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遭到“襲擊”!有一個已經失控53年的星際飛船重返地球,在墜落地球的過程中經受1000多℃高溫的灼燒,最終墜入印度洋海域。
這一個星際飛船是前蘇聯在1972年3月31日發射的“金星9A號”金星探測器,它的目的地是距離地球幾千萬公里遠的金星。然而,當這一個星際探測器發射升空后卻沒有前往金星,因為發動機故障的原因,它沒能飛離地球,繼續在地球軌道飛行,結果一飛就是53年時間。
由于“金星9A號”探測器發射任務失敗,所以前蘇聯為其重新編號為“宇宙482號”探測器。探測器發射失敗后,很快就被分裂成了4個部分,其中有2個部分尺寸比較小,在發射2天后就墜落地球大氣層了,另外這個重達495公斤的著陸艙就一直留在軌道高度環繞地球飛行。
在環繞地球飛行這么多年時間,由于空氣阻力等原因,這個著陸艙的飛行速度越來越慢,飛行軌道高度也不斷下降,最終在近地軌道“流浪”了半個多世紀后,它現在以失控的方式墜落地球了。
當發現“宇宙482號”金星探測器著陸艙即將要墜落地球的時候,很多科學家就開始對其進行觀測,并且計算它大致在什么時候、什么位置墜落地球大氣層。在使用望遠鏡對其進行觀測的時候,科學家發現著陸艙在近地軌道飛行的時候,上面好像掛著一個奇怪的東西,科學家猜測這可能是探測器的降落傘。
這確實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發現。因為很多航天器都沒有帶降落傘的,一般只有載人飛船或者像嫦娥五號、嫦娥六號之類的需要重返地球的探測器才會帶降落傘,而“宇宙482號”金星探測器著陸艙也帶有降落傘,而且它已經失控了半個多世紀了,降落傘還在,而且是直接就在外太空打開直接暴露在外太空了。
其實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了。因為“宇宙482號”金星探測器和一般的探測器不同,它的目的地是金星。按照計劃,“宇宙482號”金星探測器著陸艙需要登陸到金星表面展開探測的,而金星也有一個濃密的大氣層,所以著陸艙在登陸金星的時候可以借助空氣阻力進行減速,降落傘就是必須的了。在發射升空后,由于發動機提前關閉,“宇宙482號”金星探測器就沒法飛往金星了,最終重返地球。
荷蘭衛星追蹤員馬可·朗布魯克(Marco Langbroek)此前曾經表示,由于這個探測器的著陸艙本身是用來登陸金星的,需要承受金星460℃高溫以90倍地球氣壓的極端環境,所以它在重返地球的時候很可能會承受得住超過1000℃高溫的灼燒,然后穿過地球大氣層直接落到地面,它的風險等級和相同質量的隕石相當。
這個廢棄了幾十年的航天器重返地球,從某種角度來說的話算是一個好消息。因為自從進入航天時代以后,我們人類發射了成千上萬的航天器到近地軌道,有很多航天器早就已經墜落地球大氣層燒毀了,還有很多航天器依舊在環繞地球飛行。這個金星探測器就在近地軌道飛行了53年時間。
可能有一些網友認為,這些廢棄的航天器在近地軌道飛行對我們有什么影響呢?對于地面的我們來說,這些廢棄的航天器是沒有什么威脅的,但是對于在近地軌道飛行的航天器來說,可能是致命的威脅。
不管是正常飛行的航天器,還是已經廢棄的航天器,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飛行速度都很快,一般都接近地球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每秒,不同之處就在于正常運行的航天器是可控的,那些廢棄的航天器則是失控的,我們沒法控制它們怎么飛。這樣的話,就可能會出現航天器碰撞的情況。
雖然在浩瀚太空中,兩個航天器發生碰撞的概率很低,但在歷史上已經出現過這樣的事情。在2009年2月10日上午,美國銥星33與俄羅斯已報廢的宇宙-2251衛星在西伯利亞上空大約790公里的軌道上發生相撞,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衛星相撞事故。這次碰撞事件產生了一些太空垃圾,而這些太空垃圾對于其他的航天器來說又是致命的威脅。
現在越來越多國家參與到航天事業中,越來越多的航天器會陸陸續續發射到近地軌道,地球軌道資源變得越來越匱乏了。這些航天器在擁擠的軌道上飛行,有時候可能會遭遇到太空垃圾的威脅,一旦被這些太空垃圾撞擊的話,可能會導致航天器報廢甚至直接解體。
像空間站這些航天器還好,有預警系統,也有足夠的推進劑,所以當空間站發現有太空垃圾靠近的話,一般都會提前啟動發動機進行變軌來躲避這些太空垃圾。而那些衛星、探測器就沒這么多推進劑進行變軌了。
雖然現在科學家越來越重視近地軌道的環境問題,新發射的衛星、飛船、探測器等航天器都考慮到了變成太空垃圾的問題,所以這些航天器一般在結束使命的時候都會預留一部分推進劑進行變軌,然后以受控的方式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位置墜落地球,在大氣層中劇烈燃燒起來最后燒毀。
而在幾十年前發射的那些航天器現在已經報廢,我們沒法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處理,要么就讓它們繼續環繞地球飛行,在空氣阻力的作用下慢慢降低飛行速度、慢慢降低飛行軌道高度,然后以不受控的方式墜落大氣層。而這樣的話,墜落地球的時間、位置都是不可靠的,如果是掉入大海或者沙漠這些無人區域還好,如果是墜落到人口密集區的話就比較麻煩。
一顆北斗衛星被“抓”
既然已經失控的航天器沒法控制它們墜落,那想要快速處理這些太空垃圾的話,可能就需要把它們“抓”走,將它們送到更低的軌道早點墜落大氣層燒毀,或者將其拖到更高的軌道。如果這些航天器的軌道足夠高,它們可能做到永久留在太空。
我國在2021年10月24日發射了一顆實踐二十一號衛星。這顆衛星在2021年2月22日靠近一顆已經失效的北斗二號導航衛星,然后“抓住”這一顆北斗衛星。隨后實踐二十一號衛星進行“大機動”,將失效的這顆北斗衛星從地球同步軌道帶到“墓地軌道”。將這顆北斗衛星送到“墓地軌道”后,這兩顆衛星成功分離,失效的北斗衛星就留在了“墓地軌道”,而實踐二十一號衛星則變軌回到近地軌道。
現在我們進行了這一項技術的驗證,說明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清理那些依舊留在近地軌道“流浪”的太空垃圾是可行的。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手段去處理這些太空垃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