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嫌核武庫不夠大!美國突然宣布要在5月下旬量產B61-13核炸彈,該計劃原本在一年后進行,為何如此急迫?這些“新一代”武器的到來,會對目前局勢產生什么影響?
(美國批量生產B61-13核炸彈,并計劃提前部署)
1、核戰規則,正在被改寫
早在幾十年前,B61核炸彈已是美國核武庫的明星武器。而如今的B61-13,雖是以B61-7為基礎改進而來,卻不僅僅是舊瓶裝新酒那么簡單。這個新型號可不是普通的“翻新”,它賦予了核武器更強大的殺傷力和靈活性,甚至可能改變整個核戰爭游戲的規則。
我們都知道,核武器常常被視為威懾的終極手段。然而,五角大樓將在2028年前部署至少50枚B61-13核彈,這些“聰明”的核彈彈頭并非用于單純的威懾,它們有著精確打擊和調節當量的獨特功能。
這意味著一顆彈頭能根據目標的不同,實施從“蚊子叮咬”式的戰術攻擊到毀滅城市的全面打擊。簡而言之,B61-13像是一部萬能核武器,縮小了傳統戰術與戰略核武器之間的差距。
(B61-13比傳統核武器,使用起來更加“靈活”)
2013年,美國還信誓旦旦地表示,B61-12將是B61系列的最終版本。然而,僅僅十年后,B61-13便以雷霆萬鈞之勢橫空出世,背后的推動力不言而喻,烏克蘭戰場的切身體會成為這場核升級競賽的重要催化劑。
在那里,俄羅斯軍隊的地下工事極其堅固,B61-12的威力已顯得有些無力?,F在,B61-13憑借其更高的當量和精準度,意圖突破這一困境,將核威懾的效能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2、B61-13的設計,降低了使用核武器的心理門檻
那么,B61-13到底有多精準?
不得不提到它的導航系統——這種核彈搭載的是“GPS + 慣性 + 星光”的三重制導系統,配合量子陀螺儀和強抗干擾的數據鏈,即便在電磁干擾泛濫的戰場,也能如同獵豹般精準鎖定目標。這使得B61-13成為戰場上的“明眼人”,無論是戰爭中的決策者還是幕后推手,都會因其卓越的精準度而驚愕不已。
(B61-13具備先進制導技術和可調當量設計,模糊戰術與戰略核武器的界限)
然而,真正讓人憂心忡忡的,是B61-13的可變當量設計——300噸至34萬噸的當量可在十個級別中自由調節。這就像是給指揮官們一個充滿選擇的菜單,他們可以根據“菜品”的不同隨心所欲地配比“調料”。
這種設計降低了使用核武器的門檻,讓指揮官可以在戰斗中如同調整音量旋鈕一樣輕松改變核彈的毀滅范圍。
3、中俄等國核預警時間,可能會被壓縮
當前,國際政治格局猶如暗流涌動的大海,而俄烏沖突便是其中激蕩起的旋渦之一。在這個紛繁復雜的背景下,美國推出B61-13無異于投擲了一顆外交和軍事領域的重磅炸彈。此舉不僅是在向俄羅斯施壓,還在全世界的核戰略棋盤上撒下了不安的種子。
當今的俄羅斯,面對經濟制裁和持續的軍事消耗,顯然不復往日的強勢。而美國似乎看到了其中的機會,試圖利用B61-13這一新型核武器來進一步威懾乃至壓制俄羅斯。同時,一些美國國會議員提議放寬核武器的使用授權,這一動向更是讓全球觀察家倒吸了一口涼氣。
(美國會議員提議,調整核使用授權)
美國國會正在審議的《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悄然提議將部分核武器使用的決策權下放給戰區司令部。
這一提議,配合上B61-13的“低當量”特性,可能促使中俄等國調整其核預警策略,使得誤判風險大幅增加。試想,當決策被簡化至如此程度,戰場環境的突變和不可控因素是否會使得核武器成為快速響應的一種選項?
此外,中俄等國為應對這一不確定性,對核預警時間的壓縮也在所難免。當核指揮鏈的反應時間被迫從原先的泰然自若壓縮到匆忙應對時,任何微小的懷疑都可能激化成毀滅性的誤判。在這種情況下,全球亟需一個全新的核風險管控機制,以避免核災難的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