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三天,印度光速認輸,莫迪怎么不敢打了。
說實話,不是莫迪不敢打,而是實在打不贏,損失太慘重了。再打下去,印軍的底褲都要被掀了。
實際上,印巴之戰,注定就是一場局部沖突,它不可能演變成全面戰爭。為什么?主要三個原因:一是,雙方都承受不起大規模戰爭。像印度,這些年來,GDP高速增長,接連超越法國、英國,躋身全球第五。只要保持這個增速,再努力一下,印度GDP就能超越日本、德國,躋身全球第三了。
對印度來說,正是國運冉冉升起的時候。像中國,在這個過程中,就隱忍了40年之久。銀河號被美軍強制檢查,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南海撞機三大事件,被稱為“三大國恥”。可中國的選擇呢?是一忍再忍。為什么?為的就是這一刻:知恥而后勇。只有忍常人之不能忍,才能重返世界之巔。印度的國情,總體上與20年前的中國很像。它想繼續保持國運向上,經濟穩步增長,就不能卷入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
那巴基斯坦呢?別看它空戰贏得很漂亮。可它的經濟底蘊不足,印度GDP高達3.8萬億美元,而巴基斯坦的GDP只有3300億美元,相差12倍以上了。真打全面戰爭,巴基斯坦的國力承受不起。
二是,印巴之戰,只會傷害自己,白白便宜第三方大國。為什么?核心就在于,印巴雙方都缺乏強大的本土工業。它們倆的武器裝備,都是買來的。誰買來的技術更強,誰就贏。這一次,是巴基斯坦依托于全套的中國軍工技術,打敗了印度的“萬國造”。可這也僅限于局部沖突。要是打消耗戰,持久戰,巴基斯坦的實力太弱,財政長期靠舉債支撐,已經欠了中國、沙特一屁股債了。
真打起來,那印度人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白花花的銀子,都要被美俄法以及以色列等國,賺走了。俄烏持久戰,烏克蘭好歹花的是北約的錢,俄軍呢?有成套的本土軍工業,還有廉價的朝鮮炮彈,豐厚的油氣資源。可印度有啥?印度啥也沒有,全都得高價購買。印度對巴基斯坦全面開戰,那就是把自己的國庫打光,白白地喂養了美俄法以等軍工集團。
三是,中國不希望印巴大打出手,最好是點到為止。現在這個結果,就非常好了。巴基斯坦捍衛了自己的主權,打痛了印度,又幫中國軍工做了一個震撼全球的廣告。這時候,印巴就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就要威脅到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了。接下來,就是中國賣武器的時刻了。正所謂,小打怡情,大打傷身,打贏了坐牢,打輸了住院,印巴雙方,都不必如此。就此收手,對中印巴三方都好。
畢竟,只要中國站在巴基斯坦的身后,莫迪哪怕傾盡全力,也打不垮巴基斯坦。更何況,印巴還是兩個擁核國。真逼急了,南亞核風險是誰都承受不了的。
其實,這場短暫的交火,中國已經成為了第三方最大受益者。對巴基斯坦而言,它確實打贏了。但它不想打,打之前,還有些害怕。這么多年來,西方媒體把“陣風”吹得神乎其神。殲-10C能打贏“陣風”嗎?巴基斯坦也有點慫的。它是被迫自衛反擊。在第一輪反擊中,誰都沒想到,巴軍拿下了一個6比0!
這才讓巴軍信心爆棚。第二輪反擊,巴軍就不客氣了,直接殺入印度領空,把莫迪逼上了求和的談判桌。為什么印巴戰爭只打了三天,就結束了?因為殲-10C打得太猛了,巴軍都打得嗨起來了,無人機直接飛躍印度首都新德里。作為主動侵略的一方,印度又一次把侵略戰爭,打成了首都保衛戰。
但凡讓印度嘗到一丟丟的甜頭,莫迪都不會叫停。實在是撞到銅墻鐵壁了,印度吃了大虧,莫迪才趕緊找個臺階下,連夜宣布停火。
這也證明,只有敢打敢拼,才能以戰止戰。一味地妥協認慫,只會讓對手蹬鼻子上臉。經此一役,印度至少十年內,不敢對巴軍開火了。
這一戰,將為“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打出十年的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