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什么時候要二胎啊?一個孩子多孤單!”
最近半年,這句話成了我和妻子躲不開的靈魂拷問。我們總是相視一笑:“再等等看吧。”
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在“生不生二胎”這道選擇題里,我們早已經用八年的育兒生活寫下了答案。
01
黃金年齡的生育,
白銀時代的抉擇。
我和妻子是89、90年生人,今年正式邁入“高齡青年”行列。
8歲半的兒子正在讀二年級,陽光開朗的模樣常被親戚們夸“養得真好”。
但只有我們知道,這份“養得好”背后,是妻子26歲辭職做全職媽媽的決絕,是無數次凌晨三點量體溫的不眠夜。
家里兩邊的老人,尤其是我媽媽隔三差五就勸我們再要一個孩子,妻子也和我認真討論過好幾次。
回想起懷上兒子的那一年,妻子才26歲,正值生育的黃金年齡,一切都順其自然。如今,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心里既感嘆時間過得飛快,也開始認真思考家庭未來的規劃。
說實話,看著父母日漸佝僂的背影,我也動搖過,尤其是看到他們身體不舒服時,我常常會想:如果孩子能有個兄弟姐妹一起成長、彼此照應,將來遇到困難也能有人分擔,這樣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直到有一個個加班的深夜,我收到妻子發來的簡歷修改稿——“2016-2018年職業空白期”幾個字被標黃,像一道醒目的傷疤。
那一刻我突然清醒:二胎不僅是多雙碗筷,更是兩個靈魂對母親全部的占有。
02
職場媽媽的簡歷,
總有一行看不見的空白。
孩子出生后,妻子毅然辭去工作,成為一名全職媽媽。白天要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夜晚還要多次起身哺乳。
而她自己也從未停止成長的腳步,通過自學新媒體知識,她不僅實現了經濟獨立,還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價值感。
孩子生病時,她更是整夜不合眼,用溫水擦拭孩子的身體,密切關注體溫變化。看著她疲憊卻堅定的身影,我既心疼又感動。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小區里的寶媽們紛紛開始要二胎。
我媽和我丈母娘偶爾也會旁敲側擊:“趁著我們還沒那么老,能哄孩子,趁著你們年輕,再生一個,兩個孩子有個伴兒。”
可那時妻子的新媒體工作剛剛起步,每天忙著學習寫文案,雖然辛苦,但眼里閃爍著對事業的熱愛。
面對老人的提議,她總是委婉地說:“現在孩子還小,我想先把工作穩定下來,等以后再說吧。”
我知道,這看似輕松的回答背后,是她對家庭和事業的深思熟慮。
這個“以后”來得比想象中快,兒子上小學后,妻子終于重拾事業,卻發現自己站在了更殘酷的賽道:同齡人已是部門總監,她的薪資只有應屆生的水平,而我的職場危機也在35歲這年突然降臨。
03
35歲的頓悟:
我們不是在拒絕二胎,
是在守護三人世界的純度。
這些年,我的工作也經歷了幾次變動。每當我為工作上的難題煩惱時,妻子總會默默支持我,讓我沒有后顧之憂。
為了支持我的事業,妻子這些年一直在犧牲自己的事業和時間,孩子小的時候,在她的事業上升期,她毅然放棄了好的工作機會,找了一個相對清閑的工作,方便照顧孩子。
在周末的親子時光里,我們一起去公園放風箏、去博物館看展覽,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愈發強烈,那種幸福感無法用言語形容。
這樣的周末在表妹家已經成了奢望。上周聚餐時,她9歲的大女兒突然問我:“舅舅,為什么媽媽從來不陪我拼樂高?”她懷里還抱著哭鬧的弟弟。
表妹更是滿臉疲憊地向我傾訴:“每天像打仗一樣,老大要輔導作業,老二又離不開人,工作也只能勉強應付。”
看著她憔悴的模樣,我不禁慶幸我和妻子的選擇。現在的我們,下班后有時間閱讀、健身,周末還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短途旅行。
更重要的是,我們不用在兩個孩子之間小心翼翼地平衡愛,能夠把全部的關注和呵護都給一個孩子。
有人問我:“就一個孩子,老了不會后悔嗎?”我想起兒子昨晚的睡前告白:“爸爸媽媽,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
其實,生育從不是必答題,而是一道需要用整個家庭去書寫的主觀論述;這世上也沒有 “應該” 生幾個的標準答案,只有 “適合” 自己的生活方式。
與其反復征求別人的意見,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閉上眼睛,真誠地問問自己想要什么,你會發現答案其實早就在你的心里了。
生或不生二胎,本質上是每個家庭在時代浪潮中的一次自我審視。
在育兒成本攀升、職場競爭激烈的當下,我們這代人背負的不僅是生育的抉擇,更是對‘何謂理想生活’的重新定義。
無論答案是什么,愿我們都能在別人的目光之外,活出內心真正的安寧;畢竟,幸福從不是用孩子的數量丈量,而在于每個家庭獨一無二的溫度。
最終,無論做出怎樣的決定,都要明白——這是你的人生,你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