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老戲骨趙寶華,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畢竟他雖然從藝數十年,參演過無數經典影片,塑造過很多經典角色,可他卻始終處于戲紅人不紅的狀態,并沒有什么名氣。
相比之下,趙寶華的同學要比他火得多,像大家熟悉的劉世龍、印質明、張圓、龐學勤等人,都是他的同學。
然而,雖然名氣不大,可無論是從趙寶華的演技,還是他的人品和藝德,都絕對是一位值得大眾去支持和喜愛的好演員,甚至稱他是一位表演藝術家也毫不為過......
一、
趙寶華出生于1931年,是北京人,從小在北京長大的他,深受這座歷史名城的文化熏陶,熱愛這座老城的歷史和人文。
他在一個普通家庭中長大,盡管家里并沒有從事演員工作的人,可他卻癡迷表演藝術。
小時候,趙寶華每次走上街頭看到有人表演時,都會停下腳步認真觀看,他非常渴望能成為那些藝人,在大眾面前表演,得到觀眾的掌聲。
每次觀看表演時,看到喜歡的橋段或者是有趣的畫面,他都忍不住跟著學習那些藝人的動作,雖說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但也學得有模有樣。
以趙寶華的藝術天賦來說,如果他在年少時可以得到好好培養,想必成為一名演員的時間得提早很多,可惜他卻生不逢時。
在趙寶華年少時期,他因為家境和環境的原因,并沒有學習表演藝術的機會。
因為家境普通,為了替父母減輕壓力,也為了盡快學會謀生,他早早步入了社會打拼。。
他年輕時為了生計做過不少工作,其中不少都是苦活累活,可他并沒有因此對生活失去信心,一直在積極面對生活。
幸運的是,雖然年少時沒有學習表演藝術的機會,但長大后,趙寶華迎來了機會。
二、
1950年,在趙寶華19歲這一年,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演員班招新,面向全國招收有潛力的好苗子。
對于喜歡表演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很多人得知消息后,都報名參加了選拔,其中也包括了喜歡表演藝術的趙寶華。
當時參加選拔考試的人非常多,其中不乏一些經過專業學習的人,還有一些天賦特別高的人,競爭力非常大。
好在,趙寶華自身的天賦并不差,加上他長期的摸索和學習,他也積攢下了一定的表演基礎,最終他成功從眾多選拔者中脫穎而出,考進了演員班。
1950年,趙寶華進入了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演員班學習,當時和他一起考進這里的還有很多日后的優秀演員、表演藝術家,例如劉世龍、龐學勤、印質明、張圓等等。
可以說,和后來北電、中戲等專業表演院校的所謂明星班相比,趙寶華當時就讀的演員班,才是名副其實的明星班!
可惜的是,雖然趙寶華出自明星班,但相比他的那些同學而言,他的名氣要差很多。
當然了,名氣不高,可這并不意味著趙寶華不是一位好演員,恰恰相反,無論是他的演技還是他的作品,都并不比他的那些人氣比他高得多的同學差!
三、
進入演員班后,趙寶華接受了專業的教導,熱愛表演藝術的他,每天用心學習,經過日積月累的埋頭苦學,他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剛進入演員班的時候,他的基礎在班上的同學中算是比較差的一個,但經過他的努力,他很快就追趕了上來。
在演員班學習期間,趙寶華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得到觀眾的喜愛,渴望能和那些成名的演員一樣被觀眾所熟知。
趙寶華不知道的是,相比那些成名的演員來說,很多演員發展了一輩子也沒能被觀眾記住,想要在演藝圈嶄露頭角并不容易。
而以趙寶華后來的發展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就是一位發展了數十年也沒能走紅的演員,而這些都是后話。
1953年,經過數年時間的用心學習,趙寶華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的演員班畢業,被分配到北京電影演員劇團工作,成為了一名職業演員。
趙寶華進入北京電影演員劇團后,由于沒有資源和人脈,加上長相并不屬于非常帥氣的類型,他的發展舉步維艱,一直沒有遇到好的發展契機。
畢業兩年后,趙寶華的很多同學都在演藝圈嶄露頭角,甚至有的人還走紅了起來,可他就連拍戲的機會也沒有,這對比真是著實令人唏噓。
好在,雖然趙寶華那時候的發展非常艱難,可他并沒有因此放棄,始終堅持他的壓抑夢想,最終還是被他等來了機會。
四、
1955年,趙寶華24歲這一年,他被調進長春電影制片廠工作,這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制片廠,捧紅了無數優秀的演員、老戲骨。
趙寶華能夠進入長影廠工作,對于他來說,這是一次很好的發展機會,而他也抓住了這次機會。
1956年,進入長影廠的第二年,趙寶華參演了他人生中的首部影片《撲不滅的火焰》。
該片由伊琳執導,葛振邦、高平等人主演,初出茅廬的趙寶華在片中扮演的只是一個名叫“王大成”的配角,戲份非常少,但他卻非常認真的對待這次拍攝。
在開拍前,他反復推敲角色,在形象上面也花了很多功夫去琢磨,在他的用心刻畫下,他最終將這一角色完美的塑造了出來,該片熱映后,他的表演得到了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為他接下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憑借《撲不滅的火焰》嶄露頭角后,趙寶華開始頻繁活躍在演藝圈,陸續參演了不少作品。
從《國慶十點鐘》到《并肩前進》,再到《帥氣飄飄》、《笑逐顏開》、《海上神鷹》、《換了人間》、《再生記》等等,在這些經典作品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在這些作品中,他扮演的都是一些工人、農民的形象,因為幾乎都是配角,大家關注的焦點都在主角身上,因此他始終沒能獲得太多人的關注。
不過,雖然趙寶華扮演的都是配角居多,但他也塑造過很多不錯的角色,尤其是在電影《英雄兒女》中塑造的角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
1964年,電影《英雄兒女》上映后,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劉尚嫻、劉世龍、田方等演員更是憑借這部影片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了大眾喜愛的人氣演員。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這部影片中,同樣能夠看到趙寶華的身影,他塑造的角色甚至還出現在了劉尚嫻扮演的女一號“王芳”的歌聲之中。
看過《英雄兒女》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影片中,有一出戲是劉尚嫻扮演的“王芳”給大家唱歌,唱的是《歌唱炊事員》。
在《歌唱炊事員》中,有一句歌詞唱道:“說老李,唱老趙,老李老趙有功勞,飯香菜美手藝巧,戰場上也逞英豪......”
其中,歌詞中唱的“老趙”,就是趙寶華在片中扮演的炊事員“趙金貴”,而“老李”則是由李萬城扮演的“李永祿”。
在《英雄兒女》中,趙寶華扮演的老趙一角雖然戲份不多,可他塑造的角色形象卻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尤其是在劉尚嫻扮演的王芳歌唱他們的時候,他和李萬城一個喝著水,一個抽著煙,笑呵呵的模樣,至今仍讓人印象深刻。
其實除了《英雄兒女》這部影片以外,趙寶華還在很多影片中塑造的角色都非常出彩,但由于戲份較少,很多人并沒有記住他。
活躍在銀幕上的趙寶華,還經常活躍在話劇舞臺上,參演過《雷雨》、《紅旗渠》、《月亮灣》等經典話劇,反響都非常不錯。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和大多數的演員一樣,趙寶華的事業也受到沖擊,無奈放緩了事業的步伐,直到七十年代末才恢復了正常發展。
六、
演藝事業恢復后,趙寶華回到了演藝圈,繼續追逐他的演藝夢想,努力給喜愛他的觀眾帶來新的作品。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電視劇行業的興起和飛速發展,趙寶華也進入了電視劇領域。
憑借著不錯的演技,他先后參演了《老牛與小牛》、《吉星高照》、《彩色河流》、《啞巴西施》、《神醫扁鵲》、《鞘中之劍》、《黑旗特使》等電視劇,這些作品播出后反響都十分熱烈。
只可惜,和他之前在那些影片中塑造的角色一樣,因為幾乎都是配角,他并沒有受到太多人的注意。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演藝道路上奔波了大半輩子的趙寶華,從單位退休后,淡出了演藝圈,很少再拍攝影視作品。
一輩子都在跑龍套的他,從入行到隱退,始終沒能走紅起來,屬實讓人為他感到可惜和遺憾。
退隱后,趙寶華一直在低調的過著他的生活,和家人相伴,鮮少現身在大眾的視野里。
2005年,息影多年的趙寶華,因病離開了人世,享年74歲。
趙寶華離世時非常低調,按照他的遺愿,家人簡單為他舉辦了葬禮,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至此,這位優秀的演員、老戲骨,就這樣永遠告別了大家,告別了這個世界。
2025年,趙寶華病逝過去了20年,盡管他的名字很少有人知曉,可他塑造的那些角色卻一直留在觀眾心中。
雖然他從來沒有走紅,可他卻塑造了那么多的經典角色,讓角色立在觀眾的心里,可以說,作為一名演員,他已經非常成功了,一點也不比他的那些同學差!
友情提示:創作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文章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