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議上,時任總參謀長的粟裕忽然遭到了錯誤的批判,很多人對此詫異的同時,也有了不同的選擇,有人“落井下石”,有人則仗義執言。
陶勇,王必成等人的挺身而出,讓粟裕感動的同時,他萬萬沒想到,陳賡也為他說了公道話。
當時有一份材料,說粟裕根本不會打仗,陳賡見此,當即就火了,如果粟裕不會打仗,黃橋戰役誰打的?蘇中七戰七捷誰打的?孟良崮戰役誰打的?
陳賡開口說道:“粟裕不會打仗,那么,在中國還有誰會打仗,請他站出來,讓我見識見識。”
陳賡在我黨的資歷,那是相當老了,他甚至要比一些元帥入黨的時間都早,也有人說,如果大革命失敗后,如果不是陳賡去搞情報工作,而是去領導根據地的建設,那么他很有可能也會成為元帥。
在軍中,陳賡也是個老好人,是個“開心果”,他無論是與毛主席,還是彭老總都有著深厚的私人情誼,面對陳賡的發火,有人承受不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后來有一次,粟裕因病情去治療時,遇到了陳賡,兩人相談甚歡,陳賡也推心置腹地對他講了很多話。
交談中,陳賡有些苦哈哈地對粟裕說道:“老兄。”
實際上陳賡的年齡要比粟裕大四歲,之所以稱老兄,也是朋友間的戲稱,粟裕向來比較謙虛,低調,他知道陳賡的資歷要比他老的多,所以,他怎么敢答應了,連連擺手。
陳賡也不在意,反而是說了一句話:“你知道為什么事情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嗎?”
粟裕搖搖頭,有些不理解,事實上,他也不知道,自己當總參謀長當的好好的,怎么人生就這么快發生了變化呢。
陳賡接著說道:“你犯了兩個大忌,你知道嗎?”
陳賡與粟裕都是軍中的老將,但是兩人真正相識,相知卻是在解放戰爭時期。
粟裕在我軍中屬于“后來者居上”,他真正展現出自己精彩的軍事才華,是在蘇中七戰七捷之后,而那個時候的陳賡,也是我軍赫赫有名的戰將。
有一次,陳毅與毛主席閑聊時說道:“我認為我黨20多年來創造杰出軍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陳賡等先后脫穎而出,前程遠大,將于彭、劉、林齊肩并進。”
這段對話中的彭指的是彭德懷,劉是劉伯承,林是林彪,毛主席贊同陳毅的看法,他說:“所見甚是,完全同意。”
1947年9月,粟裕指揮部隊打掉了敵人4.5萬余人,并攻克了許昌等50多座重鎮,在此期間,陳賡曾一度受到粟裕的指揮,戰后,兩人見面,那可真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而讓粟裕沒想到的是,在這個時候,陳賡居然一把將他給抱了起來。
眾所周知,粟裕的身材,并不算是魁梧,而且他平時里也不喜歡開玩笑,陳賡的做法,一時間讓粟裕羞紅了臉,粟裕趕忙說道:“好了,快放我下去吧。”
眼看自己“碰一鼻子灰”,陳賡倒也不在意,粟裕亦是如此,他反而認為陳賡性格耿直,沒有心眼,兩人一定合得來,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后來在分配戰利品時,兩人也是相互謙讓。
陳賡認為,他的部隊不過是在前面阻攔了敵人,真正殲滅敵人的,還是粟裕的部隊,粟裕卻是認為,沒有陳賡在前面阻攔,他也不會取得這么大的勝利,所以戰利品應該歸陳賡。
兩人相互“讓戰利品”,也讓他們之前的情誼,更為深厚了,能夠成為摯友,當然是興趣相投,所以,兩人也從朋友,發展為了好朋友。
既然是好朋友,那您說,是不是有啥好事,都應該想著對方啊?
1951年,黨中央決定調粟裕擔任副總參謀長,并主管作戰,粟裕知道自己的資歷低,也明白這份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他就推薦了陳賡,認為陳賡比自己合適。
粟裕此舉,當然是為陳賡好,但黨中央卻沒同意,而是堅持要他來,粟裕沒辦法,只好自己來干了。
不久,黨中央又決定要建一所高水平的軍事院校, 粟裕思來想去,便推薦了陳賡。
粟裕此舉,當然不是“假公濟私”,陳賡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的“佼佼者”,而且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所以,他來做校長,那可真的是合情合理。
事實證明,陳賡也沒有讓粟裕失望,他很快在東北建立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并利用自己的能力,將這所軍校推向現代化,正規化。
以至于后來錢學森來觀察時,都不得不感慨道:“在我國現有條件下,這么短的時間內辦起這樣一所完整的、綜合性的軍事技術學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跡。”
1955年,是粟裕與陳賡值得高興的一年,因為他們兩人都被授予了大將軍銜,這時,實際上粟裕與陳賡兩人,也已經在一起親密的工作,粟裕是總參謀長,陳賡則是副總參謀長。
對陳賡,粟裕相當信任,他每次外出,總是會讓陳賡替自己主持總參謀部的工作。
而粟裕在總參領導工作期間,也得到了其他人的一致肯定,上將張愛萍曾評價說:“粟裕同志任總長時期,是總參最好的時期,也是我心情最愉快的時期,也可以說,是軍隊建設最好的時期。”
能夠讓張愛萍有如此的感慨,當然也得益于粟裕與陳賡配合的默契。
只是到了1958年,隨著粟裕被錯誤批判,這一切也都變了,粟裕被撤職后,陳賡雖然很是打抱不平,但他并沒有什么辦法。
兩人后來再次見面,陳賡便推心置腹地對粟裕說:“老兄,你犯了兩個大忌,一,你本事是高,能力強,二,你為人太過于耿直,不懂人情世故。
1961年,陳賡因病去世,這讓粟裕尤其悲痛,不顧自己羸弱的身體,親自趕往醫院,見了陳賡最后一面,后來也是他在陳賡火化中,堅持到機場為陳賡送行,直到飛機飛入茫茫云端后,他仍久久不愿離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