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看《刑警的日子》之前,誰能想到最驚艷的不是何冰,不是歐豪,是59歲的艾麗婭?
剛出場那幾分鐘,服裝土得掉渣,臉上滿是風霜,一副苦大仇深的農村老母親模樣,很多人都以為就是個臨時工配角。
可一開口,那臺詞、那眼神、那把情緒,直接把人拉進戲里。
觀眾集體感嘆:這才是真正的演員,一秒入戲,不靠濾鏡、不靠臺詞烘托,全靠一張臉、一個眼神、一聲嘆氣,把角色演活了。
01
劇中,艾麗婭演的叫“白小菊”,一個農村寡婦,既要干活掙錢,又要養(yǎng)大女兒。
女兒被侵犯,懷了孕,作為母親,第一反應竟然不是保護,是羞恥、震怒、失控。
她沖進警局扇了女兒一巴掌,眼神咬牙切齒,臺詞像石頭砸人:“這破丟人的事兒,我都不想活了知道不!”
觀眾當場爆炸,有人罵她心狠,也有人開始理解她活在“面子大于命”的環(huán)境中,什么是真正的農村媽媽,一半是愛,一半是壓抑。
更讓人動容的,是她轉身偷偷哭,說:“家里寧愿多養(yǎng)一個,也不能再少一個。”
情緒一變,演技收放自如,真摯得讓人想跟著她一起掉眼淚。
一個人把農村母親的堅強、軟弱、體面、憤怒和愛全部演透了,不用強調自己“戲骨”身份,觀眾自然就服了。
02
這些年,艾麗婭演了太多“婆婆”、“媽”、“奶奶”。什么“極品婆婆”、“土味老媽”、“苦命奶奶”,幾乎都被她包圓了。
《田耕紀》里的“周氏”,雞蛋得先收好、肉要偷偷留給大兒子,別人桌上吃個肉還得被她罵——
可真不是臉譜化的惡,她演出了這個老太太活得有多擰巴。
她把那些“被生活碾壓過的女人”演出了力與傷痕,不討喜,卻真實。
03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艾麗婭29歲時,憑電影《二嫫》拿下金雞、華表雙料影后。
那時候的她,為了拍農村婦女活面賣麻花的戲,練了兩個月用腳和面;
有場戲要喝三大碗鹽水,為了真實,她真喝了,還喝得從鼻子噴出來。
那不是演技,那是命拼出來的。
可這么多年過去了,像《二嫫》那種給中年女演員出力的角色越來越少。
反倒是婆媳劇、倫理劇大行其道,“惡婆婆”成了為數(shù)不多的舞臺。
艾麗婭說:“主角配角我不挑,只要人物有光、有勁,我就愿意演。”
04
最妙的是,戲里再苦,戲外的艾麗婭卻潮得很。
59歲,穿短褲、黑絲、馬丁靴,誰看誰說一聲“姐姐你好颯”。
她愛穿奇裝異服,什么大紅羽絨服、正方形裙子,別人穿像災難,她穿像秀場。
走紅毯時,一身白西裝配黑背心,再戴一串珍珠項鏈,氣場直接拉滿。
這個女人,戲里演得多土,戲外就有多潮。不是為了搏出位,而是從心底里活得有勁、有趣、有光。
05
丈夫是演員姚櫓,演過《讓子彈飛》里的胡千,實力派。一
開始倆人互看不順眼,合作過程中互相吵架、互相佩服,最后成了夫妻。
這些年,艾麗婭為了陪女兒成長,一度息影。
如今女兒大了,她回來了,繼續(xù)演戲,繼續(xù)用角色發(fā)光。
家庭穩(wěn),事業(yè)穩(wěn),所以她哪怕只是一個配角,也演得比主角還亮眼。
別人拼命爭主角、上綜藝、蹭熱度,艾麗婭不吭聲,就靠一場戲。
也許有人覺得她“淪落”,從影后到配角。但她說過一句話:
“角色不是分量的事,是光的事。只要有光,我就演。”
這光,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嘆氣,一個哽咽,但她用它,照亮了許多人的心。
她的名字也許不響,但她的角色,都刻在觀眾記憶里了。
下一次再看劇里那個狠婆婆,別只會罵一句“壞得很”,記得說一句:“這人,演得真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