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中俄在克里姆林宮進行了多輪會談,還互換20多份文件,涉及眾多領域合作。這次會面成果豐碩,引發全球關注。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當下,這次合作意義非凡,尤其是能源領域的動作,給中國送來了“及時雨”。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談中明確表示,能源是中俄合作的核心驅動力。俄副總理諾瓦克也對外宣稱,俄羅斯計劃在2025年擴大對中國的油氣供應。
從實際數據來看,過去十年,俄羅斯對華石油輸出增長顯著,達到了原來的四倍之多,去年的輸出量更是驚人,平均每天高達200萬桶。“西伯利亞力量”主干線天然氣管道也已達到滿負荷運行狀態,截至目前,已累計向中國輸送了310億立方米天然氣。不僅如此,計劃于2027年投產的遠東管道,預計將使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再增加100億立方米,俄羅斯對華液化天然氣的供應量同樣在不斷上升。
普京(資料圖)
在國際上,美國一直試圖圍堵中國能源安全。美國加征石油、天然氣關稅,限制中國獲取資源的渠道。特朗普政府就曾對進口委內瑞拉石油的國家施加關稅制裁,企圖借此削弱中國的石油供應。在航道方面,美國也小動作不斷。 巴拿馬運河作為全球海運的關鍵通道,是中國與南美洲國家進行資源和商品流通的重要路線,美國不斷試圖通過軍事威懾和施壓巴拿馬政府來掌控這條航道。此外,美國還妄圖封鎖馬六甲海峽,要知道,全球約40%的貿易貨物運輸都要經過這里,中國、日本和韓國80%以上的能源進口也依賴這條通道,美國此舉就是想掐住中國的“能源命脈”。不過,中國也有自己的應對策略。在國際能源合作上,中國積極尋求多元化發展。
在石油領域,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波斯灣地區促成石油貿易以人民幣結算,沙特阿拉伯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試驗場,這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美元在石油市場的霸主地位。中國還在非洲安哥拉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獲得了長達25年的石油開采權,實現了雙方的互利共贏。即便在委內瑞拉遭受美國制裁的情況下,中國依然選擇繼續與其合作,展現出堅定的國際合作決心。在國內,中國也建立起了龐大的戰略石油儲備,數百個地下儲油庫能在緊急情況下滿足全國三個月的需求。
特朗普(資料圖)
在天然氣領域,中國與中亞國家建立了多條天然氣管道,中亞成為中國陸上天然氣進口的重要來源地。中國在天然氣開發技術上也取得了顯著突破,自主研發的深海鉆井平臺擴大了在南海等海域的勘探能力。再看這次中俄簽署的20多份文件,涵蓋政治、經濟、安全、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充分體現了兩國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雙方還共同發表了聯合聲明,多次點名批評美國的霸權行徑。
美國研制新型反導系統“金色穹頂”,被中俄認為具有嚴重的破壞穩定性質;一些軍事聯盟不斷向核武國家邊界擴張,中俄也認為這是美國等國冷戰思維的體現。在這樣的背景下,中俄加強合作,對維護兩國的安全和發展利益至關重要。中俄此次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對雙方都有極大的好處。對俄羅斯來說,能源出口是重要的經濟支柱。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市場逐漸失去,俄羅斯通過擴大對中國的能源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損失。
克里姆林宮(資料圖)
而且,相比歐洲,中國是更可靠的合作伙伴,未來俄羅斯與中國的能源合作仍將是對外貿易的重點。對中國而言,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制造業和工業大國,穩定的能源供應是發展的關鍵。俄羅斯擴大對中國的油氣供應,能有效保障中國的能源安全。總之,這次中俄簽署文件并在能源領域的緊密合作,是在復雜國際形勢下的明智之舉。它不僅打破了美國的“能源圍堵”企圖,還為兩國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也讓世界看到了大國之間平等互利合作的典范。未來,中俄在更多領域的合作值得期待,雙方將攜手應對各種挑戰,為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