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巴基斯坦方面宣布對印度展開軍事行動,并稱印度電網70%癱瘓,而印度方面對巴基斯坦的空襲也還在進行當中。
結合雙方撂狠話的樣子,這次沖突看起來雙方似乎有不死不休的架勢,不過,就在三天前,印度還是主動上門找巴基斯坦求和了……
就在最近,印巴之間的新一輪沖突再度爆發,而這次沖突的結果再次驗證了“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說法。隨著巴基斯坦展開猛烈反擊,印度不僅遭受了戰機被擊落的慘重損失,甚至連士兵也被俘,整個戰局對印度極為不利。
令人意外的是,無論是印度政府還是莫迪個人,這一次似乎并沒有表現出以往的強硬態度,反而選擇了迅速“認慫”,沒有進行報復性行動,而是迅速做出了停火的信號。
另一方面,根據相關報道,5月7日凌晨,印度突襲了巴基斯坦,但在短短的時間內,印軍就遭受了慘敗,印度軍方的陣風戰機、蘇-30戰機等六架飛機在空中被巴方擊落,損失慘重。
更令人吃驚的是,除了戰機被擊落外,還有一些印軍士兵被巴基斯坦俘虜,甚至有一名在實控線附近的印軍哨所的士兵舉起了白旗,表示投降。這一連串的失敗和損失,使得印度在空中和地面戰斗中都完全處于下風,士氣大幅下滑。
面對巴基斯坦,印度真是沒占到什么便宜。這些滋事的武裝分子在印度的支持下,想潛入巴基斯坦搞恐怖襲擊,結果被巴基斯坦軍隊給包圍了,最終全都被抓住,一個都沒逃掉。
可以說,這七天的試探較量,讓印度人明白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現在的印度軍隊,已經不是過去那種讓巴基斯坦害怕的強隊了;而巴基斯坦的軍隊也不再是以前面對印度時毫無招架之力的狀態了。
無論是正規作戰還是滲透戰,印度軍隊的表現都是一敗涂地。
即便從總體實力上進行對比,印度在士兵、戰機數量上占據優勢,但印度的“萬國牌”裝備經常會出現匪夷所思的問題,反倒是巴基斯坦的“中械部隊”具有更優異的戰斗力,雙方的核武器數量也基本持平,巴基斯坦的核武基本都在地下,抗打擊能力很可能還優于印度。
同時,中美俄三個大國都不希望戰爭升級,中方指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搬不走的鄰居,也都是中國的鄰國,呼吁印巴雙方以和平穩定的大局為重,保持冷靜克制,避免采取使局勢進一步復雜化的行動”。
嘴硬身子軟,新德里的算盤噼啪亂響
戰場上吃了癟,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回國內,在新德里砸起了一片水花。高層們這才意識到,這回的對手,真不是軟柿子,想捏就捏。于是乎,軍事上剛受了挫,國家安全顧問這級別的官員就趕緊跟巴基斯坦那邊搭上了線,琢磨著怎么給這劍拔弩張的局面降降溫。
當然,面子工程還是要做足的。印度官方嘴上硬氣得很,宣稱軍事行動“圓滿成功”,把藏在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窩點”給端了。
可身體卻很誠實,印軍非但沒收手,反倒在邊境地區搞起了大規模空中演習,那架勢,活脫脫就是“你再動一下試試,我跟你沒完”。這種一邊想熄火,一邊又扇風的擰巴勁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進退兩難,心里發虛呢。
后院的火越燒越旺,莫迪的眉頭擰成了疙瘩
可國內的壓力鍋,哪是這么容易就蓋得住的?印度最大的反對黨國大黨,逮著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哪肯輕易放過。
阿爾維這些黨內大佬們,直接在公開場合向政府開炮,問題尖銳得像錐子:“你們不是說去打恐怖分子嗎?打完了?人都死光了?”他們逼著莫迪政府,必須給全國老百姓一個說得過去的交代。軍隊沒能在戰場上爭回面子,莫迪在政敵的連番追問下,臉上自然掛不住,顯得格外狼狽。
更讓莫迪政府焦頭爛額的是,有些跟反對黨走得近的媒體,也像是商量好了似的,特起勁兒地幫著巴基斯坦“核實戰果”。它們到處扒拉印軍戰機墜毀的細節,連掉在哪兒都給抖露得干干凈凈。這么一來,印度國防部原先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算盤,徹底落空,最后只能硬著頭皮承認,確實有幾架飛機讓人家給揍下來了。
軍事上的失利,再加上印度國內原本就存在的經濟增速放緩、社會矛盾激化、宗教族群關系緊張等一堆破事兒,莫迪的支持率就像坐上了滑梯。他領導的人民黨內部,這幾年也不是鐵板一塊,反對派這么一折騰,他的執政路,算是又多了幾塊絆腳石。
隔壁鄰居的冷靜,是高明還是另有盤算?
跟印度這邊的手忙腳亂比起來,巴基斯坦的應對,倒顯得從容不迫多了。空戰中雖然露了一手,讓印度空軍吃了大虧,但巴基斯坦外長達爾卻公開表態,伊斯蘭堡不希望看到局勢“不負責任地無限升級”。
他甚至還放了點風聲,說要是巴方真想下狠手,那場空戰里打下十來架印度飛機也不是什么難事。但是,巴基斯坦偏偏選擇了“有分寸且可控”的回應。
這種看似“手下留情”的姿態,在不少國際觀察家眼里,透著一股子成熟的戰略味兒。這不光是展示肌肉,更像是在不動聲色地給莫迪政府遞了個臺階,免得把對方徹底逼到墻角,狗急跳墻之下做出更極端、破壞性更大的動作。
巴基斯坦方面也一直認為,印度這次跳出來搞事情,壓根不是因為巴基斯坦構成了什么迫在眉睫的威脅,說白了,還是印度自家內政的那點小九九在作祟。
結語:
這兩天印巴局勢進一步緊張,印度的武器被巴基斯坦全面地壓制。不僅戰機升空即被擊落,發射的大量的攻擊無人機,又被巴基斯坦使用導彈攔截 。然后最近上游暴雨,印度又不得不開閘放水。現在莫迪都取消了去海外的訪問行程,想打又怕打不贏,真的是騎虎難下。
但是,這場空戰照出了印度“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稱號的虛妄,也讓全球看清。
現代戰爭早已不是武器的單挑,而是體系的較量。
克什米爾的星空依舊璀璨,但南亞的權力天平已然傾斜。
印度國家安全顧問深夜致電伊斯蘭堡求和時,巴方指揮官正看著雷達屏幕上潰散的敵機編隊冷笑:“用中國兵法來說,這叫‘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
莫迪或許該重溫1962年的教訓——有些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