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大S剛離世不過三個月,蔣欣就用自己的方式,狠狠給了大家一記當頭棒喝。
一直以“微胖女神”著稱的蔣欣,這一次瘦出了新高度。
可這“高度”,卻讓人心疼。
臉頰凹陷、骨感過度,整個人脫了相,連曾經的靈氣也像被削掉一層皮。
不少網友看了直搖頭:“這還是那個珠圓玉潤、氣場全開的華妃娘娘嗎?”
01
蔣欣向來不是娛樂圈那種按“流量劇本”走的人。
早年憑《甄嬛傳》里的華妃一角爆紅,憑的就是那張不算小巧卻極有辨識度的臉,還有那份演技里自帶的狠勁與真情。
曾經,有觀眾說,她不是演華妃,她就是華妃。
她自己也承認,當年試鏡時主動爭取這個角色,因為“只有華妃是活的”,她想把“活的女人”演好。
一炮而紅之后,蔣欣卻沒乘勝追擊搞曝光、接綜藝,而是反其道而行——低調、不營業,不露臉的日子,她埋頭拍戲。
可唯一困住她的,是那副被放大鏡盯著的身材。
骨架偏大、臉圓、肩寬,在鏡頭下顯得“壯”,加上橫向拍攝會拉寬比例,每次新劇上線,總有人說她“胖了”、“不像女演員”。
最開始,她不理。可漸漸地,聲音多了,她也開始動搖了。
為了減肥,她餓到眼冒金星;為了鏡頭里更輕盈的自己,她連蛋糕都得在粉絲面前忍住不吃。
她說,自己從小上鏡就顯胖,哪怕比身邊人瘦,也常常被說“該管管了”。
十幾歲那年,就偷吃減肥藥,明知道對身體不好也不肯停。
02
瘦下來的蔣欣,身形線條是流暢了,可那份從前的靈氣卻淡了。
曾經圓潤的臉蛋有福氣、有貴氣;現在的面容清瘦得讓人心疼,像一張紙,風一吹就走了。
活動照上,骨頭突起的鎖骨搶了戲,眼神也透著倦意。線下路人偶遇,更是感慨:“真的是太瘦了,完全認不出了。”
但諷刺的是,瘦了,她依舊挨罵——有人說她“失了女人味”,說她“別減了,再減沒氣質了”。
這減也不是,不減也不是。
可真要說美感,蔣欣當年在《甄嬛傳》里珠圓玉潤的模樣,才是真正的東方女子之美。
03
8歲入行,19歲拍《天龍八部》時心跳加速地告訴自己:“你要堅持下去。”
她不是流量,卻能靠演技占住劇本里最難演的位置。
演華妃時,為了讓觀眾理解一個“惡女”的悲哀,她加了一場自己吃酸黃瓜的戲。
導演原本猶豫,怕這不符合角色高傲人設,可蔣欣堅持,結果這一幕成了名場面。
后來《歡樂頌》里的樊勝美、《小舍得》里的田雨嵐……她把那些不討喜的女人,演成了有血有肉的活人。
演反派,她不怕。怕的是演完還不被理解。
怕的是,花了三十年打磨演技,最后觀眾只在乎她“瘦沒瘦”。
蔣欣不是不會變通。她不是不懂娛樂圈的規則,只是不想裝。
她演的《小巷人家》,角色叫宋瑩,是個刺頭女工,直來直去,說話嗆人卻有骨氣。這個角色很多地方像她自己,她也不避諱,直說:“我情商低,漂亮話說得不好聽。”
但她用真誠演戲,不靠綜藝造人設,也不靠淚點博同情。
馬思純半年瘦了50斤,美是美回來了,卻也坦白說自己曾經靠吃減肥藥、暴飲暴食,把身體搞到激素紊亂、并發癥不斷。
《左耳》時期的清瘦,如今靠的是飲食+運動的自律,可這一切背后,是與自卑和外界目光的長期斗爭。
賈玲更不用說,減重100斤,關起門練拳、節食、寫劇本,一年如一日地擰著自己。
有一次在節目上,她面無表情地說:“好累啊。”
但觀眾不習慣了,不習慣那個不再自嘲、不會賣萌、認真說自己“我值得”的賈玲。
為什么?
因為她們不再迎合,不再討好,也不再用“胖姑娘”的形象給大家逗樂子。
于是就有人開始冷嘲熱諷:“一個億我也能減。”可真有人發個朋友圈說餓一天,評論區都能勸她吃點。
04
這一場關于“胖瘦”的拉鋸戰,本質是:值不值得為別人的審美,把自己逼成另一個人。
當大S離世,人們開始反思,那個為了身材苛待身體、對食物毫無興趣的美人,如果當初能對自己寬容些,是不是結局會不一樣?
蔣欣瘦下來了,可真正的粉絲說:“其實還是喜歡你有肉的時候,那時候的你有味道、有底氣。”
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瘦到紙片,健康、精神、氣場,才是一位演員最好的光。
演技,是用生命琢磨出來的。
身體,是用一輩子養出來的。
走紅、沉默、起伏、回歸……這些年蔣欣演了不少“壞女人”,但她自己,從來沒對生活妥協。
現在也該我們想明白——不管外界怎么催著瘦、逼著美,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審美底線。
哪怕這份堅持,顯得有點“不合時宜”。
可正因為不合時宜,才格外珍貴。
你覺得蔣欣瘦下來后,有沒有更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