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來,新版的《喜宴》大概只有一個意義。
那就是告訴我們:當初的原版《喜宴》到底有多經典,以及李安導演到底是一位多么優秀的導演。
是的,新版《喜宴》已經有得看了,本片已經正式上線了流媒體。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在關注這部作品呢:
評分確實不太行,上線之后,已經迅速掉到6.0分了。估計馬上就要5分多了。
是的,在原版《喜宴》上映32年之后,我們又迎來了這部全新版的《喜宴》。
雖然有網友看到是韓國導演,開始瘋狂吐槽。但是,人家這還真是正版翻拍,原版的編劇詹姆斯·夏慕斯擔任執行制片人。
包括原版導演李安也在電影開機之前送來祝福,
他說:“看到多年前我的電影如今可以激發新一代電影人重新構思新的故事、不同的版本,這讓我感到很欣慰,我很期待看到安德魯·安和他出色的演員陣容會創造出什么樣的作品。”
當然,我更好奇李安導演真正看過這部影片之后,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雖然,以他的性格,應該也不會說出什么太狠的話來。
只是,僅從影片來看,這部電影還真就挺讓人失望的。
怪只怪,這是翻拍的《喜宴》吧。
如果忘掉原作,僅是當一部獨立的、原創的作品來看,本片也還湊合。
作為一部同性題材的輕喜劇,全片貴在熱鬧。又觸及到了文化沖突,東亞移民話題、代際關系、LGBTQ+等等,影片倒也是有得聊的。
但問題在于,這就是翻拍啊!
我們也很難跳出原版再去評價這部電影。而相比原版,這次真就過于淺薄、輕浮與浮皮潦草了。
原版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它在一個表面輕松,甚至有些諷刺的喜劇背后,講了一個特別嚴肅、沉重的故事,而里面對于傳統文化的探討,東方文化中家庭與家族的概念,即便在今天,仍是有著它的現實意義的。
尤其是李安那句經典臺詞,即便如今,也經常被提及,或是被引用。
而新版的《喜宴》,其實更像一部輕松簡單的浪漫喜劇,雖然劇情非常通俗,可看性也還好。
但是,原版的中的那些沉重的、嚴肅的、更有深度的東西,其實基本都消失殆盡了。
這最終,就僅是一部與同性相關的小喜劇,也僅此而已了。
當然,相比原版,新版確實做了一些變化。畢竟,原版已經是30多年前的電影了。
那時候的時代背景顯然更加保守,而新版的故事則更現代,對于當代酷兒身份的描繪,以及如今LGBTQ+群體的復雜性以及如今更開放的社會環境,都是有更當代的描寫。
這樣的變化,其實也出現了一個問題。因為原版中,基于當時保守的背景下,角色們的心態與反應,與如今同樣有很大的不同,包括他們所承受的壓力。
所以當背景設定在當代之后,其實角色承擔的壓力,以及影片最核心的一些困境,就都弱了很多。
影片最讓人覺得遺憾的是,整部影片都變得非常淺薄與直白,探討的話題反倒是比幾十年前更加淺嘗輒止了,因為同性身份在社會中的困境,起碼在北美,是有了很大改善的。
而片中涉及的綠卡婚姻這種話題,其實也都是一筆帶過的,并沒有更深入地探討。
另一邊,四位年輕演員飾演的兩對情侶,他們的感情關系也并沒有非常深度的描寫與互動,甚至,你是完全感受不到幾個角色之間的火花的,真的就只是在表演情侶的感覺。
而且,影片也沒有提供什么空間,可以讓他們去展示彼此的情感。
畢竟是浪漫喜劇嘛,整體都是那種鬧鬧哄哄就糊弄過去的感覺。
相比來講,大概只有陳沖和尹汝貞兩人的表演是讓人能記住的,而且也是更有戲的。
尤其是中間兩人有一場對手戲,是全片難得很嚴肅,且又張力十足的一場,也是唯一一場讓人覺得能夠記住的戲。
整部影片看下來,就只是一部普通的愛情喜劇了,雖然,也是叫《喜宴》,也有類似的設定。
但整體,真就驚喜不多。
尤其是,時間到了30多年后,影片也并沒有在設定上、主題上以及尺度上,有更深入、更進步的探討,這就太讓人失望了。
真的是沒什么太多可以聊的,因為整部電影都挺淺白的,想講的也都很表面。
有這時間,還不如重看一遍原版。
特別失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