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說,普京才是真正明事理的人,因為在他的帶領下,大俄迎來了300年來最大的覺醒,而這種覺醒與中國的崛起緊密相連,那這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早些年的俄羅斯,一直想往西靠,社會精英都覺得歐洲范才是正路。
你看彼得大帝當年親自跑到荷蘭當學徒,學造船、學技術,一心想把俄羅斯變成歐洲的“優等生”。那時候的俄國貴族,喝著法國紅酒,說法語比說俄語還溜,連圣彼得堡都蓋得跟巴黎似的,骨子里盼著享受歐洲那一套。
可結果呢?三百年過去了,西方壓根沒把俄羅斯當自己人。北約像個推土機,年年往東擴,制裁一輪接一輪,就差把俄羅斯的家底兒都掀了。克里米亞事件、烏克蘭沖突后,歐美更是下死手,凍結外匯、斷技術、卡能源,把俄羅斯逼到墻角。
普京一看,這西邊的路算是走到頭了,再這么下去,俄羅斯早晚得被榨干。咋辦?掉頭往東走唄!正好趕上中國搞產業升級,要能源、要市場,兩邊一拍即合。
就說能源這塊兒,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呼呼地往中國送氣,2023年一口氣送了227億立方米,比合同還多了7億。俄羅斯的石油也爭氣,2023年干翻沙特,成了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商,一年賣了1億噸,比沙特多了1749萬噸。
這還不算完,遠東管道馬上要投產,到時候每年還能多送100億立方米天然氣,普京直接拍胸脯說“要多少給多少”。
再看貿易,2023年中俄貿易額干到了2401億美元,比2018年翻了一倍還多。中國的汽車、手機在俄羅斯那叫一個火,小米手機占了快50%的市場,汽車更夸張,2023年賣了116.55億美元,6個中國品牌沖進銷量前十,占了51%的份額。
更絕的是,俄羅斯人買中國車貸款,60%都給了中國品牌。這還不算跨境電商,2023年俄羅斯電商規模840億美元,中國中小賣家直接把它當成6000億的大蛋糕,廣東那個麥本本筆記本,在國內沒啥名氣,到了俄羅斯銷量蹭蹭漲。
金融這塊兒,俄羅斯更是把寶押在中國身上。人民幣在俄羅斯的外匯儲備里,2023年就占了35%,結算的時候,出口34.5%用人民幣,進口36.4%也用人民幣。黃金儲備更是從2014年的4000萬盎司漲到2024年的2332噸,價值2290億美元,光金價上漲就賺了近千億。這一手“黃金+人民幣”的組合拳,直接把美元踢出了俄羅斯的核心儲備。
普京這招“向東轉”,可不是臨時抱佛腳。從2000年開始,俄羅斯就慢慢往東看,只不過烏克蘭沖突加速了這個進程。現在俄羅斯的經濟結構都變了,從以前靠能源出口買買買,變成國家帶頭搞投資,基建、軍工、農業全上。2023年GDP增長3.6%,2024年一季度直接飆到5.4%,加工業增長8.5%,機械制造業更是瘋漲20%。連農業都成了香餑餑,2023年小麥出口漲了20%,成了全球農業市場的大玩家。
中國這邊也不含糊,產業升級正缺能源和市場,俄羅斯正好補上。中國的高鐵、核電、新能源技術一股腦兒往俄羅斯輸出,CR929客機馬上要首飛,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每年能產1650萬噸。
更絕的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直接成了中俄合作的試驗田,90%的基建項目都由中國技術撐著,海參崴港也給中國當內貿中轉港,吉林、黑龍江的物流成本直接降了15%。
有人說,俄羅斯這是“經濟靠中國,安全謀突破”,但普京心里清楚,中俄的合作是實實在在的互補。
中國需要俄羅斯的能源和資源,俄羅斯需要中國的市場和技術,這種關系比跟西方的塑料友情牢靠多了。就像普京說的,中俄關系是“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這種300年的覺醒,可不是嘴上說說,而是真金白銀的合作堆出來的。
你看那西伯利亞的天然氣管道,那遠東的基建工地,那滿大街跑的中國汽車,哪一樣不是中俄聯手的見證?這才是真正的大國博弈,不是零和游戲,而是雙贏的局。
對于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