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桀驁不馴,毛主席說他“好犯上”,他性格倔強,鄧主席說他“不好惹”,葉劍英元帥說他“渾身帶刺”,他是誰?他就是開國上將張愛萍將軍。
張愛萍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不僅組建人民海軍,擔任國防部長,研究“兩彈一星”,而且他還是著名的軍旅詩人、攝影家、書法家。很多人提起張愛萍將軍,都說他有個性有性格本事,但說得更多的還是他那火爆的脾氣。那么,這位被譽為“神劍將軍”的開國上將有哪些令人蕩氣回腸的故事呢?且允小編慢慢道來。
1935年9月,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于川甘邊界的俄界召開會議,決定將北上紅軍改編為陜甘支隊,下轄三個縱隊,縱隊下轄若干大隊。二縱隊所屬的第十三大隊大隊長、政委分別是陳庚、張愛萍。
后來十三大隊劃歸林彪的一縱隊管轄,有一天,一縱隊召開全體干部會議,十三大隊提前5分鐘到達了會場,然而會議主持人在大會上卻借口批評十三大隊遲到,訓斥他們不要把三軍團拖拖拉拉的作風帶到一軍團來,站在前排的張愛萍和陳庚都極為驚訝和委屈。
會后,張愛萍找到這位主持會議的縱隊領導說:“我們比通知時間早5分鐘到達,怎么能說我們遲到呢?”
對方說:“你們比其他部隊到得晚。”
張愛萍聽后炮筒子脾氣就上來了:“是以正式通知時間為準,還是以其他部隊到達時間為準呢?我們有什么問題,你就批評什么問題,不要無中生有,借題發揮,護己排外不是組織作風。”說罷,拂袖而去。
1936年2月,張愛萍一直引以為傲的騎兵團慘遭敵人伏擊,這一次慘敗是張愛萍的輕敵所致。
在撤職反省的平日里,心高氣傲的張愛萍一時心氣難平。
凱豐有意擠兌他,張愛萍憤怒回懟:“勝敗乃兵家常事!”
凱豐便激他:“打了敗仗還嘴硬,等著軍法處置吧!”
張愛萍怒道:“要殺頭,老子脖子在這里等著!”
幾天后,毛主席親自找反省中的張愛萍談話,看他不服氣的模樣,笑著問道:“怎么,你還不服氣?”
張愛萍梗著脖子回答:“沒有,我接受處罰!”
毛主席說:“接受處罰?你不是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嘛。”
張愛萍見狀不好意思地低頭訕笑。
1955年1月,張愛萍作為解放一江山島的前指指揮員,就在發起攻擊的前一天,他帶著前指參謀去前線指揮所的路上,華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轉來了總參的緊急通知:作戰行動立即停止。
張愛萍抓起電話就打給了主管作戰的副總長陳賡,一句客套話也沒有講,他急切地陳述必須開戰的三條理由。
陳賡向粟裕匯報后,粟裕說:“你報彭老總吧。”
由于這個決定是粟裕作出的,主要考慮是行動有可能受到附近換防敵軍援助。
彭老總接到陳賡的報告后,立即向毛主席報告,毛主席明示:“授權你來下這個決心!”
彭老總當即表態:“我相信前線指揮員的判斷,就按愛萍的意見辦,戰斗照原計劃開打。”
結果證明,張愛萍的分析判斷是準確的。一江山島登陸戰的捷報傳到北京后,毛主席高興地說:“打得很好!”
1956年,張愛萍受命領導國防科委,從此他與“兩彈一星“結下了不解之緣,從第一顆原子彈到“尖兵”式衛星,再到洲際導彈,無一不凝聚著他的心血,顯示了他卓越的領導藝術和組織才能。
他先后4次擔任核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現場試驗總指揮,成功地組織了中國首次原子彈塔爆、第一代地地導彈、空爆及第三次原子彈爆炸試驗,1980年5月,成功地組織指揮了中國第一顆洲際導彈的發射。他把核彈稱之為“打狗棒”,說有了“打狗棒”就有了還手之力。
1959年8月,廬山會議罷了彭老總的官。就在大家批判彭老總時,張愛萍僅從彭老總脾氣不好、習慣罵人等小節上敷衍一下,體現了他不誣陷忠良,不冤枉好人的人格和風骨。
會議結束后,大家紛紛坐飛機離開廬山。一開始張愛萍計劃乘坐總參的那架飛機走。
有人對張愛萍將軍說:“彭總坐的飛機還空著,沒人跟他一起走。”
張愛萍一揮手說:“走,我們跟彭老總一起走。”
這一關鍵時刻,張愛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了彭老總。
后來,張愛萍在一篇懷念彭德懷同志的文章中寫道:“彭總的一生,剛正不阿,光明磊落,堅持真理,敢于直言,襟懷坦蕩,疾惡如仇,上不畏權,下不凌弱,不為功利所驅,不為仕名所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為了真理和正義赴湯蹈火,義無反顧......,彭德懷同志,是一個真正的人,是一個大寫的人字的人。”
作為新中國第六任國防部長,張愛萍是中美關系正常化后,我軍與美軍進行軍事交往的第一人。
1984年6月,張愛萍應邀率中國軍事代表團對美國進行訪問。
到美的第二天,兩軍高級將領舉行會談,談判的主旋律是和諧的,但不免夾雜著濃濃的火藥味。
期間,一位美國將軍質問張愛萍將軍:“50年代初,你們為什么出兵朝鮮?”
張愛萍回敬道:“那你們為什么跨過太平洋出兵朝鮮呢?”
對方傲慢地說:“我們是聯合國的部隊。”
張愛萍反駁道:“聯合國的部隊是誰組織的?炮彈落到我們家門口了,還想讓我們坐以待斃嗎?你們出兵是干涉別國內政,我們出兵是保家衛國。”
一來二去,直說得對方啞口無言。
隨后,張愛萍又針對美方在臺灣問題、核試驗問題上的挑釁性行為進行了有理有節有力地回擊。
會談小憩期間,還有一小插曲,幾個美國老兵突然間走了過來,見到張愛萍大聲地喊道:“救命恩人,您還記得我嗎?”
張愛萍將軍定睛一看,立馬認出是41年前,來中國幫助抗戰遇險獲救的5位飛行員。他們遇險時正是張愛萍的新四軍三師營救的,后來才得以安全回國。
如今時隔數十年見到救命恩人,他們自然是激動不已。在溫伯格專門為此事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張愛萍把這些飛行員在新四軍駐地留下的照片送給了他們。5位飛行員高興極了,連聲道謝。
回國后不久,一封舉報信隨即遞到軍委主席鄧小平的案前,內容是舉報國防部長張愛萍在訪美期間與敵對勢力搞同盟。
張愛萍得知后即刻給鄧主席寫了一封信,信中請求撤掉他的國防部長職務。
原來,在會談開始前,美軍方提出無理要求:五角大樓內的美軍參謀長聯席作戰指揮室不允許非軍事人員進入。
駐美大使館的隨行人員聽到這個要求后義憤填膺,覺得這是明擺著的歧視性政策,建議會談取消。
張愛萍考慮要突破技術封鎖,疏通中美兩軍的關系,爭取軍事技術合作才是此行的重中之重。于是決定遵從美方提出的條件。
訪問的成果,是中美兩國國防部長簽署了兩軍有關合作的協議,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中美兩軍簽署的第一個合作協議。
張愛萍將軍在這次訪問中所表現出的民族氣節,成為廣泛傳頌的一段佳話。
話說回來,接到張愛萍的信件后,鄧小平喊來張愛萍談話。
張愛萍將軍余氣未消,當著鄧小平的面大聲說道:“違反了中央規定的國防部長是該撤職嘛。”
張愛萍將軍在1987年黨的十三大后正式退休,雖然退休了,但他還是被選為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張愛萍得悉后苦笑著說:“休息就休息了,還問個什么?”
退休后的張愛萍將軍有了更多的時間從事他的業余愛好,他的書法造詣很深,尤善行草,行云流水,從容超脫,自然飄逸,顯示出極高的藝術修養和文化氣質。此外,他的攝影作品構圖精巧,飄逸優雅,他的詩詞作品韻味濃厚,氣度非凡。
2003年7月5日,開國上將張愛萍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