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銀川5月10日電 (記者 李佩珊)“這次在寧夏,不僅體驗了書法,自己扎了麥草方格,還真實地看到了語文課本里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象。祖國大西北藏著無數‘寶藏’,下次還要再來。”5月10日,結束了在寧夏5天行程的香港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高二學生謝俊希剛剛登上返程航班,已經開始期待下一次的西北之旅。
香港學生展示扎染作品。張冰 攝
5月6日至10日,由寧夏港澳辦和香港教育局共同舉辦的香港中學生“寧夏歷史文化、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育探索之旅”交流活動在寧夏舉行,43名香港中學生及5名教師走進當地,近距離參觀西夏陵、黃河、沙漠,通過沉浸式文化體驗與深度互動交流,讓來訪師生立體感知寧夏發展脈搏,在香港青少年心中播下傳承中華文化的種子。
香港學生體驗制作麥草方格。 寧夏港澳辦供圖
此次行程中,香港師生最期待的當屬沙漠之行。走進位于中衛市的沙坡頭景區,大家沿黃河結伴而行,聆聽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劃著羊皮筏子唱響“寧夏花兒”,沉浸式體驗黃河文化的深厚底蘊。隨后,大家還沿沙漠而行,登上觀景臺,盡收眼底的蜿蜒的黃河、金色的沙海與生機勃勃的綠洲構成一幅壯闊畫卷,令香港師生驚嘆不已。
來到寧夏,不得不提的就是防沙治沙。東、西、北三面被毛烏素、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沙地夾擊的寧夏猶如嵌在沙海中的“半島”,曾一度受到“沙魔”的威脅。沙坡頭則是歷史上風沙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通過幾代治沙人的努力,這里不僅實現“人進沙退”,還發展起了沙漠旅游,吸引海內外的游客紛至沓來。
在沙漠中,師生們近距離了解寧夏的治沙成果,并親自體驗制作麥草方格。“這次旅程讓我對祖國的發展有了更立體的認知,尤其是自己動手體驗麥草方格的制作,讓我感受到了治沙人的不容易。茫茫無邊的沙漠,在勤勞的治沙人的努力下,變成了綠洲,太壯觀了。”香港王肇枝中學高一學生陳恩橋說,“未來我想選修更多中國文化課程,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與文明。同時,我也很期待下一次帶著父母看到祖國大西北更多的美景。”
黃河岸邊,兩地學子還唱起《我和我的祖國》,悠揚的歌聲跨越兩千多公里,將黃河之濱與香江之畔緊緊相連。(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