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為打破美國政府“先停火,后談判”,爭取喘息時間,卷土重來的陰謀,突破“三八線”,發起第三次戰役,中朝軍隊越過三八線占領漢城,并前進至三七線,在世界上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影響。當志愿軍攻克漢城的消息傳回國內,舉國歡騰,天安門廣場上祝捷活動通宵達旦……
甚至《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祝漢城光復》,文中最后宣誓般寫道:“向大田前進!向大丘前進!向釜山前進!把不肯撤出的美國侵略者趕下海去!”
在這舉國同慶的日子里,而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卻陷入深深的憂慮中,第三次戰役志愿軍雖只傷亡五千八百人,人民軍傷亡僅二千七百人,殲敵卻也不過一萬九千人,李奇微的主力完整無損。美軍雖在不斷后退,卻每夜只退三十公里,剛好是志愿軍一夜行軍的距離。志愿軍晚上打不著敵人,白天卻處在美軍空地火力殺傷范圍內,總感覺美軍是在給志愿軍設下了一個巨大的圈套。
第三次戰役示意圖
為此彭德懷徹夜難眠,經過再三考慮,終于下定了決心,不能再打下去了。
1951年1月8日,彭德懷斷然命令五十軍正向南挺進的一個團轉入防御。同日,中朝部隊在三七線全線停止前進。
彭德懷停止前進的命令一下,頓時招來了蘇聯駐朝鮮代表和朝鮮領導人的強烈不滿。
首先來找彭德懷的是蘇聯駐朝大使拉佐瓦耶夫,他的另一個頭銜是朝鮮人民軍的總顧問,正是由于他在幫助人民軍制訂計劃時大意輕敵,致使朝鮮戰爭初期人民軍輕敵冒進,從而被美軍從仁川登陸截斷退路,最后大敗而回。
志愿軍炮兵
拉佐瓦耶夫一來就直接質問彭德懷“哪有這樣的司令員,打了勝仗卻不追擊敵人?你,彭德懷,應該馬上改變主意,將第三次戰役打下去,要一步不停地追擊敵人,一直打到釜山去,把美國人趕出朝鮮!”
彭德懷雖然惱火,卻仍試圖同拉佐瓦耶夫講道理:“我軍已很疲勞,又沒有制空權。敵人摩托化,我軍兩條腿,怎么追得上敵人?如果再將敵人壓縮到朝鮮半島東南角,敵人集中了,又有洛東江阻隔,更不利于我軍殲滅敵人。”
拉佐瓦耶夫繼續說道:“殲滅不了敵人,我們多占領一些地方也是好的。”
彭德懷心想:這拉佐瓦耶夫是怎么當上蘇軍高級將領的?我軍一個普通戰士都能想明白的一個問題,他怎么就不明白呢?
彭德懷按住火氣耐心地對拉佐瓦耶夫說道:“殲滅不了敵人的有生力量,占了地方也保不住,地方還會被敵人奪去的。因為我軍裝備上并不占優勢,又是疲勞之師,后方空虛,后勤補給也跟不上,增援部隊短時間無法到達。”
拉佐瓦耶夫拉出了太上皇的架勢說:“只要你繼續進攻,敵人肯定會繼續敗退。敵人為避免被殲滅,肯定會撤出朝鮮的。”
彭德懷終于忍不住了,不客氣地說道:“你打過什么仗?你們認為,只要我們進攻,敵人肯定會退出朝鮮。我完全不能同意你們的意見。我認為,即使我們繼續進攻,敵人也肯定不會退出朝鮮。我要對人民負責,對軍隊負責,如果錯了,我承擔全部責任。”
拉佐瓦耶夫當慣了太上皇,怎會聽得進彭德懷的真知灼見?談話后立刻打電報給斯大林告狀。鑒于這場爭論的結果關系到整個戰爭的命運,彭德懷也如實向毛主席匯報。志愿軍停下休整,本來就是中共中央的集體意見。毛主席、周恩來當即表示支持彭德懷的意見,同時以毛主席的名義將彭德懷的報告發給斯大林。
斯大林看過兩份電報后,心里立刻明白了,馬上回電說道:“彭德懷是當代軍事家,朝鮮戰場的一切軍事作戰行動都應聽從彭德懷同志的指揮!把拉佐瓦耶夫調回來,撤了這個笨蛋的職!”
斯大林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早就因為人民軍的慘敗,而對駐朝軍事顧問團極為不滿了,另一方面是因為志愿軍自入朝作戰以來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使得斯大林對志愿軍的作戰能力有了重新的認識。
彭德懷剛剛搞定了拉佐瓦耶夫,金日成又找上門來。作為朝鮮領袖,金日成盼望著朝鮮早日統一,彭德懷停止攻擊的命令讓他難以接受。
為此彭德懷與金日成進行了激烈的爭論,金日成房間燈光通宵不滅,為此彭德懷曾命令警衛員送過去兩顆安眠藥,可依然緩解不了金日成內心的苦悶。
1月9日,彭德懷收到毛主席的回電,電文如下:“如朝方同志認為不必補充休整就可以南進,則亦建議提議人民軍前進擊敵,并可由朝鮮政府自己直接指揮。志愿軍則擔任仁川、漢城及三八線以北之守備。”
毛主席雖然對戰局估計有些樂觀,但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他不可能犯“美軍自己會退出朝鮮”這種低級估計錯誤。
彭德懷與毛主席
1月11日,在君子里志愿軍司令部,彭德懷、金日成終于爆發了一次火藥味極濃的會談。
以后被金日成定為“間諜”的樸憲永首先發言:“只要志愿軍繼續向南進攻,美軍一定會退出朝鮮。”
彭德懷:“真的嗎?如果我軍去追,美軍一定會退嗎?”
樸憲永:“是的。”
彭德懷:“你們的依據是什么?”
樸憲永:“美國人民反對,資產階級內部矛盾。”
金日成
彭德懷頓時覺得好笑,說到:“這是一個因素,但今天不能起決定作用。如果再消滅美軍三個至四個師,五萬至六萬人時,這個因素就會變成有利條件。再過兩個月后,志愿軍和人民軍的力量要比現在大得多,到那時再視情況向南進軍。”
樸憲永說:“到那時候美軍就不一定會退了。”
樸憲永敲完了開場鑼,金日成就提要求了:“最好半個月內,志愿軍有三個軍向南進攻,其余休整一個月再南進。”
彭德懷直接發火了:“你們說美國一定會退出朝鮮,但你們也要考慮一下,如果美軍不退出朝鮮怎么辦?希望速勝,又不做具體的準備,其結果將會延長戰爭!你們把戰爭勝利寄托于僥幸,就可能把戰爭引向失敗!志愿軍需要休整兩個月,休整前,一個師也不能南進,如果認為我這個中朝聯軍總司令不稱職,可以撤職!”
彭德懷又接著說道“你們如果認為只要我們一南進,美軍就會退,那么,我提議由仁川至襄陽線以北的全部海岸的警備和維護后方交通線,都歸中國志愿軍擔任。人民軍五個軍團十二萬人已經休整兩個月了,歸你們自己指揮,照你們的愿望向南進攻。美軍如果按你們的想象退出朝鮮,我當然慶祝朝鮮解放萬歲,如果美軍不退走,志愿軍按預定計劃南進作戰!”
金日成卻說:“人民軍沒有恢復元氣,不能單獨南進。”
彭德懷說:“那么去試驗試驗,取得點經驗教訓也是寶貴的嘛!”
金日成連忙說:“這不是好玩的,一試驗就會付出幾萬人的代價。”
彭德懷說:“不是說我一南進,美軍就會退嗎?那么這種前后矛盾的說法我很難理解。”
金日成難受,彭德懷心里也不好過。拉佐瓦耶夫瞎指揮不可原諒,金日成作為朝鮮領袖,那種盼望朝鮮統一的心情卻能理解。只是,他彭德懷的心情金日成能理解嗎?
幾年后,彭德懷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我打了一輩子仗,從來沒有害怕過,可當志愿軍打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三七線的時候,我環顧前后左右,確實非常害怕。當時倒不是考慮我個人的安危,而是眼看著幾十萬中朝軍隊處在敵人攻勢的情況下,真是害怕得很。我幾天幾夜睡不好,總想如何擺脫這個困境。我軍打到三七線后已向南推進幾百公里,本來后方的物資供應線就很難維持,這時敵人又派飛機對我軍運輸線猛烈轟炸,使志愿軍的各種物資、糧食、彈藥的供應十分困難。空中有敵人飛機炸,地面對著美軍的坦克大炮,左右沿海是美軍的艦隊,敵人不下船就可以把炮彈打過來。加之時值寒冬臘月,到處冰天雪地,戰士們吃不飽穿不暖,非戰斗減員日益增多。在這種嚴重的情況下,志愿軍隨時有遭厄運的可能。我不能把幾十萬軍隊的生命當兒戲,所以必須堅決地停下來,不能前進,并做好抗擊敵人反攻的各種準備。”
正當中朝雙方為是否繼續進攻爭執不斷的時候,美軍的反攻開始了,再次印證了彭德懷的決策的正確性,中朝聯軍被迫開始了第四次戰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