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機在黃巖島附近海域激烈交鋒,2架殲-16纏斗7架敵機,最終將其逼退,臺少將直言稱解放軍優勢大!
自美菲兩國在“肩并肩”聯合軍演開展以來,南海局勢就變得相當不太平,近日,據菲律賓相關媒體的報道,美菲兩國派出7架軍機組成的聯隊逼近中國領土,其中還有美國的主力轟炸機B-1B“槍騎兵”,不料如此豪華的美菲軍機聯隊,被解放軍2架殲-16戰機強勢攔截。
當美菲機群在距離黃巖島數十海里處遭遇殲-16時,可能未曾料到會面臨一場“非對稱”的較量。表面看是2架戰機對陣7架敵機的懸殊對比,實則是兩種作戰體系的正面碰撞。
臺軍退役少將栗正杰分析表示,從地理布局看,解放軍的殲-16戰機從西沙機場起飛,這里距離黃巖島僅600公里,恰好處于殲-16戰機1800公里作戰半徑的黃金位置。這種“家門口作戰”的天然優勢,讓解放軍戰機能夠以逸待勞,而美菲機群卻面臨復雜的遠程協同難題,“槍騎兵”轟炸機需從關島基地長途奔襲,疲于奔命。
其次,殲-16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半重型戰機,配備了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加上射程達200公里的霹靂-15導彈,形成了“先敵發現、先敵攻擊”的戰術優勢。
反觀美菲方面,盡管B-1B轟炸機威懾力十足,但其設計定位是冷戰時期的超音速突防,缺乏隱身能力和現代空戰格斗手段,在近距纏斗中反而成為需要護航的“累贅”。
菲律賓的F/A-50本質上是教練機改裝的輕型戰機,在重型戰機面前難以形成有效威脅。現代空戰不是簡單的數量疊加,而是體系效能的綜合比拼。解放軍依托南海島礁構建的立體防御網絡,已經形成了對區域空域的實時監控和快速響應能力。這種體系優勢,正是2架殲-16能夠從容應對7架敵機的關鍵所在。
此次對峙發生在美菲“肩并肩”軍演的關鍵節點,暴露出美國“印太戰略”在執行層面的結構性矛盾。
從軍事演習的設計看,美菲試圖通過演習提升作戰能力,甚至計劃動用“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實現“以島制海”。但現實卻充滿戲劇性:原定作為靶艦的菲律賓退役巡邏艦,因艦齡超過80年、船體嚴重老化,尚未進入演習海域就因進水沉沒。這種“未演先砸”的尷尬局面,不僅凸顯了菲律賓海軍裝備的陳舊落后,也折射出美國對盟友軍事能力的高估。
黃巖島空域的這場較量,再次證明在主權問題上,任何妥協退讓都可能導致戰略被動,而強大的國防實力始終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根本保障。殲-16戰機的出動,既是對挑釁者的有力回應,也是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成果的集中展示。
當然,單純依靠軍事手段無法根治地區安全隱患,還是應當通過對話而非對抗的方式解決爭端。希望美菲看清現實,停止損害中方核心利益的行為。中國從不欺負別人,但也絕不允許別人欺負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