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貓薄荷
京津冀的居民們不知道,他們的“菜籃子”里可能藏著許多“貓膩”。
自天安門向西南方向出發,沿京港澳高速行駛約89公里,你將會看到首衡高碑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后稱高碑店市場)——這座市場中轉分撥了京津冀地區,接近50%的蔬果,被一些人稱為“京津冀最大菜籃子”。
然而,經過陸續一個月多的了解,財經無忌發現至少有10名商戶,曾在高碑店市場遭遇強迫交易。部分商戶因未滿足市場開發商首衡集團的入股、貸款要求,經營遭到干擾,最終無奈離開。
首衡集團成立于2010年,被稱為“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國際農產品貿易產業綜合運營商之一”,目前已經在河北高碑店、湖北孝感、河北曹妃甸等近十座城市,開發運營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
走訪首衡集團旗下位于高碑店市、唐山市、保定市的三個農產品批發市場,并與首衡集團前中高層、涉事商戶等人進行交流后,財經無忌進一步發現,首衡集團旗下部分農產品批發市場已無大規模蔬果交易。連公司員工,也一度成為首衡集團融資的“工具”。
最新消息稱,幫助首衡集團處理稅務相關事宜的第三方公司“順利辦”,已被多地法院列入被執行人,首衡集團正緊急聯系在職、離職員工處理補稅相關事項。前首衡高管透露,為了少交稅,首衡集團通常會把高管的工資分成3-4份發放給高管本人及親屬。
1、空置率高企,農批市場變五金倉庫?
3月28日上午10點前后,財經無忌來到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首衡曹妃甸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
此市場是總投資45億的“首衡河北新發地曹妃甸商貿物流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3月開工,2021年6月正式營業。
財經無忌抵達現場時,這一定位農副產品交易的民生保供工程內部,沒有正在進行的果蔬批發交易,也沒有果蔬交易常用的卡車停駐。
市場的三座大門中,僅一座正門開放,另外的兩道門,均用圍擋和柵欄設了路障。
分揀大廳是當時市場內唯一有經營活動的交易大廳,被順豐速運和京東快遞用于中轉快遞。
財經無忌詢問快遞員市場內的蔬果交易情況,快遞員回答,他們沒遇見過農產品批發交易,僅市場內的小型冷庫被部分農產品批發商用作倉庫。
水產肉類大廳和蔬果副食大廳內,許多攤位都掛有類似“鮮果優選精品水果”“1號蔬菜店”的招牌,但基本空置。
部分攤位被用于堆放二手家具和五金材料。其中一個鐵絲網和塑料布圍住的大棚內,堆放著一些可能是項目施工時期留下的腳手架、推車和油漆。
3月27日早上30分前后,財經無忌來到首衡保定市場。此時正值一天的水果交易高峰時段。我們以進貨的身份,向市場內一位從事蘋果批發的商戶搭訕,詢問經營情況。此商戶當時正在手機上打牌,見有人上門后放下手機。
攀談中我們了解到,此商戶在市場內租了3個攤位,每個攤位的租金約2.3萬/年。被問及是虧還是掙時,商戶直言“連攤位費都掙不出來。”以往一車蘋果三兩天就能賣出去,如今要半個月才行。
市場內的兩名肉類、蔬菜批發商,也表示自己的經營情況和蘋果商類似。他們都將生意不好歸結于同一個原因:沒人。
在市場的綜合交易區,“沒人”顯得具象。
除了顧客稀少外,和曹妃甸市場一樣,此區域內幾乎所有的商鋪都掛上了招牌,但實際開門營業的店鋪不足30%。
透過玻璃門向店內觀察,部分店鋪內部還處于毛坯狀態。據留守商戶介紹,這些門頭是首衡集團為了招攬商戶,主動為他們安裝的。因為招商不及預期,大部分從未實際營業。
值得一提的是,首衡保定市場內還存在一高層辦公樓。此辦公樓在規劃中被定位為調度中心,如今門窗緊鎖,正門被大幅廣告牌遮擋。透過透明門窗向內觀察,建筑內部還是毛坯。
2、壟斷與威脅:菜籃子淪為競爭武器?
抖音用戶“中聯農的高先森”2023年11月20日發布的一條視頻顯示,他在首衡高碑店市場進貨的過程中,遭到不明人員的阻攔,已經裝車的貨物被強行卸走。
視頻內,不明人員單手插兜,將一箱箱水果扔向地面。“都碎啦。”高先森大喊,但無人回應。
高先森并非孤例,數位保定市中聯農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后稱聯農市場)的商戶向財經無忌證實,2023年10月至12月期間,他們也遭遇了強制卸貨。這些商戶提交至公安部門的舉報信中指出,“恐嚇、跟蹤、強制卸貨、強制攔車”人員及車輛由首衡集團組織。
2023年10月至11月期間,也就是首衡保定市場開業的前后,至少有7名聯農市場商戶曾“接到首衡高碑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采購部”的威脅電話,要求他們必須遷往首衡保定市場經營,否則將被禁止前往高碑店市場采貨。
據悉,高碑店市場屬于一級農產品批發市場,處于產業鏈最上游,一旦停止向下游供貨,下游商戶便會因為品類不全而流失客戶。
另有聊天記錄顯示,為防止高碑店市場內商戶偷偷給聯農商戶供貨,首衡集團要求前者簽署保證書,若給后者供貨,將被罰款1-2萬元。
遭“斷供”打擊的不只有對手市場的商戶,首衡高碑店市場內的商戶一旦“忤逆”首衡集團,也會被掛上“黑名單”。
“般果”是一家水果集采集配平臺,此前在高碑店市場經營,卻在2023年9月13日一夜搬離。
隨后,“首衡高碑店市場果品協會”微信群內出現公告:所有品類不要(以)各種形式給保定市場(指聯農市場)和般果平臺供貨。歡迎大家積極舉報,一經查實,獎勵2萬元。
據“般果”平臺負責人介紹,在離開高碑店市場前,平臺的每日發貨量約1500-2000噸。離開后,發貨量迅速縮水至300-500噸,近期才恢復至1000噸。
該負責人用“被耽誤了三年”描述近年來的經營狀況,但仍表示“無怨無悔”作出離開高碑店市場的決定。
該負責人透露,首衡集團曾兩次向他表達入股般果的意愿。明確遭拒后,首衡集團開始著手通過旗下的集采集配公司與其競爭,并對般果的經營加以干擾。該負責人擔心遭到報復或被對方撕毀合約,于是才選擇離開。
同時,該負責人提到,首衡集團曾多次違約,甚至曾派車堵住商戶庫房的出入口,通過阻礙對方正常經營,迫使對方接受漲租金或削減攤位等條件。
3、員工、商戶變“融資工具”:貸款百萬上交公司,拒絕將被打壓
通過員工和商戶進行融資貸款,或許已經成為了首衡集團經營運作的一部分。
王坤此前在首衡集團擔任中層崗位,現已離職。王坤告訴財經無忌,他離職前曾參與公司融資,離職前背的最后一筆貸款有220萬。
首衡集團高層第一次找上王坤是在疫情前。對方邀請他成為公司的合伙人,每年能獲得一筆“分紅”,前提是他要注冊成為果品批發個體戶從銀行貸款,并將貸來的錢交給公司支配。
分紅的多寡與貸款金額直接相關,比例是每貸款100萬“分紅”1萬,以現金形式發放。貸款產生的利息由公司償還,隨時可以解除。
王坤說,自己第一次貸款沒成功,“口子松了一點之后,才做了一筆。”所謂“口子松了一點”,指的是國家為應對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的貸款政策。
但王坤對于貸款流向并不清楚,營業執照、銀行卡、賬戶和法人章也都由公司財務部轄下的融資部統一管理,就連貸款的金額,也只有在每年“過橋”的時候,才能從需要自己簽字的文件上知曉。
雖然不清楚公司內具體有多少人背了貸款,但王坤提到此前公司曾建立過一個關于“合伙人”的微信群,成員達160多人。
離職后,公司還清了王坤背負的貸款,王坤也注銷了名下的營業執照。為以防萬一,王坤還去查了征信,好在“沒什么問題”。
商戶也曾被首衡集團要求貸款。
與員工不同,這些在高碑店市場內謀生的商戶,需要為“拒絕”付出代價。
“看我生意做得比較好,首衡就要求我貸款100萬元給他用,我沒有同意。后來,市場就找各種理由刁難我,讓我經營不下去,我只好把14個檔口全部退掉,先是在市場外圍臨時找了個地方經營,到2017年實在堅持不下去了,我就去了臨沂嘉興市場。”
該經營芒果的商戶透露,他2015年從嘉興水果市場來到高碑店市場經營,承租了14個攤位,經營規模擴大后首衡集團便要求該商戶貸款支付未來的租金。
遭拒后,首衡集團便開始干擾其經營,最終商戶無奈離開。
商戶背貸的情況至今仍未消失。現在還在高碑店市場經營的某柑橘商戶,曾被首衡集團要求以他名義貸款400萬給公司用。拒絕后,該商戶的攤位被取締,從6個減少到了4個。
柑橘商戶透露,高碑店市場內存在“好多”被首衡集團要求貸款的商戶,但因為“命門”還在首衡集團手里,不敢對外聲張。
“還有好多給貸款的,你們先別漏風聲,要不高碑店會壓著貸款的人錢不給,那想走都走不了。”該商戶說,首衡集團收走了商戶手中的攤位租賃合同備份,他擔心是不是“拿合同貸款去了。”
首衡集團的管理亂象還不止于此。
不愿透露姓名人士向財經無忌提供了“保定首衡農產品有限公司”(后稱保定首衡)開發“保定(清苑)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即首衡保定市場)的相關文件。
文件顯示,首衡保定市場項目被承包給了河北嘉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備案合同金額為4.6億元,多次簽訂補充協議后,最終決算金額為9.1億元,增加95%。
企查查顯示,河北嘉科和保定首衡曾于2024年4月和6月發生股權變更,變更前均系首衡集團孫公司。而首衡保定市場于2023年10月開業。此項目存在通過“左手發包右手”將貸款套取為現金的可能。
4、農批市場資本化運作,債務雪球有多大?
首衡集團于2021年起發生了一系列股東、主要成員變更,經過參與過高碑店市場建設工作的知情人士李林的介紹,財經無忌得以了解到首衡集團種種經營、管理亂象背后的可能原因。
李林透露,一系列股權變更的原因,是首衡集團與前大股東北京新發地在經營理念上發生了分歧。
“他(指首衡集團實控人米亞林)要貸款,北京新發地不同意。”李林說,首衡集團存在嚴重債務問題,2023年北京新發地從首衡集團撤資、撤股時,“貸款本金已經達到了100多億”,“2023年做孝感(即河北孝感首衡城項目)擴大債務后,綜合貸款應該是在200多個億。”“每年的營收根本覆蓋不了他的資金周轉(成本)。”
李林進一步介紹,首衡集團靠“四步貸款”從銀行套取現金,分別是:
1、承接各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項目后,以“項目貸”的方式從銀行貸款,并通過將項目發包給旗下建筑公司的方式套取現金,如河北嘉科承包首衡保定市場項目;
2、項目建成后,將商鋪、寫字樓等固定資產抵押給銀行進行“資產抵押貸”。這或許也是首衡集團旗下農產品批發市場,存在大量掛著招牌卻無人經營的店鋪的原因之一:它要向銀行證明這些資產存在價值;
3、要求市場內商戶向銀行申請“租賃貸”用以支付未來多年的庫房、鋪面租金;
4、最后一步是商戶經營貸,王坤就屬于這一類。
“四套金融手段下來,他投1個億能拿到將近3個億。”李林說。
若李林言論屬實,結合前文提到的種種現象,則首衡集團的經營穩定性可能存在一定風險。
具體來說,若新開發市場無法產生效益,首衡集團便需要通過更大額的銀行貸款維持資金鏈運轉。此舉也將進一步推高風險。首衡集團一旦暴雷,不僅關系到數百億貸款由誰償還的問題,衍生的蝴蝶效應或將對京津冀地區的農副產品供應造成沖擊。
近期,首衡集團正在緊急處理稅務相關問題。
據已離職兩年多的首衡集團前高管透露,首衡集團為了少交稅,通常會把高管的工資分成3-4份進行發放,高管本人領取1份,其他幾份分別由高管家人、親屬代領。近日,首衡集團聯系上了該高管,要求幫他補交2020至2022年三年期間少繳的稅款,補繳總額接近8萬。
緊急補稅的原因可能是,幫助首衡集團處理稅務事宜的第三方公司涉案爆雷,正在被稅務部門稽查。
另一名首衡高管透露,其工資基本由三個賬戶發放,其中“‘順利辦’的最多,時間也最長。”企查查顯示,2025年舟山市稅務局多次發布順利辦(舟山)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欠稅公告。與此同時,該公司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列入被執行人。
不過稅務風波并沒有讓首衡集團停止滾雪球的腳步。
財經無忌觀察到,4月3日,遼寧凌頂農副產品有限公司以1.15億元的價格競得沈陽市于洪區304國道南5號地塊,用地性質為“批發市場用地”。企查查顯示,遼寧凌頂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為首衡集團孫公司。
另據一位首衡集團內部副總裁級別的高管透露,目前首衡集團正在籌劃發行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簡稱REITs),發行規模約為80-100億元。
擴張仍在繼續。
我們通過企查查上的工商信息,試圖聯系首衡集團求證相關內容,但電話并未被接通。
(為保護受訪者,文內人名均為化名或作模糊處理,部分金額作模糊處理。文內提及所有對話均有錄音,市場調研、商戶被強行卸貨有視頻保存。涉及文字材料留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