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近期發布了《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既是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和新國九條要求的具體舉措,也是在總結行業多年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為行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
《方案》要求行業機構進一步樹立以投資者最佳利益為核心的經營理念,實現從重規模向重投資者回報的轉型,并通過從產品發行、投資管理、考核機制等全鏈條、多環節的設計和重構,強化與投資人利益綁定,實現公募基金功能性和盈利性的有機結合,以堅持投資者為本,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一、解決行業痛點,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公募基金行業歷經二十余年高速發展,管理規模突破30萬億元,但伴隨著市場的牛熊轉換,基金公司的規模擴張和投資人獲取良好回報兩者之間的節奏有時并不匹配,同時“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問題也不時被討論。
回顧公募權益基金的發展歷程,規模大擴張往往都發生在牛市時期。無論是2006-2007年,還是在最近的2019-2021年,牛市里催生基金明顯的賺錢效應,帶動基金越來越熱銷,事后回顧看,往往行業大量的規模增量,都是在牛市末期進來的,后面這部分投資人的回報體驗自然不太好。
此次《方案》的出臺,正是源于對行業發展歷史和現狀的深刻洞察?!斗桨浮分睋敉袋c,通過建立浮動管理費機制、強化長周期考核、將投資人盈利納入考核標準、優化行業格局等 25 項舉措,推動行業回歸價值創造本源,對促進行業秉承“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初心,改變發展理念,轉變經營行為,回歸高質量發展的軌道,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構建投資者回報導向的新生態
具體來看,《方案》明確要求基金公司建立以基金投資收益為核心的考核體系,大幅提升中長期業績、投資者盈虧等指標權重,并對基金經理實施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這一改革明確要求基金公司摒棄 “規模沖動”,專注于投研能力的持續提升。
《方案》還提出,要建立與基金業績掛鉤的浮動管理費模式,對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實施差異化費率。這一舉措將基金公司收入與投資者回報深度綁定,重構了基金公司的考核機制,要求基金公司更關注長期收益而非短期規模擴張。
行業內經常有基金“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的說法,在“好發”和“好做”之間,到底應該如何選擇?這次《方案》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應該優先選擇“好做”而不是“好發”,這樣無論是長周期的業績考核還是投資人的盈利指標,都比較容易出成績。其實,長期而言,兩者并不矛盾。如果一個基金管理人每次都是從投資人回報的角度優先選擇“好做”,那么長期而言,該管理人的產品應該也是“好發”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樣的行為不僅可以為投資人提供良好的長期投資體驗,也肯定會增強信任。行業內也確實有這樣的機構,堅持把投資人回報放在第一位,從長期看,確實取得了很好的結果,這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三、中小基金公司的新機遇:專業化與差異化的再出發
需要提到的是,《方案》的出臺以及行業發展邏輯的重塑,對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具有特別的意義。
中小基金公司往往處于謀求生存期,對規模天然有著更高的期望,如果定力不夠,往往有更強的短期規模沖動。而《方案》確定了長期主義以及投資者回報為本的原則后,不僅可以轉變整個行業的發展導向,更有利于幫助中小基金公司從短期規模與投資者回報之間的患得患失中走出來,從而沉下心來去穩步發展。
《方案》提出“制定中小基金公司高質量發展示范方案,支持特色化經營、差異化發展”,也為中小基金公司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博道基金將以《方案》為指引,立足自身稟賦,探索特色發展路徑。
首先,認真練好內功。以創造長期有競爭力回報為主要目標,以為投資人實實在在賺錢為基本要求,堅持基于投資本源的正確理念、打造科學的體系以及構建有競爭力的團隊,力求一步一個腳印,去做好投研能力和體系的建設;
其次,聚焦細分領域,從小處做起。例如,結合歷史沿革和自身稟賦,在指數增強等領域,扎根耕耘,并通過研究迭代,逐漸建立優勢;
另外,加強投資者服務,構建長期信任關系。通過建立 “慢富道” 客戶服務品牌,向投資人傳遞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的理念,引導投資人通過堅持長期投資提升投資體驗。
總之,《方案》的出臺,標志著行業發展進入以投資者回報為核心的新時代,相信在《方案》精神的指引下,行業發展將迎來嶄新的面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