率將擴大在也門的空中打擊范圍,甚至不排除對胡塞高層定點清除。但這并不能改變一個事實,只靠軍事力量,根本無法根除胡塞的“持續作戰能力”。更令人警惕的是,胡塞這類組織正逐漸演變為“新型非國家武裝科技體”:他們懂得宣傳戰、網絡戰、無人機戰,甚至已經掌握初步的高超音速打擊手段。一旦這種戰術模式蔓延至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境內殘余勢力,整個中東都將面臨“多源點、多主體、混合沖突”的全面升級。
對以色列而言,最大的挑戰也許不是“這一輪戰爭”,而是“未來持續十年”,在一個被拋棄的中東秩序里獨自求生。而對美國來說,一場停火協議換不來長久安全,更換不來戰略威望的回歸。中東這場火,從來就不是靠一紙協議就能熄滅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