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清區獲悉,武清正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建設京津產業新城“新產業之城”為統領,深化“通武廊”改革試驗,同時,加速推動產業起勢“升級蝶變”,打造區域一體化、京津同城化示范樣板。
布局低空經濟新賽道
1小時環京通勤圈加速成型
產業協同的硬核突破,與創新生態的柔性滋養相得益彰。當天津大學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的科學家們在AI論壇碰撞思維時,武清未來產業先導區已悄然布局低空經濟新賽道。這種“頂天立地”的創新格局,驅動著武清從承接疏解向協同創新躍升。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的塔吊與未來產業先導區的無人機,共同勾勒出“六鏈五群”產業圖譜的立體圖景。
時空距離的壓縮,讓協同發展更具質感。“1小時環京通勤圈”加速成型。今年,京津城際每周五新增3趟停靠武清站的列車,讓跨城上班族的通勤時間縮短了半小時;4條京津定制快巴覆蓋京津主要居住區,跨域公交、通勤定制公交無縫銜接,讓雙城生活“像坐地鐵一樣方便”;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穩步實施,京津塘高速楊村西出入口、大王古莊出入口加快推進建設,進一步提升區域交通一體化水平。
享受京津同城化服務
看病買藥乘車“一卡通關”
在北京市通州區政務服務中心,劉先生用自助機辦完天津社保業務后點贊:“以前要跑兩趟,現在10分鐘搞定,這才是真正的同城待遇!”當政務服務自助機實現北京市453項、天津市211項事項異地自助辦理,社保卡匯聚人社、金融、地方交通、鐵路出行“四網融合”,民生領域的“軟聯通”正與交通“硬基建”實現共振。家住廊坊但在武清工作的趙女士說:“現在看病買藥、乘車出游都‘一卡通關’,感覺三地越來越近。”
同時,大運河畔,18個文旅項目集中簽約落地,“福運武清”品牌正將千年運河文化轉化為生態文旅新名片。以小鎮為核心,武清正全力打造“賽展演食住購樂訓游”全場景消費平臺,建設京津冀地區最具特色的時尚主流消費目的地。
京企落戶跨越式發展
加快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
以西諾通科這家科技“新勢力”企業為例,該企業是從北京遷入的食品安全檢測企業,僅用一年,營收便實現從200萬元到2000萬元的跨越,成為協同發展的鮮活樣本。在京津產業新城,西諾通科從租賃600平方米辦公區起步,到擁有3600平方米研發生產空間,不僅將研發、營銷、生產全鏈條扎根武清,更以年增50%的營收增速,成為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的核心供應商。“我們將生產搬來武清,更將這里作為總部去發展。”該企業總經理吳迪說。
未來,武清區將加快建設京津產業新城,找準方位定位,推進站產城融合發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商文旅融合發展,加強與亦莊等周邊地區和高校院所的對接合作,發展新質生產力。(記者張珊珊 圖片由武清融媒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