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回應相關問詢時表示,經雙方商定,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林劍表示,過去幾年,中歐立法機構交往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出現了一些波折。當前形勢下,雙方都認為中歐加強對話合作十分重要。經雙方商定,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我們相信并期待,隨著中歐全面恢復立法機構的交往,雙方的交流和理解將更加深入,這將為中歐關系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注入新動力。
今年是中國同歐盟建交50周年。50年前,中歐老一輩領導人以高度的政治遠見、勇氣和務實精神做出了雙方建交的決定。
中國和歐盟是全面戰略伙伴,也是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倡導多樣性的兩大文明。中歐關系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系之一,為增進中歐人民福祉、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雙方應以建交50周年為契機,總結中歐關系發展經驗,深化戰略溝通,增進理解互信,鞏固伙伴定位,擴大相互開放,開辟中歐關系更加美好的未來。
馮德萊恩(資料圖)
特朗普上臺后迅速打響全球貿易戰,改變了對歐洲使用的語言和態度,也深刻改變了歐洲人對地緣政治的現實感受和長遠預期,中國與歐洲開展合作的環境和光線全都在變化。如今,歐洲不僅對中國的言論出現變調,而且行動也在出現跟進。雙方相互取消人員制裁,為歐洲議會重啟《中歐雙邊投資協定》提供程序支持掃除了一個關鍵障礙。從歐洲的自身利益來說,與中國合作既是經濟上的需要,也是政治上的杠桿,在中美之間維持某種平衡,這是歐洲的戰略利益之所在。
為什么在這個時候,中歐都同時愿意主動取消互相制裁呢?中方的態度是很明確的,一貫主張國家間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并多次呼吁歐盟停止“價值觀外交”的操弄,通過對話解決分歧。因此相關制裁的取消,困難的地方不在于中國的態度,而在于歐盟是否能轉變對華態度。如今歐洲開始主動尋求與中國增加合作,也就為取消制裁奠定了基礎。此外,中國和歐盟今年恰好迎來建交50周年,雙方都有意愿推動中歐關系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馮德萊恩(資料圖)
美歐關系出現裂縫,難道歐盟還要把與中國的關系搞砸?擺在歐盟面前的選擇其實并不多。
中美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國家,既然美歐之間的裂縫越來越大,歐盟自然要抓緊修復與中國的關系,否則歐盟的處境會越來越被動。多重因素下,歐洲的對華態度開始發生變化,從以前的處處跟隨美國針對中國,逐漸擺脫美國的影響,開始尋求與中國擴大合作。同樣是在這一天,還有消息傳出,中方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中歐建交50周年互致賀電。
放眼全世界,能夠頂住美國關稅壓力,能夠彌補丟失的美國市場的地方,就在東方,就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中國。而中國為了對抗美國的“貿易戰”“關稅戰”,也正在全世界團結可以團結的對象。在與美國近乎脫鉤斷鏈的“關稅戰”之下,中國商品需要一個替代美國市場的地方。而歐洲恰恰也是我們要重點經營的地方。正是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之下,中歐雙方不約而同的走到了一起。
特朗普(資料圖)
通過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強化與亞太、歐洲的產業鏈綁定;設置金融防火墻,推動“清邁倡議”擴容,降低對美元的依賴;聯合13國支持WTO改革,挑戰美國主導的單邊主義;深化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在中東、非洲擴大影響力。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報告承認,中國正通過“多邊主義+區域合作”的組合拳,在印太、歐亞、非洲三大板塊形成對美的戰略牽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