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在二戰眾多武器中,有一款艦炮知名度并不高,但是卻成為諾曼底登陸中的頭號功臣,也是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神風特攻的克星,說改變了戰爭進程都不為過,這就是美軍MK12型127毫米艦炮。
在二戰眾多武器中,有一款艦炮知名度并不高,但是卻成為諾曼底登陸中的頭號功臣,也是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神風特攻的克星,說改變了戰爭進程都不為過,這就是美軍MK12型127毫米艦炮。
這款艦炮的正式名稱是MK12型38倍徑5英寸(127毫米)高平兩用艦炮。
在美軍的武器型號上,經??梢钥吹健癕K”作為前綴,這個“MK”其實就是英語“Mark”的縮寫,意思是“型號”,所以MK12型就是第十二種艦炮,38倍徑表示炮管長度是口徑的38倍,也就是127X38=4826毫米。5英寸是火炮口徑,英美更習慣用英制單位,換算成公制就是127毫米。高平兩用表明這款火炮既可以作為高射炮進行對空射擊,也可以對海對岸進行平射。
這款艦炮是美國伯利恒鋼鐵公司1934年開始研制,1936年正式定型,開始裝備部隊。第一艘裝備MK12型127毫米艦炮的美軍軍艦是“法拉格特”號(舷號DD-348t)驅逐艦。在隨后幾十年時間里,成為美國海軍驅逐艦的標配主炮,二戰期間美軍建造數量最多的弗萊徹級驅逐艦,每艘裝備5座單管Mk12艦炮。同時,航母、戰列艦也會裝備,作為高空防空火炮,以美軍裝備數量最大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為例,每艘航母上裝備15座Mk12艦炮。從1936年到1945年,MK12型發展出四種衍生型號、多個子型號,在愛荷華級戰列艦、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埃塞克斯級航母、約克城級航母、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俄勒岡城級重巡洋艦、弗萊徹級驅逐艦、艾倫·M·桑拿級驅逐艦、基靈級驅逐艦、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以及博格級護航航母等艦艇上廣泛裝備,成為美軍水面艦艇中口徑火炮的頂梁柱。
Mk12艦炮采用垂直滑楔閉鎖方式,撞針包括在閉鎖裝置內,確保了炮膛的緊密閉合與安全性。身管采用徑向膨脹的合金鋼一體鏜制,重達2000磅(910公斤),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子型號的炮管具有很高的通用性,使得在戰場上能夠直接更換其他船只的炮管,而無需拆除后膛機構或其他零件。
炮閂采用立楔式半自動和電動推彈桿,這種設計優點在于可以在任意仰角進行填裝。前一發炮彈發射后,炮閂自動開閂拋殼,炮手只需把下一發彈的彈頭和銅藥筒放進炮尾的推彈槽,搬動把手,推彈桿就能在完成推彈入膛同時炮閂自動閉閂,炮手隨即就可以擊發。這種半自動裝填方式,使得Mk12艦炮的射速早期型號每分鐘15發,后期加裝揚彈機后,更是達到每分鐘22發(單管型),雙聯型更是達到每分鐘40發,相比之下采用人工裝填的日軍127毫米艦炮最大射速每分鐘才10發。
Mk12艦配用的彈藥包括榴彈(HE)、半穿甲彈(SAPP)、穿甲彈(AP)以及近炸引信榴彈(VT)等。
全裝藥炮彈,彈重12.3磅(5.6公斤),彈殼為黃銅材質,內部填充15.5磅(7.0公斤)無煙火藥,炮口初速可達到792米/秒,平射時最大射程高達15930米,對空射擊最大射高也超過了10000米。
由于美國鋼材及加工工藝先進,Mk12艦炮發射全裝藥彈藥的使用壽命高達4600發,而日本100毫米艦炮的使用壽命只有350發,差距十倍以上。
采用半裝藥時,彈重3.6磅(1.6公斤),炮口初速366米/秒。半裝藥量適合對陸支援時的曲射,同時也可用于發射照明彈,以保護降落傘在展開過程中不受氣流破壞。
在1940年代,Mk12艦炮的造價為10萬美元,當時10萬美元是什么概念,大約相當于兩架P-40B戰斗機或者278輛福特T型車。Mk12艦炮總共生產了8547門,采購Mk12型艦炮以及炮架等相關設備,美軍總共花費了12.2億美元。
但是這筆錢花得絕對值,因為毫不夸張地說,Mk12艦炮改變了戰爭進程。
作為艦炮,首要任務就是對海作戰,也就是攻擊對方軍艦。在海軍艦艇的艦炮中,127毫米的口徑只能算是小字輩,和戰列艦的406毫米、381毫米、356毫米主炮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是Mk12艦炮使用穿甲彈,在海戰中表現還是相當出色的。
在1942年11月的第二次所羅門以東海戰中,美軍驅逐艦和日軍“比?!碧枒鹆信炚归_混戰,在40分鐘時間里,就有85枚127毫米炮彈命中“比?!碧?,導致“比睿”號受到重創,最終沉沒,成為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第一艘被擊沉的戰列艦。
在對陸炮擊方面,Mk12艦炮最亮眼的表現是在1944年6月的諾曼底登陸中。當時由于天氣惡劣,美軍對奧馬哈海灘的航空火力準備和艦炮火力準備都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德軍防御工事基本上完好無損,因此部隊登陸時遭到了德軍猛烈火力的打擊,傷亡慘重,而且被壓制在海灘上,處境危如累卵。在這個關鍵時刻,是美國海軍擔負對陸火力支援的驅逐艦,看到海灘上的登陸部隊情況危急,在沒有火力指引的情況下(艦炮火力引導小組基本上死傷殆盡),主動駛近海灘,冒著擱淺和水雷威脅,向任何發現的德軍火力點進行炮擊。登陸部隊隨即也用曳光彈指引目標,引導艦炮火力支援。正是Mk12艦炮將德軍最具威脅的火力點逐一點名清除,為登陸部隊打開了向縱深推進的通道。
可以說,沒有Mk12艦炮的炮火支援,美軍在奧馬哈海灘必敗無疑。Mk12艦炮被譽為諾曼底登陸的頭號功臣,是名至實歸的。
在太平洋戰場,Mk12艦炮對于日軍鋼筋混泥土的永久工事,只要命中,基本上一炮就能摧毀,為美軍歷次島嶼登陸戰,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Mk12艦炮大放異彩的,并不是對海對陸目標的平射,而是對空射擊。Mk12艦炮發射采用VT近炸引信的高爆彈,堪稱二戰防空炮的天花板。
VT引信是“Variable Time Fuze”的首字母縮寫,意思是可變時間引信。實際上這是一種無線電近炸引信(Proximity Fuse)。近炸引信是美國在二戰時期的黑科技,內置微型多普勒雷達,當炮彈和目標距離接近到10~12米時,就會自動引爆,而不需直接命中或者預設引爆高度。炮彈被引爆后,立即炸裂產生2000塊破片,對敵機造成損傷。
通常情況下,高射炮要擊中在空中高速飛行的目標,命中率是非常低的。所以只能采取集中大量高射炮或者以高射炮的高射速,在極短時間里發射大量炮彈,形成彈幕來提高命中率。不過這種方式要消耗大量炮彈,無疑需要消耗大量資源。
相比之下,近炸引信比常規炮彈進行彈幕射擊,命中率要高得多,根據戰后統計,近炸引信比常規炮彈命中率至少高出四倍以上。是劃時代的技術進步。所以美軍為了保密,故意采用了VT引信的名稱。
1943年1月16日,美軍“海倫娜”號輕巡洋艦(舷號CL-50),一炮就擊落了日軍一架九九式轟炸機。一炮就能擊落一架飛機,這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因此,日軍飛行員看到這一幕,驚呼見鬼了!
之后,Mk12艦炮+VT引信的組合就開始大發神威,對5000米高空的日軍飛機構成了巨大威脅,甚至出現一發VT引信炮彈同時擊落3架日軍零式戰斗機。
畢竟在當時VT引信算是高科技產品,所以最初價格非常昂貴,一發VT引信炮彈就要200美元。不過后來美國迅速增加產量,整個戰爭期間總共生產了2200萬發,這樣最終使得價格直線下降,降到18美元一發。
如此親民的價格,使得美軍裝備VT引信炮彈的數量也迅速普及,一般情況下,每門炮配500發炮彈中,VT引信炮彈差不多占到四分之一。
MK12型127毫米炮對付高空目標,博福斯40毫米炮負責中空目標,厄利孔20毫米炮負責低空目標,形成了高中低三層防空火力。
在1944年6月的馬里亞納海空戰中,美軍艦炮創造了一天擊落日軍飛機200架的輝煌戰績,這其中MK12型127毫米炮無疑居功至偉。
到了1945年4月的沖繩戰役,面對日軍喪心病狂的神風特攻,MK12型127毫米炮再次表現出色,擊落了大量日機,為美軍艦艇的安全,立下了汗馬功勞。美軍官兵都認為,如果沒有MK12型127毫米艦炮,日軍神風特攻的自殺攻擊,所造成的損失至少增加三倍!
所以,MK12型127毫米炮+VT引信炮彈的組合,被認為是二戰防空炮的天花板。
由此可見,MK12型127毫米艦炮無論是對海對陸,還是對空,表現都非常出色,堪稱二戰美軍的“神器”,對戰爭進程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