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但是戰爭并不會無延期的持續下去。
這場俄烏沖突,持續時間已超過了3年。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俄烏雙方真應該坐下來好好地談一談了。
俄烏要想實現真正的停火,必須繞開美國和歐洲的介入!美國只是一心想從烏克蘭拿走礦產資源,而歐洲則是一直在對烏克蘭拱火。
當地時間11日凌晨,俄羅斯總統普京突然宣布提議于5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恢復俄烏直接談判,并強調俄方“不設置先決條件”。這一表態迅速引發國際關注。
普京選擇在此時拋出談判倡議,絕非偶然。從軍事層面看,俄軍近期取得了戰爭主動權。但西方援助的拖式主戰坦克、防空系統正持續涌入烏克蘭,戰場陷入膠著。俄羅斯急需通過談判緩解雙重壓力:一是國內對戰爭長期化的疲憊情緒,二是美歐制裁導致的經濟困境。普京以“無條件談判”為名,試圖將主動權握在手中。若烏方拒絕,則可指責其“缺乏誠意”;若烏方接受,則可借此分化歐美陣營。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特意點名“將與土耳其總統通話討論舉辦談判”,這一細節頗有深意。土耳其作為北約國家,卻因能源合作與俄羅斯保持密切關系,埃爾多安更曾主導過俄烏此前的談判。選擇土耳其作為場地,既能利用其“中立”身份,又可間接削弱北約對談判的干預。
對于烏克蘭而言,普京的倡議更像是一道“必答題”。澤連斯基政府面臨內外雙重夾擊:國內民眾在經歷三年多戰爭后,對和平的渴望日益強烈;而西方援助雖持續,卻附帶政治條件,例如要求烏克蘭“戰斗到底”。烏克蘭若接受談判,可能被國內視為“投降”;若拒絕,則可能失去國際輿論支持,進一步孤立。更關鍵的是,烏方深知,任何停火協議都必須包含領土問題與安全保障,而這兩點恰是俄方的“核心訴求”。
俄烏若坐回談判桌,真正的考驗在于如何調和根本性矛盾。首先,領土問題仍是死結。克里米亞與東烏四地的歸屬,涉及俄羅斯的“核心利益”;而烏克蘭視其為主權象征,絕不可能讓步。其次,安全保障機制如何構建?俄方要求北約不得東擴,烏方則需西方承諾軍事保護且還想加入北約。再者,制裁解除與戰俘交換如何掛鉤?美歐對俄制裁已造成俄經濟萎縮,但其能源反制仍在發揮作用,雙方誰先松口,誰就可能在政治上失分。
盡管普京強調“直接談判”,但外部勢力的影響難以忽視。美國看似“退居二線”,但歐洲卻還在持續對烏克蘭展開援助。
澤連斯基的最新表態也堪稱精妙平衡術:一方面宣布5月12日起實施30天停火,另一方面要求俄軍接受國際監督。這既回應了歐洲壓力,又為談判創造緩沖期,但核心矛盾依舊無解。烏克蘭堅持恢復1991年邊界,而俄方要求承認"新現實"。雙方立場的平行線,注定使伊斯坦布爾談判成為又一輪外交表演。
但我為什么說普京這一招走的很妙呢?因為俄羅斯可以承受"以戰養談",而澤連斯基必須在"主權"與"生存"間做出痛苦抉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