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百年工運精神與徐匯地標相遇,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在城市街巷間徐徐展開。5月10日一天,由徐匯區總工會聯合徐家匯街道主辦的“紅動徐匯?禮贊百年工運”百年工運主題系列活動之“百支隊伍看徐匯”徐家匯杯巡回定向賽圓滿收官。
40支參賽隊伍、200名選手化身城市探索者,參與了這場沉浸式工運文化之旅,穿梭于徐匯歷史與現代交織的時空經緯中。他們在各打卡任務里觸摸城市記憶的肌理,在趣味互動中感受區域發展的蓬勃脈動,以腳步丈量徐匯大地,用行動致敬百年工運。
四大路線串聯歷史與現代,打卡點成“活課堂”
活動精心設計的“紅色足跡·工運榮光”、“科技先鋒·創新征程”、“光啟傳承·文化之旅”、“別具匠心·工匠傳承”等四大主題路線,將徐家匯地鐵站(地鐵文化長廊)、百代小樓、錢學森圖書館等12個特色點位串聯成珠,打造成沉浸式工運文化體驗課堂。
在五卅運動100周年展覽前,參賽者們在參觀完這個由龍華烈士陵園和徐匯區總工會、徐匯區文旅局等單位聯手打造的專題展后,一同完成五卅主題的歷史拼圖,讓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在指尖重現。參賽選手來自阿自倍爾控制儀表公司的職工李凌表示:這個展覽意義非凡,它通過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一件件真實的文物,生動地展現了五卅運動的波瀾壯闊。顧正紅、劉華、鄧中夏等英雄人物的事跡展現了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在面對外來壓迫時的勇敢和堅定,他們的犧牲和斗爭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
于百代小樓內,激昂的工運歌曲化作“聽歌識曲”的旋律密碼,眾人齊聲跟唱,歌聲里滿是對先輩的深切敬意;氣象博物館與航運博物館中,知識問答與尋寶打卡相映成趣,科技與文化的魅力如春風化雨般浸潤人心。這些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讓靜態展館變身鮮活課堂,使百年工運史從故紙堆中“躍”入現實,與參賽者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
趣味互動點燃熱情,勞動體驗傳遞匠心
活動現場,“電影知識小作業”、“氣象知識問答”等知識競賽環節,既考驗團隊協作,又激發參賽者對不同領域知識的探索欲;集贊打卡、創意拍照等任務,則讓參賽者化身為徐匯的“城市推介官”,通過社交媒體向世界傳遞徐匯之美。而在徐家匯街道三處黨群服務中心開展的手工艾草錘勞動體驗活動,則將活動氛圍推向高潮。參賽者們親手制作手工藝品,在一針一線、一錘一鑿間,深刻感悟勞動者的智慧與匠心,讓“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在實踐中扎根生長。參賽選手來自菁英房地產經紀公司的職工肖穎表示“當艾草錘最后一道紅線系緊時,我忽然理解了這個行程設計的深意:城市文明的完整圖譜,既需要T20這樣的商業地標展現經濟活力,也需要徐光啟紀念館這樣的文化空間保存記憶基因。就像手中這個散發著藥香的艾草錘,傳統與現代的經緯交織,才能編出有溫度的生活之網。在這座城市里,每個時代都在留下自己的文明切片,而真正的城市智慧,在于讓這些不同時期的文明積淀形成對話而非割裂”。
激烈角逐見證榮耀,攝影征集定格精彩
經過緊張激烈的比拼,綜合各點位得分與發圈集贊結果,10支優勝隊伍脫穎而出,在現場歡呼聲中捧起榮譽證書。此外,區總工會在“徐匯工會”微信公眾號上同步開展的“百年工運”主題徐匯職工攝影作品征集活動,也吸引了眾多參賽選手參與。大家紛紛將比賽中拍攝的精彩照片上傳,用鏡頭定格美好瞬間,展現百年工運的獨特魅力。
本次“百支隊伍看徐匯”徐家匯杯巡回定向賽,讓參與者在各類互動體驗中深刻領會到工人階級的偉大貢獻和百年工運精神。參賽選來自區檢察院的龔曉晨表示:回望五卅運動,賡續百年榮光,通過觀看這次專題展,了解了工人運動的這段歷史,參與了這次活動,也讓我們對工會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工會不僅是我們的“后勤保障部”,更是我們的“精神加油站”,在工會這個大家庭里,我們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未來,我們將繼續攜手同行,貢獻自己的力量。
百年工運主題系列活動之“百支隊伍看徐匯”已經開展了兩場,接下來,區總工會將繼續聯合各方資源,圍繞不同職工群體以及中小學生,推出更具特色的打卡體驗線路,為職工群眾帶來更多維度的深入體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徐匯的歷史文化魅力與發展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