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所有曾經遭受過日本侵略的國家來說都擁有一個特權,就是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胡編亂造抗日神劇,即使是作為亞洲電影之光的韓國,拍起抗日電影也絕不手軟。
這部由玄彬主演的電影《哈爾濱》講述了歷史上著名的一起刺殺事件,半島愛國志士安重根于1909年10月26日在哈爾濱火車站擊斃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安重根當場被捕并于次年被判處絞刑。由于整個刺殺行動只持續了短短幾分鐘,電影的大部分篇幅都不得不花費在描述安重根的早年抗日經歷和刺殺行動的準備之中,讓人感覺整部電影顯得繁冗拖沓,特別是對于并不了解半島歷史的外國觀眾來說。
從一個外國觀眾的角度來看這部抗日電影《哈爾濱》,除了愛國志士安重根的一腔愛國熱情以外,更多的感受是對于半島悲劇命運的思考。
電影的主要情節就是“吵架”,大部分場景都集中在一個昏暗的房間里,各位獨立運動主要領導人對于各種事務進行著激烈的爭執。從刺殺行動的時間地點人物,一直吵到當年安重根在戰場上對于日本戰俘的寬待,讓人看得腦漿沸騰。
這個民族狂妄而又自大的性格在電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半島狹小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這個民族在面對危機時總是顯得毫無退路,在面對危機時往往做出過于激烈的反應,例如電影中描述的這次刺殺行動。
明治末期,主張憲政的伊藤博文始終與軍方處于互相牽制的狀態,特別是在半島問題上當時作為“韓國統監”的伊藤博文并不主張立即合并。1905年11月,日本政府威逼朝鮮簽訂了《日韓保護條約》,同意日本管理朝鮮的一切外交事務,調遣軍隊的權力,還能直接對地方官吏發布命令。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統監,朝鮮政府成了一個傀儡政府。
然而當伊藤博文于1909年被刺之后,失去壓制的日本軍國主義勢力迅速崛起,1910年,日本強迫韓國簽訂《韓日合并條約》,至此,日本正式吞并半島,半島也徹底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這次刺殺行動雖然獲得成功,但是并沒有挽救半島命運,反而適得其反地加速了合并。
二戰結束,獲得獨立的韓國逐漸發展成一個位居世界前列的發達國家,并且成功舉辦了奧運會和世界杯。然而這個民族的性格卻沒有任何改變,無論是一百年前的安重根,還是前不久“沖冠一怒把嚴戒”的大統領。
電影結尾的字幕,在這些獨立運動的先輩前赴后繼的犧牲下,半島終于獲得獨立。然而看到這里,作為一個外國觀眾卻感到唏噓不已,不知道這些先輩會如何看待自己“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獨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