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一哥”?
那就是,所有的本子,都得在你手里走一遍,你不演了,才輪得到他人。
要論現在的院線電影,男演員方面,那自然是沈騰、雷佳音、張譯、肖央們的天下,那電視劇呢?
有人說,是張若昀。
說你看,在古裝男頻方面,他幾無敵手,什么《慶余年》《雪中悍刀行》等等,一部接著一部,部部都是爆款。
就現實題材方面,有《警察榮譽》,古裝懸疑,有《顯微鏡下的大明》。
但是,張若昀好像,還是缺少了點什么。
——大量的正劇。
因此在我這里而言,目前真正的電視劇“一哥”,當屬于胡歌。
他近期,就有一部新作品,想必大家會感興趣。
先賣個小關子,給幾個關鍵詞:歷史劇、茅盾文學獎、明朝、央視。
你或許猜不出來,這是哪部作品,但你一定感覺到了,這一定是一部大制作。
好了,公布答案——《風禾盡起張居正》。
該劇作為鵝廠和新麗下半年的重點項目,是很有可能登上央視的,說老實話,我已經很久,沒看過正經的歷史劇了。
上一次有印象的,也是兩部明朝歷史劇,一部是《大明風華》,另外一部是《山河月明》。
就這兩部劇而言,有不少共同點。
其一,都是講明朝中前期的事情。
前者從靖難之役獲勝開始,講述朱棣、朱高熾一直到朱瞻基、朱祁鎮幾朝的事情,而后者則從明初到靖難之役,朱棣是主角。
其二,都是老戲骨和實力派云集。
前者王學圻、梁冠華、朱亞文等人挑起大梁,后者陳寶國、張豐毅、杜源等人也不遑多讓。
其三,口碑都是毀譽參半。
客觀來說,兩者都有明顯的缺點,比如魔改歷史嚴重,人物塑造有缺失,但也都有不錯的亮點。
總體來說,值得一看。
更有意思的是,歷史劇評分第一,同時也是國產劇評分第一的,同樣也是一部明朝歷史劇。
這個,大部分人應該都知道,那就是《大明王朝1566》。
到底哪部劇,才是中國歷史劇的“南波萬”,或許還有爭論。
有人說是《大明王朝1566》,有人說是《雍正王朝》或者《走向共和》。
但不可否認的是,明代作為距離現在“相對較近”的一個大一統朝代,二百多年間可以書寫的故事,實在是太多太多。
于是,《風禾盡起張居正》來了。
先說一下,“風禾盡起”是什么意思:
該成語出自《尚書?金縢》:“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 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
講的是周成王時,周公攝政,管叔、蔡叔等造謠周公將不利于成王,周公于是避居東都。
后來上天顯示了一些征兆,秋季莊稼成熟時,遇到大雷電和大風,莊稼都倒伏了,成王到郊外祭祀上天,天又下雨,風向反轉,倒伏的莊稼又都挺立起來。
后來人們就用 “風禾盡起” 來表示上天對君主的庇佑,象征著順應天命而獲得成功或好運。現在這個成語使用相對較少,在一些文學作品或特定的語境中可能會出現。
那么張居正,又是何許人也?
不夸張的說,他是有明一朝,最為知名的首輔、改革家。
并且,其身上的爭議不小。
從歷史大局看,張居正新政無疑是繼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際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前夜影響最為深遠、最為成功的改革。
張居正改革的影響,不僅表現在他起衰振隳、力挽狂瀾,奇跡般地在北疆化干戈為玉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長了明王朝的國祚。
還表現在一舉扭轉“神運鬼輸,亦難為謀”的財政危機,弼成萬歷初年之治,為萬歷年間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無論是個人生活方面,還是“奪情事件”,盡管可以做出諸多解釋,但終究留下了為后人評議的口實。
況且張居正當國十年,所攬之權,是神宗的大權,這是張居正效國的需要,但他的當權便是神宗的失位。
在權力上,居正和神宗成為對立面。
張居正的效忠國事,獨握大權,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種蔑視主上的表現。
這也為后來,明神宗對其進行的抄家、褫奪謚號等事件,埋下了注定悲劇的伏筆。
但總體來說,張居正的一生,是完全值得大說特說的。
咱們回到演員身上。
胡歌飾演張居正,各位怎么看?
在我看來,他至少有以下幾大優點,算是非常適合的人選。
其一,長相帥氣,古裝經典。
從出道開始,胡歌就演過不少古裝劇,無論哪種造型,都和“古裝丑男”什么的,完全不沾邊。
而了解明史的朋友都知道,張居正的一大特點是啥?
帥。
尤其是蓄上胡須后,胡歌的造型,其實和我想象中的張居正,已經契合了不少。
其二,古裝權謀劇,已經有相當成功的經驗。
雖說,如果論權謀,《瑯琊榜》自然和《大明王朝1566》不在一個維度上,梅長蘇和張居正,不同之處也有很多。
但說真的,《瑯琊榜》后期的梅長蘇,已經有點張居正老成謀國的意思了。
而本劇演員陣容的另一大亮點,是因為一個人——陳道明。
他是本劇的監制,也是主演之一。
還愣著干什么啊,鼓掌啊!
原本我猜測,他會不會飾演嘉靖,和陳寶國老師版本的PK一下,后來一想我真是糊涂了,本劇改編自熊召政的小說《張居正》,原著一開篇,隆慶皇帝(嘉靖之子)就已經病重,陳道明去哪兒演嘉靖去?
那他會演誰呢?
徐階?高拱?總不能是馮保吧?
不過不重要,畢竟前兩位主演,就已經是胡歌和陳道明了,那么其余的陣容,想必也會十分豪華。
還有本劇的編導。
導演是汪俊,都市劇的高手,歷史劇也有《蒼穹之昴》和《如懿傳》,而擔任執筆的常江,則是《軍師聯盟》的編劇。
這兩人聯手,應該可以放下大半個心了。
熊召政的原著,在現實主義的基調之上,作者又以飄逸的筆致,隨處布置點染一些浪漫主義的情節與人物。
并用“木蘭辭”、“水龍吟”、“金縷曲”、“火鳳凰”等詞曲,總攝各卷的情調與韻味,使全書平添了一種蒼涼悲壯的詩意,這也是《張居正》一書的顯著特色。
因此對于該劇,我抱有十二萬分的期待。
那你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