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要的臺階,中國終于決定給他搭一個,但怎么搭、搭多高,還是由咱們自己說了算。
【中方高層將與美財長進行接觸】
就在日前,我國外交部發言人確認,應瑞士政府的邀請,中美經貿中方的頭號人物,將于5月9日至12日飛往瑞士。在此期間,中方代表還將與美國財長一起坐下來聊聊,然后計劃在5月12日至16日前往法國,開啟第十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
美方顯然意識到了,自己慣用的“硬手段”已經對中國沒有太多效果,反而增加了自己的麻煩。美國財長貝森特多次公開表示,希望能和中國達成某些“重大進展”。
這也難怪,無論如何,美國經濟對中國的供應鏈依賴是顯而易見的。突然切斷這種關系,不但能給通脹加把火,還會波及就業和整體經濟發展。
這一輪的接觸,其實是緩解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絕佳機會。如果雙方達成共識,全球經濟都是受益者;要是美方缺乏誠意,那等著他們的,將是中方更加堅定有力的反制。
【中方早已有言在先:中美合則兩利】
但我們必須搞清楚一點:中國這次參加談判,不是因為被動接受,而是經過多方面綜合考慮后,做出的主動選擇。
我商務部表示,這回會談是因為美方近來不斷透露愿意調整關稅政策的信號,通過多種渠道想要重啟溝通。而中方則考慮了全球的期待、中國自身的利益,以及美國國內消費者和企業的訴求,才答應這個會面。
反觀特朗普政府,一直以“單邊關稅”為武器,試圖用霸道的方式讓各國屈服。然而,中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也在意全球市場的穩定,就連美國老百姓的感受也沒有被忽略。這種情況下,中美誰更講大局,高下立判。
當然,中國的立場從未模糊過:如果要打,那就奉陪到底;如果要談,那就坐下來好好談,但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協商的基礎上。
【對于中美談判中國的立場從未改變】
沒有談判誠意?那就別怪我們見招拆招。對于美國那種“表面友善,暗中施壓”的把戲,中國是不吃這一套的,因為這不僅違反基本的國際交往規則,對中、美雙方乃至全球也都是傷害。
縱觀歷史,曾經的中美經貿談判中,美方多次變卦,甚至撕毀協議,讓雙方多次陷入信任危機。中方自然不會為一次談判信號就歡欣鼓舞,而是保持高度警惕。“聽其言而觀其行”,若美國真想解決問題,他們就必須面對自己挑起的紛爭,重新回到國際規則的軌道上,帶著誠意來談。
而從這次的談判安排來看,中方并不是跟著美方的節奏走,而是自己節奏清晰,步調穩健。選擇在瑞士會面,這個時機、地點都很合適。而審視大局,美國顯然已經失去了“得道多助”的優勢。
【中歐同步取消交往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中國外交部和歐盟官宣,同步取消對彼此的交往限制,結束了4年的制裁和反制,全面恢復中歐立法機構的交往,這實際上為中歐關系的正常化鋪平了道路。
這件事具有重大意義,歐美媒體對此的反應截然不同:歐媒普遍認為這是歐盟在美國關稅戰陰影下的一項重大突破,為中歐貿易協議打下基礎;而美媒則關注白宮的反應,說特朗普因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有分析表示,接下來,在美國發起的關稅戰陰影下,中歐關系有望實現質的飛躍,甚至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為電動汽車問題推出新的解決方案。
更重要的是,中歐投資協定重新浮現的可能,將成為美方的心頭大患,因為這無疑是在挑戰美國一直以來的霸權主義思維。
【特朗普終于等到中方的同意】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方高層在結束中美談判后,并未因美方態度而打亂節奏,而是繼續按既定戰略前往法國,開啟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這顯示了中方獨立自主的外交風格,以及在多邊外交舞臺上從容自若、不被牽制的強大定力。
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以自身利益為第一原則,同時也不忘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我們將會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堅定且從容地邁步向前。
這一次,中方作為一個有擔當的大國,不僅為中美經貿關系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全球經濟的穩定作出了貢獻。
可以預見的是,只要美方能以建設性態度進行交流,對話結果對世界來說將是積極的。同時,這也提醒美國,只有放棄單邊主義,才能在國際舞臺上獲得更多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