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李寧品牌因為一張活動合影被推上風口浪尖。
跳水新星全紅嬋從曾經的“團寵”變成合影邊緣人,網友直接炸鍋。
有人說品牌“拜高踩低”,有人痛罵“忘恩負義”,更有人把剛買的李寧鞋退貨。
這事兒看似是個站位問題,實際上暴露了國貨老牌在品牌形象和公眾溝通上的大問題。
這事兒還得從5月6日說起。
當天李寧與中國奧委會簽約,請來了全紅嬋和陳芋汐兩位跳水明星。
活動現場大合影時,剛拿下跳水世界杯分站賽冠軍的陳芋汐緊挨著創始人李寧站在C位,而全紅嬋卻被安排到第三排角落。
這畫面一出,網友立刻翻出兩個月前的“打臉”證據:4月航天日活動上,李寧還幫全紅嬋整理衣服,兩人互動被夸“爺孫情深”。
對比太扎眼:
四月份全紅嬋參加李寧活動時,品牌方鋪天蓋地宣傳“嬋寶同款”,直播間拿她當流量密碼;五月換了場合,立刻把剛得亞軍的她“挪邊兒”。
有網友翻出李寧直播間數據:全紅嬋同款運動鞋銷量在活動后暴跌94%,直播間直接被罵到關評論。
面對輿論沸騰,李寧的應對堪稱“教科書級反面案例”。
先是裝聾作啞不回應,接著冒出大量洗白文案,強調“冠軍就該站C位”“商業活動看成績”。
可網友根本不買賬:陳芋汐的冠軍需要品牌方來肯定?國家隊早就發過金牌了。
更離譜的是,有眼尖的網友發現陳芋汐廣告造型被設計成“日本武士風”,黑色運動服配發帶,直接勾起大眾對李寧2022年“軍服門”的糟糕回憶。
連鎖反應接踵而至:股票兩天跌了3%,多地門店遭遇退貨潮,有消費者直言:“以前買李寧是支持國貨,現在感覺在給勢利眼送錢”。
連全紅嬋老家廣東的體育用品店老板都說,最近來退李寧產品的客人,十有八九要聊兩句“嬋寶受委屈”。
表面看是粉絲替偶像鳴不平,深層矛盾在于品牌傷了大眾的信任。
這兩年李寧拼命打“愛國牌”,靠著全紅嬋的國民好感度賺得盆滿缽滿。
結果人家剛得個亞軍,轉頭就把流量密碼換成新科冠軍。
這種操作就像街坊鄰居說的:“用得著時叫人家小甜甜,用不著了立馬變臉”。
國貨不該這么玩:大伙兒支持李寧,是沖著它“中國運動員自己品牌”的情懷。
可這次風波里,品牌方既沒提前溝通,事后又拿“商業策略”當擋箭牌。
有網友說得實在:“你要是大大方方說合同到期,我們還能敬你是條漢子,現在這出分明是把消費者當傻子”。
這事兒給所有企業提了個醒:流量能捧紅你,也能反噬你。
全紅嬋為什么招人疼?
就因為她真實、純粹,比賽時連“謝哥(謝思埸)別走”的碎碎念都能被全國人民當梗玩。
可品牌方呢?簽約時大搞溫情營銷,轉頭就用站位搞“業績排名”,把運動員當工具人。
要學學老鄉雞的真誠:同樣是危機公關,老鄉雞董事長手寫道歉信被夸上熱搜。
反觀李寧,從2022年設計翻車到這次C位風波,每次都甩鍋給“網友誤解”。
說白了,國貨品牌不能光吃愛國紅利,還得學會把消費者當自己人。
截至5月10日,李寧官微評論區仍被“給嬋寶道歉”的留言淹沒,解約傳言也還沒個準信。
這場鬧劇最后怎么收場,得看品牌方能不能拿出誠意。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老百姓愿意為國貨買單,買的是那份骨子里的尊重和擔當。
要是把大家的心意當成生意算計,再厚的“國貨濾鏡”也經不起這么糟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