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天祝二中操場上人頭攢動,千余名學生家長齊聚一堂,共同參與了一場以“從心出發:構建中學生心理賦能的家校社共同體”為主題的公益講座。此次活動由天祝縣婦聯、縣科協、縣教科局聯合主辦,特邀天祝縣社會心理服務志愿者團隊核心主講人擔任主講,通過深入淺出的案例分析,為家長們破解青春期教育難題,搭建家校協同育人橋梁。
講座緊密圍繞當下家庭教育痛點,設置“感恩的心”“手機管理困境”“青春期心理特征”“家庭關系序位”“睡眠健康影響”及“中考應對策略”六大板塊。
作為講座核心內容,“心理賦能”概念引發強烈共鳴。主講人張金文系統闡釋其內涵: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協同,幫助青少年建立積極心理資本,提升抗逆力與自我效能感。他特別提出“家校命運共同體”路徑:學校定期開展家長心理工作回訪,社區建立周末親子互動站,家庭推行“每日傾聽一刻鐘”計劃,形成三維聯動的支持網絡,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構筑堅實防線。
天祝二中八年級學生家長 李瓊:今天聆聽了講座后,我深刻認識到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長的隱形翅膀。過去我常常把焦點放在孩子的成績上,如今明白了共情與傾聽才是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通過學習換位思考、非暴力溝通等技巧,意識到家庭與學校配合的重要性。今后作為家長我會更主動的參與家校聯動活動,與社區資源對接,共同為孩子搭建溫暖的成長防護網。
天祝二中七年級學生家長 納玉宏:今天聽了關于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講座,讓我感觸很多,讓我意識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的許多好品質、好習慣都需要家長的引導,我們需要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對孩子多一些表揚和鼓勵,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建立良性的溝通,幫助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學會自我調節和成長,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們的諄諄教導,也離不開父母的關愛和支持,只有家校共育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全媒體記者:鄭金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