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出品、必屬精品!
本號為公眾號《校尉講武堂》在頭條的主賬號,此外別無分號。
周六晚繼續在視頻號與西瓜視頻同步直播,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過去看看。
關于本輪關稅戰,在《193:80+,中國發起的安理會特別會議說明了啥》一文中,曾經舉過澠池會的例子。
戰國后期,為了抵御強秦,趙國牽頭六國組建合縱同盟,將秦國死死堵在函谷關內。
為了破壞合縱,秦國想了很多辦法,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軟硬兼施與趙國單獨會面,最后促成了著名的澠池會。
澠池會的結果,就戰術層面來說,趙國既沒有割讓領土,也帶回了和氏璧,包括鼓瑟擊缶,外交氣勢上也沒丟分,看似十分完美。
但就戰略層面而言,趙國的行為,卻引發了盟友的高度懷疑——誰知道你倆單獨聊了啥?是不是背后把我們給賣了?
藺相如表現再好,還璧歸趙、秦王擊缶的故事再膾炙人口,都只是戰術勝利,改變不了戰略失敗的結果。
澠池會后,趙國逐漸失去了齊、楚等國的信任,合縱同盟走向瓦解,最終導致六國滅亡。
從公元前279年的澠池會,到公元前230年韓國首家被滅,經歷了將近50年,可從韓國滅亡,到公元前228年趙國滅亡,再到公元前221年齊國最后一個滅亡,不過短短十年。
雖然澠池會并非六國滅亡的主因,但它所代表的趨勢性轉折,依然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合縱的難度,本來就要遠遠大于連橫。因為合縱是要整合心懷鬼胎的六國,連橫卻是破壞六國的聯合。
各個擊破,肯定要比團結一心容易得多。秦國能夠順利破壞六國同盟,就是源自于這種源自人性的天然戰略優勢。不僅趙國上當,楚國、齊國也好不到哪兒去。
本輪關稅戰,之所以我們一直不肯與美國單獨會談,甚至電話聯系都沒有,就是為了盡量規避這種不利的局面。
因為我們整合的反美反霸反猶撒統一戰線,也面臨與合縱同盟同樣的難題——如何抵御美國人的挑撥離間。
那么,為什么到現在,中國又同意與美國會面了呢?
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時代背景不同
戰國時期,所有信息都依賴人力收集、傳遞。除非安插有高級間諜,否則誰都不知道秦趙之間到底談了什么,秦趙會面,很容易引發別國的疑心。
秦趙之間針鋒相對的外交斗爭,包括大家熟悉的還璧歸趙、秦王擊缶,乃是事后上帝視角才能看到的史料,并非當時各國能夠接觸到的核心信息。
退一萬步講,即便能夠接觸到,誰又知道真假?
以當時的科技水平,如果秦趙聯手坑人,其他國家就很難及時做出反應。因此,只要秦趙單獨會面,他們就只能做最壞的打算。
可到了現代信息社會,中美之間如果私下達成協議,一方面很難瞞住神通廣大的媒體,另一方面,也很難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簡單說,就是戰國時代的信息傳輸效率太低、信息差造成的影響太大,一不小心就會導致國家滅亡。
我們熟悉的弦高犒師,就只能發生在古代,因為當時的信息傳遞速度太慢。
弦高犒師,就是典型的打信息差
要是在現代,秦軍不可能經過周國、滑國去偷襲鄭國,弦高也不可能假冒鄭國的使者把秦軍攔下。
可到了現代社會,信息鴻溝開始抹平,搞陰謀詭計、搞突然襲擊的空間越來越小、成功率越來越低。
大國博弈,陽謀才是王道,信息時代的大國博弈更是如此。
最近十來年的中美博弈,正是典型的陽謀與陰謀的對決。
美國始終秉承冷戰思維之下的陰謀模式,我們始終秉承人類大同的陽謀模式,這也是中美之間最大的不同。
既然我們秉承的是陽謀,有的時候,就不能逃避與敵人的正面交鋒。重要的是,這樣的交鋒,是否會引發本方陣營的懷疑甚至是瓦解。
這就涉及到本文的第二點,戰術時機不同。
戰略進攻,有時候也需要防守,戰略防御,有時候也需要進攻。同理,戰略上的保持距離,不代表從來不進行正面接觸、正面交鋒。
瑞士會不是澠池會,因為我們不是弱勢的趙國,而是要找機會展示大秦一樣的強勢。
二是戰術時機不同
如果說時代背景是宏觀的戰略背景,那么,在戰術層面,我們還有更具體的時機選擇。
這就好比炒股,既要看大盤趨勢,也要看個股走向。
從當地時間4月2日懂王發動萬國關稅戰至今,雖然才過去一個月的時間,但國際社會已經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戰術環境已經徹底改變。
對中國來說,最大的變化,就是除了美國,其他主要的貿易伙伴,我們都已經談過了。
美國發動關稅戰之初,我們就與幾乎所有的貿易伙伴通了電話。
此后,中國展開了緊鑼密鼓的外交行動:
4月15日,中日韓在北京重啟自貿區談判;
4月14日至18日,中國領導人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三國進行國事訪問;
中歐關系迅速回升,4月10日,中歐汽車貿易爭端達成共識,5月6日,中國與歐洲議會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
4月29日,在美國舉行的G20財長高峰會上,中國代表與其他國家代表密集會晤,東道主美國反而被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撇到了一邊;
4月25日至4月30日的金磚國家外長會議,雖然未能針對美國的單邊主義發表聯合聲明,但除了油鹽不進的婆羅多,其他金磚國家已經取得基本共識;
除了與貿易伙伴的密集會商,我們也扛起了反抗美國霸權行徑的大旗。
4月23日,中國發起并主持了名為單邊主義與國際霸凌行徑對國際關系的沖擊安理會特別會議,80多個國家應邀參會,30個國家輪流發言,除了美國自己,其余29國,均對美國發起的關稅戰進行了批評。
不管是對美國的公開批判,還是將美國排除在外的雙邊、多邊協商,中國都已經做了足夠的鋪墊。
到這個時候,該協調的立場已經協調、該統一的口徑已經統一,剩下來,自然就是與美國的正面交鋒了。
這也是瑞士會與澠池會最大的區別。
澠池會只是秦趙兩國的單獨會晤,趙國沒有與其余五國協調好立場,更不能代表五國,因而必然會引發五國的疑心。
瑞士會看似中美兩國單獨會晤,但中國已經與幾乎全世界進行了緊密的溝通,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就是代表全世界在與美國正面交鋒。
美國試圖通過瑞士會撈取籌碼,我們同樣準備通過瑞士會打造形象。
三是雙方的處事風格不同
關于中美博弈,劉備的一句話可以概括: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美國越是搞霸權、搞霸凌、搞霸道、搞單邊主義、搞美國優先,我們就越是要堅持搞和平共處、搞共同發展、搞人類命運共同體、搞多邊主義、搞合作共贏。
美國越是不要臉,中國就越是要展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因此,盡管關稅戰是美國發起的,在堅持對等反擊的同時,我們依然要擺出愿意協商解決的態度。
這也就是外交部一直強調的: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但談的前提,是美國取消擅自增加的關稅壁壘。
不恢復關稅戰之前的狀態,我們就堅決不跟美國人妥協。
最后解答標題中的問題,經過瑞士會后,貿易戰會平息嗎?
先說結論,不會。
原因三條。
首先,中美競爭屬于結構性矛盾
這是校尉說老了的觀點,美國所有的國家行為,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維持美國霸權。
而中國乃至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都必然會沖擊美國的霸權。尤其是中國追求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更是美國霸權的天敵。
懂王發起關稅戰,無非就是為了維護美國霸權,中國對等反擊,無非就是為了維護自身和全世界的發展權、生存權。
要不美國放棄霸權,要不中國放棄發展,否則中美關系就好不了。
顯然,美國不可能主動放棄霸權,中國更不可能主動放棄發展。
在中美博弈塵埃落定之前,這種結構性矛盾不可能改變,關稅戰的外部環境和底層邏輯也就不會改變。
懂王上臺、懂王發動關稅戰,只是加快了中美博弈的進程。
但在陰王任期、乃至更早的奧黑馬任期,中美關系漸行漸遠,就已經成為了趨勢。
反之,即便瑞士會后,關稅戰有所緩和,但也只是短期的、局部的、戰術性質的調整。
隨著美國衰落進程的加速,中美博弈必定會迎來更激烈、更緊張、更復雜的斗爭。
其次,懂王的個性與認知
正因中美競爭屬于結構性矛盾,涉及到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科技、貿易、金融、文化等所有領域,因此未必一定要在關稅領域爆發。
但在懂王的認知體系中,關稅就是萬靈藥。中美博弈以關稅戰的形式進行,與懂王個人高度相關。
而懂王的個性則是既執拗又善變,這兩種矛盾的性格集合到一起,就是典型的不可理喻。
跟不可理喻的人談判,怎么會有理性的結果?
大家應該看到,今天懂王又開始放話,說準備將中國的稅率降低到50%,并將其視為中美達成協議的條件。
但別忘了,中國老早就說了,談的前提,是恢復關稅戰之前的狀態。
顯然,看到中國同意會面,懂王又開始飄了。
第三,打下去才是唯一的正解
正如老人家所言,美帝從來不講道理,要想美帝講道理,就必須先把他打服。
而對懂王來說,也從來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也就是說,不管是懂王還是美帝,不把他打疼了,是不會老老實實坐下來談判的。
關于這點,早在七十多年前的朝鮮半島,我們的父輩,就已經給我們做好了示范。
我們再不肖,抄作業總是會的。
實際上,對當前階段的中美兩國來說,對于瑞士會,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談,最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美國需要借此表明關稅戰沒有徹底失控,中國需要借此表明關稅戰失控不是我們的責任!
至于說現在就結束關稅戰,那還是洗洗睡吧!
還是以抗美援朝作為對比,現在的關稅戰,頂多就是進行到第一次戰役,美國人絕對不會輕易認輸。
而在美國沒有徹底認輸之前,我們也不可能草草收兵。
結語:
關于中美博弈,校尉多次引用過《論持久戰》的階段劃分,也即任何一場大型戰役乃至大國博弈,都可以劃分為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或者說戰略決戰三個階段。
這三個階段中,戰略相持階段的局勢最為復雜、最為膠著,反復拉鋸,包括輿論層面的反復拉鋸,乃是戰略相持階段最大的特點。
關于關稅戰的外交博弈,其實就是輿論層面的拉鋸戰。
這種轉換,剛開始非常緩慢,可一旦越過臨界點,局勢就會直轉直下。就好比秦滅六國,最后的大決戰階段,不過是短短十年。
而前面提到的澠池會,正是秦與六國之爭由戰略相持階段向戰略決戰階段轉換的重大標志性事件。
當前的中美博弈,同樣處于戰略相持向戰略反攻轉變的敏感時期。
由于廬山效應,現在的我們,很難準確界定戰略相持階段正式轉變為戰略反攻階段的標志性事件,但諸多跡象——不管是055大驅環澳航行,還是054護衛艦與815偵察船直插美菲軍演編隊,亦或是J10C等中國裝備扭轉印巴軍事實力對比,以及安克雷奇的外交博弈、關稅戰的對等反擊——都充分說明,戰略反攻并不遙遠。
治大國如烹小鮮!
越是臨近最后的勝利,在戰略上,我們越是要謹慎小心,但在戰術上,我們越是要大膽出擊、主動出擊。
如果將我們視為趙國,澠池會當然要退避三舍;可如果將我們視為大秦,你還會拒絕澠池會嗎?
瑞士會不是我們的澠池會,而是美帝的澠池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