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交平臺上網友發帖稱
很多學校附近出現了
賣針頭玩具的現象
看著新奇、解壓
實則暗藏巨大危險
一位家長在社交平臺上控訴
看到女兒買的玩具整個人焦慮又煩躁
玩具盒上寫著
“Q彈減壓擠壓沒煩惱”
減壓就能拿針筒往玩具里面注射嗎?
會不會有小朋友
往自己或他人身上注射?
針筒太逼真很危險
這對小朋友是很不好的引導
原來,這種玩具名為
“捏捏樂擠痘痘”
內含1到2個硅膠材質的小玩具
如小動物、水果或糕點等
并附帶
一個5毫升針管和一個針頭
玩法是用針頭往硅膠里面
注射空氣形成一個泡
然后將泡捏爆
就此情況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
呼和浩特市部分小學周邊文具店里
也在售賣帶針筒的玩具
帶斜針頭,呼和浩特市部分學校周邊也在售賣
走訪中,記者發現恒昌店巷小學五里營校區、石東路小學周邊的部分文具店里有在銷賣此類玩具。該玩具并未擺在顯眼位置,記者以購買者的身份向店主詢問時才給找了出來,袋子上面標注3歲+,售價為7元。
“帶針筒的玩具不危險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另一位店主并未直接回應記者,而是說:“我那天進了4個都賣完了,不賣給太小的孩子,買給四、五年級的大孩子?!?/p>
石東路小學周邊文具店店主表示,目前此類玩具很火爆,他店里的也都賣完了。
記者發現,有些玩具附帶的針頭并未像網上所說的一般平口,而是跟醫療用的針頭極其相似。斜針頭且尖銳,對小朋友來說危險性極高,玩耍時兒童一不小心就容易刺傷手。
記者隨訪一位正在接孩子的家長時,家長表示出擔憂與憤怒:“我兒子前天買了一個回家,我看到后驚呆了。怎么能給小孩子賣帶注射器的玩具呢?帶針頭的玩具小孩玩鬧時扎到對方怎么辦,太危險了,而且針頭來源也不清楚,有可能攜帶病菌?!?/p>
電商公開售賣,已有孩子被扎傷
記者還在電商平臺上看到,這類“危險玩具”銷售火熱,這類玩具頁面上標注著“發泄解壓”“送工具”“學生專用”等字樣。
例如,在某平臺上,名為“送工具創意捏捏樂自制冰塊擠泡泡解壓減壓發泄玩具”,銷售火爆。下方評論中,多數買家表示“吸引小朋友”“孩子愛不釋手”等。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玩具裝在透明袋子里,可直接看見是否帶針頭。而部分則裝在盒子里,需要拆開才能確定。
在社交平臺上,有孩子發出被針頭扎傷的照片,并表示避雷,拿上玩具沒多久就被扎傷,害怕告訴家長。問網友是否需要打破傷風。而這篇帖子也吸引了很多其他被扎傷的小朋友,大家紛紛評論自己也被扎傷過。
律師表示,此類玩具不符合安全標準
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表示,從安全角度來看,根據我國《玩具安全》系列標準(如GB 6675),其中明確規定玩具應符合物理安全性要求,而針筒玩具的針頭即便磨平,仍屬尖銳物體,易刺傷兒童,遂不符合安全標準。
趙良善從玩具價值導向、使用方式視角分析,針筒玩具外形與醫用注射器相似,針頭設計容易讓孩子脫離虛擬玩具世界,混淆玩具和醫學用品的區分和用途,誘發不安全事件,同時其 “擠泡泡” “扎針”等玩法可能引發未成年人暴力傾向,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生產、銷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藥品、玩具、用具和游戲游藝設備、游樂設施等,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上述產品則不符合上述標準。
內容來源:央視網、青橙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