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8月開始,中央作出停止東北局工作的決定通知。在此之前,東北局名義上還是存在的,只是沒具體負責什么工作了,宋任窮任東北局第一書記,負責全面領(lǐng)導。
收到這一通知后,宋任窮就隱隱感到不對。不久,這一決定公之于眾,大家都認為包括宋任窮在內(nèi)的東北局干部,將不再受到“保護”。不久,宋任窮遭到不斷批斗,問題也隨之不斷升級,變得愈發(fā)嚴重。
而打倒,也就成了必然發(fā)生的事。
遭到不公正的批斗對待后不久,宋任窮特地跑到李富春家里,做簡要的交待。李富春當時是政治局常委,從66年運動開始就協(xié)助周總理主管經(jīng)濟工作。
宋任窮匯報過自己的情況后,又一臉嚴肅地懇求李富春:“我希望你能幫我作個證明。不管他們怎么斗我,我決不會走向自殺的道路。我寧可被打死,也不會自殺。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出來替我作這個證明。”
李富春聽完不知道該說什么,輕輕拍了拍宋任窮的肩膀,并與之握手,算是一個短暫的告別。宋任窮的言外之意李富春明白,就是怕莫名死后,被人說成自殺,還是畏罪自殺,宋任窮萬萬不能接受。
時任東海艦隊司令,兼海軍副司令、南京軍區(qū)副司令的陶勇中將,于1967年1月21日在海軍招待所的離奇死亡,給宋任窮帶來無比的震撼。關(guān)鍵是陶勇死后,被時任海軍政委的李作鵬,定性為“畏罪自殺”。
宋任窮對陶勇并不陌生,解放戰(zhàn)爭時期好歹在一個野戰(zhàn)軍混過。1948年年中,宋任窮任華東野戰(zhàn)軍第三副政委,參與組織淮海戰(zhàn)役;而陶勇是華東野戰(zhàn)軍第4縱隊司令,參與了淮海戰(zhàn)役。
宋任窮跟毛主席有著不淺的淵源,1927年9月的秋收起義,他不僅參加了,還接受了三灣改編。當毛主席糾結(jié)該把新的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安置在羅霄山脈的哪里時,宋任窮及時送來江西省委的密信和羅霄山脈的革命情況。
最后,毛主席選擇了井岡山,作為燃起中國革命星星之火的起源地。
初次見面,宋任窮就給毛主席留下了忠誠、可靠、聰明、干練的好印象。秋收起義余部上井岡山,對袁文才、王佐兩支武裝進行幫助和改造時,毛主席派宋任窮擔此重任。
從中央紅軍抵達陜北開始,毛主席就不斷給宋任窮加擔子。新組建的紅28軍缺政委時,毛主席派出了宋任窮。以紅四方面軍部隊為主改編的八路軍129師誕生后,毛主席又指派宋任窮擔任師政治部主任一職。
1945年召開中共七大,宋任窮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后來的開國上將中,只有5人入選,可見其不凡程度。抗戰(zhàn)勝利后,宋任窮主要在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工作,但是到1948年突然轉(zhuǎn)至豫皖蘇分局、豫皖蘇軍區(qū)和華東野戰(zhàn)軍工作。而這背后,也必然有毛主席安排的身影。
1954年,軍委任命宋任窮出任總干部部第一副部長。總干部部可不得了,它當時負責著全軍干部的考核、任命、調(diào)配、撫恤、保健、組織等等。
1960年,宋任窮任東北局第一書記、沈陽軍區(qū)第一政委,后世著名的開發(fā)大慶油田、開墾北大荒,就是在他手上進行的。
宋任窮在那十年的遭遇,跟許多老干部一樣,起起伏伏,變化多樣。
1966年4月16日,一個月前剛從杭州開完會回來的宋任窮,再次接到中央要他到杭州開會的通知。他事先并不知道開會內(nèi)容,直到到杭州才知道,原來是關(guān)于文化革命的。
后來,回到東北的宋任窮,在革命和生產(chǎn)之間犯了難。他試著平衡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不愿徹底“革命”、放棄生產(chǎn)。一開始,毛主席是堅決保宋任窮的。
1966年6月10日,毛主席會見越南的胡志明,建議胡找陶鑄、劉瀾濤、宋任窮等大區(qū)書記同志談?wù)劇?個月后的八屆十一中全會,宋任窮還被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當時毛主席還找他談話,關(guān)心他的近況。
新的部門遼寧省革委醞釀成立時,毛主席有意宋任窮出任副主任。可惜遼寧省革委還沒成立,宋任窮的情況出現(xiàn)了很大的變化。他從“緊跟毛主席的部署”到出“問題”,前后不過一年時間。
宋任窮是1974年被“解放”的——定居北京接受治療,但工作卻是1977年10月才重新分配的,出任七機部部長。歷經(jīng)七年坎坷,終于熬過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