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7月,吳石即將奔赴臺灣,擔任臺灣當局“國防部”參謀次長。臨行前,他特意找到老友吳仲禧,將此事告知了他。
“這太危險了!不去不行嗎?”吳仲禧聽后,一臉擔憂地問道。可這一點,吳石又何嘗不知?他說:
“我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現在既然還有機會,個人風險算得了什么?”
然而,這一去,卻是永別......
紅色特工“密使一號”
“驚濤拍孤島,碧波映天曉;虎穴藏忠魂,曙光迎來早。”這,是毛主席稱贊“密使一號”的詩文,而這“密使一號”,指的就是吳石。
吳石,字虞薰,福建閩侯人。辛亥革命爆發后,吳石投筆從戎,后被保送到保定軍官學校,與白崇禧是同期校友。
他成績優異,有著“保定軍校狀元”之稱,后以“狀元”身份,東渡日本留學,先后就讀日本炮兵學校和日本陸軍大學。
他抱負很高,立志做一個為國效力的軍事家。回國后,他在國民黨陸軍大學任教,撰寫了許多軍事著作。
初期的他,始終堅定地站在國民黨的一邊,為蔣介石出謀劃策,深受蔣介石的嘉許。
盡管吳石滿腹軍事學問,卻始終得不到重用,畢竟蔣介石一味地重用“嫡系”將領,哪怕此人屢戰屢敗。
像吳石這種“非嫡系”出身的,自然是沒有什么實權。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吳石漸漸地國民黨產生了悲觀、失望的情緒。
而讓吳石徹底對自己效忠的“黨國”徹底失望的,是在1944年。當時,國民黨軍隊在日軍的猛烈攻勢下節節敗退。
吳石心急如焚,火速向當局求援,卻換來的是冷漠與忽視。國民黨當局一心只想著“扼共”,加之中央軍與桂系軍之間的矛盾重重,根本就沒搭理這茬兒。
最終,吳石所在的軍團潰不成軍無奈之下,眾人只好一邊躲避敵軍的轟炸,一邊逃命。此事過后,吳石憤然辭去了第四戰區參謀長一職。
再加上,國民黨內部派系斗爭不斷、腐敗嚴重。這讓他常常感嘆:“國民黨不亡,沒天理啊!”
據吳石的友人吳仲禧回憶:“吳石對共產黨人,是有好感的。”很早之前,他就讀過毛主席的《論持久戰》,被毛主席的軍事思想所深深折服。
在1938年的武漢會戰期間,吳石更是主動邀請周恩來、葉劍英等共產黨人士去講游擊戰。
他早已受夠了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他的內心,已經開始向革命傾斜。當然,這也少不了他的兩位好友的潛移默化。
就比如上文提到的吳仲禧,他早已在1937年就秘密加入了共產黨;而另一位好友何遂(辛亥革命元老),也一直在幫助共產黨。
之后,吳石更是在何遂的影響下,開始與共產黨建立起了聯系。盡管他一生都沒有加入共產黨,但他卻為共產黨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
就比如《滬寧沿線軍事部署圖》、《國防部全國軍備部署圖》、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編制等國民黨核心的軍事機密。
當時,國民黨國防部保存著500箱重要軍事檔案,白崇禧、陳誠主張盡快將這些檔案送往臺灣。
吳石深知這批機要檔案意味著什么,便以“進則返京容易,退則轉臺便捷”為由,建議將這批機要檔案運往福州。最終,陳誠等人采取了吳石的建議。
其實,吳石即將被調往福州任職,他想著將這批機要檔案轉到自己管轄范圍,到時候好交給解放軍。
在國民黨當局不斷催促吳石轉移檔案時,吳石卻以“軍運緊,調船難”為由開始拖延。
福州解放后,這批檔案也完好無損地交給了解放軍。而解放軍正是憑著這批檔案,肅清了潛伏在大陸的數十萬特務。
1949年7月,吳石即將奔赴臺灣,擔任臺灣當局“國防部”參謀次長。他的代號,為“密使一號”。
臨行前,他特意找到老友吳仲禧,將此事告知了他,并同他說:
“我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現在既然還有機會,個人風險算得了什么?”
為了避免引起蔣介石的懷疑,他忍痛將長子、長女留在了大陸,帶著妻子和兩個未成年的兒女奔赴臺灣。
令蔣介石震怒的“余則成”
電視劇《潛伏》一經播出,“余則成”這一人物迅速紅遍大江南北。鮮為人知的是,“余則成”的核心原型之一,就是吳石。
1949年12月的一天,吳石在臺北寓所會見了一位身著旗袍的中年女子。在看到對方遞過來的信后,吳石說:
“哦,朱楓女士!”
他意識到,眼前這位中年女子,就是黨組織派來的交通員。朱楓,即朱湛之,為了掌握敵情變化,黨組織決定派朱楓與吳石聯系。
沒多久,臺灣戰區防御圖、哥哥戰略登陸點、前線陣地兵力等絕密軍事情報就被呈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正當一切都在順利進行之時,意外發生了。“老鄭”(蔡孝乾)被捕叛變了!
1949年4月,保密局特務逮捕了中共基隆工委書記鐘浩東。他們企圖從鐘浩東口中撬出關于“老鄭”的消息,但鐘浩東始終堅守信仰,寧死不屈。
盡管鐘浩東沒有直接說出“老鄭”是誰,但特務們斷定這個“老鄭”必定是個來頭不小的“頭面人物”。
在特務們的大力搜查之下,最終逮捕了一名40歲左右的中年男子。雖然被此人僥幸逃脫,但可以確定的是,此人正是他們要找的“老鄭”——蔡孝乾。
蔡孝乾被捕后,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叛變投敵,供出了400多名地下黨人士的名單,其中就包括吳石、朱楓等人。
得知蔡孝乾叛變的消息后,吳石心急如焚。于是冒險為朱楓簽發了一張“特別通行證”,希望她能盡快逃離這個險惡之地。
然而,還是晚了一步,吳石、朱楓等人相繼被捕。國民黨特務們原以為朱楓不過是一介“女流之輩”,必定貪生怕死,會輕易屈服。
但他們卻大錯特錯,朱楓在趁特務不注意之時,吞金自殺。
盡管之后被國民黨特務及時搶救了過來,但她始終堅貞不屈,不論敵人如何威逼利誘,她都沒有透露任何機密。后于1950年6月10日,被國民黨特務槍殺。
而另一邊,吳石將軍與妻子王碧奎在被逮捕入獄后,也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他被反復審訊,受盡酷刑。吳石的一只眼睛,也因此光明。
其實,吳石將軍在國民黨中是有著深厚的人脈的。陳誠、周至柔等國民黨高層都是他的莫逆之交。
但面對蔣介石親自“核準”、督辦的“殺人密令”,他們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無能為力。最終于6月10日,英勇就義。
烈士后人今何在?
吳石就義后,妻子王碧奎仍被關押,后在吳石舊部的營救下,王碧奎得以出獄。吳石的一雙兒女也未能幸免,女兒吳學成、幼子吳健成被迫流浪街頭。
在當時的“白色恐怖”環境之下,人人自危,誰也不敢貿然出頭,生怕惹火上身。
但吳蔭先(吳石部下、同族侄孫)卻不顧牽連的危險,毅然挺身而出,收留了姐弟倆,并申領了吳石的遺骸。
王碧奎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孩子,日子過得異常清苦。女兒吳學成,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年僅16歲便不得不輟學打工,供7歲的弟弟讀書。
之后,更是早早地嫁作人婦,只為了能讓這個家多一份依靠。而弟弟吳健成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從臺灣大學畢業后,赴美留學,還將母親接了過去。
吳石夫婦一生共育有4個孩子,除了留在臺灣的吳學成和吳健成外,還有兩個孩子留在了大陸,分別為長子吳韶成,長女吳成蘭。
長子吳韶成在南京大學讀書時,曾與父親有過短暫的相聚。
父親赴臺之前,專程來南京看望了他,還將身上僅有的20美元遞給了他。而長女吳蘭成,則在上海讀書。
當吳韶成從報紙上看到父親遇害的消息時,他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他一遍又一遍地確認著這個消息。
直到他從香港的《星島日報》上再次看到這條報道時,他才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這時,他突然想起了父親曾經寫給他的一張小紙條:
“有困難,找何康。”(何康是吳石情報傳遞人之一)
于是,吳韶成與妹妹吳蘭成立刻動身前往上海尋找何康。何康告訴他們,吳石遇害的消息是真的,但此事牽連甚廣,囑咐他們一定要保密。
如果有需要的話,組織可以出具證明。兄妹倆重重地點了點頭,默默地記在了心里,解放后兄妹兩人靠著政府的助學金生活。
而他們,也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吳韶成位及正廳,在河南省冶金廳工作,擔任冶金廳總經濟師,還是河南省第六、七屆人大代表。
而吳蘭成則畢業于上海第一醫學院,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津貼,還是北京市第六、七、八屆政協委員。
不過,兄妹兩人中間可沒少吃苦。在特殊期間,兄妹兩人都因“家庭成分”問題遭到了沖擊。
吳韶成被下放到農村勞動,吳蘭成被發配到牙克石森林管理醫院(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
他們原本可以憑借著臺灣工作委員會開具的證明來證明自己的清白,但那份證明在傳遞過程中不幸丟失了,這才受到影響。
直到1972年,在周總理和葉劍英的親自過問之下,兄妹兩人才恢復了正常的生活。而吳石也在次年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1981年,吳韶成與妹妹吳蘭成踏上了前往美國的行程。他們與分別多年的母親和弟弟們團聚了。那一刻,所有的思念與等待都化作了幸福的淚水。
而吳石的骨灰,也一直存放在臺灣,由三女兒吳學成照看。直到1991年,吳石的骨灰才終于重返大陸,前后共歷經了整整41年。
吳韶成沒有想到,與父親的再次相見竟會是以這樣的方式。他將父親的骨灰放在了自己的書房里,用自己的方式,繼續陪伴了著父親。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