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場讓全球為之矚目的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在瑞士日內瓦緊鑼密鼓地舉行著。
這場閉門磋商持續了兩天,總共談了超過16個小時,被認為是自特朗普政府4月初對中國商品加征145%關稅以來,兩大經濟體之間最關鍵的一次交流。
在12號凌晨,中方發布了中美會談的結果,通報中的一句話讓全球都松了口氣。
在發布會上,中方宣布與美方就經貿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整個會談氣氛既坦誠又有建設性,取得了不少成果,還達成了重要共識。
更關鍵的是,兩國決定一起建立一個規范化的磋商機制,以便以后繼續討論各自關心的經貿問題。
“實質性進展”這幾個字一出來,就像給全球經濟打了一針強心劑。
這場談判從一開始就備受關注。自從貿易戰打響,中美兩國之間的摩擦就越來越嚴重。
美國先是單方面加了關稅,中國也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這一來二去,不光兩國的經濟受到了影響,連全球金融市場都跟著動蕩起來。
數據顯示,在貿易戰期間,中美之間的貿易額大幅縮水,美國企業的成本大漲,消費者的購買力也被壓制。
而中國的出口企業同樣壓力山大,在這種情況下,這次在日內瓦的談判,不僅是中美兩國的希望,更牽動著全球的目光。
誰都能看出來,美國現在日子不好過,關稅戰已經反過來傷了自己的經濟。
美國第一季度GDP縮水了0.3%,36萬億美元的國債利息壓得喘不過氣來,洛杉磯港的集裝箱吞吐量更是暴跌了35%。
這些壓力下,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談判時只能硬著頭皮撐場面,臉上寫滿了“笑不出來”。
雖然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擺出一副“談得很順利”的樣子,但實際上他已經悄悄讓團隊降低了談判條件。原本堅持對中國145%的高關稅,現在也妥協到了分階段調整。
再看看中國這邊,底牌可不少!一方面,中國是世界工廠,美國很多東西都離不開中國制造;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的稀土依賴也非常嚴重,這些可都是中方的有力籌碼。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美雙方才在短短兩天時間里就達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共識,還計劃發布聯合聲明。
這也說明,這次中美會談的氣氛非常不錯,談得挺順利,很多重大問題都已經有了明確的溝通和解決。
尤其是雙方還建立了一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為接下來解決關稅問題、徹底結束特朗普挑起的“關稅大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中美經貿關系回到正軌開了個好頭。
不過,這次會談其實不能算是中美貿易關系的真正“破冰”,更像是一次雙方試探彼此信任的機會。
中美之間的深層矛盾還是沒解決,尤其是在高科技、能源、金融這些領域,兩國的競爭還會持續很久。
而且,這次會談并沒有提到像臺灣問題、南海主權、稀土出口這些敏感話題,這些才是未來可能會引發摩擦的重點。
所以,雖然這次日內瓦會談釋放了一些積極信號,但它只是中美博弈的開頭,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美對話的同時,烏克蘭局勢開始緩和,南亞邊境的緊張也暫時平息,感覺整個世界似乎都按下了“暫停鍵”。
說到底,這其實是各國在面對多重危機時做出的理性選擇,也是全球力量重新平衡的一次預演。
而中國的影響力早就不容忽視了,無論是在全球供應鏈、區域治理還是國際外交上,中國都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