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前腳跟你好說好商量取消了關稅,后腳直接就開始第二輪關稅戰,特朗普這個總統還真是把治國當成過家家了。
美國對于中國有所求,中國也確實死死的捏住了美國“命門”,想要東西卻不給出十足的誠意,那生意就沒得談,國際交易就是這么現實,但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日本在這個時候咬了“老大哥”一口。
美國到底想從我們這得到什么?日本為何開始“反美”了?
關稅下調,誰緩了口氣?
日內瓦的談判室里,氣氛緊張到極點,2025年5月12日凌晨,當中美雙方代表終于走出會議室時,他們臉上的疲憊難掩復雜的心情,所謂的“實質性進展”背后,是無數個通宵達旦的拉鋸戰。
美方代表貝森特在鏡頭前努力擠出微笑,宣布雙方達成了初步協議,說是雙方同意取消91%的加征關稅,暫停24%的對等關稅90天,聽著是挺美。可這墨水都還沒干透呢,大家心里就開始打鼓了:這玩意兒靠譜嗎?能長久嗎?
特朗普政府之前的表現,那政策連貫性簡直是個笑話,說變就變,跟小孩兒似的,這種反復無常,讓看熱鬧的都替他們捏把汗,誰還敢全信他的承諾?這短暫的平靜,保不齊就是下一場大風大浪來臨前,那詭異得讓人心慌的寧靜。
要說這協議,背后的小心思可多了,美國那邊撤了九成已經加上去的對華關稅,聽著挺大方吧?可人家也不是完全取消關稅,而且還叫“暫停實施”,期限九十天,中國也照方抓藥,調整了反制措施,這么一算,美國對中國收的關稅,理論上是降到了三成。
但您可別忘了,這里頭有兩成是之前就存在的“芬太尼稅”,真正因為這輪貿易摩擦新加的部分,實際上也就降了一成,那“暫停”的部分,就像一把劍懸在談判桌上空,明擺著是給自己留了個隨時翻臉的后門。
特朗普政府這回急著想把高關稅這塊燙手山芋扔掉,也不是沒原因的,從沃爾瑪貨架越來越空,到通用汽車的生產線時不時就得停一下,美國經濟的各個環節都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疼。
企業倉庫里的貨周轉越來越慢,生產計劃全被打亂,這些都是逼著他重新坐回談判桌的壓力,說白了,貿易戰打的就是消耗,拼的就是意志,自家市場都開始叫喚了,再硬的決策者也得掂量掂量這代價。
可即便這樣,要讓他把所有加的關稅都取消了,那面子上又掛不住,于是乎,就整出這么個九十天的觀察期,既是給自己一個臺階下,也是看看風向。
至于之前美國單方面對中國芯片產業下的狠手,還有那筆爭議不小的芬太尼稅,這次協議里頭提都沒提,就這么輕飄飄地擱置了,美國態度這不明擺著嘛,未來的麻煩,早就在這兒埋下種子了。
中國這邊應對起來就從容多了,關稅對等調整是肯定的,但美國眼巴巴瞅著的稀土出口、半導體關鍵材料供應,還有那些大豆牛肉的替代進口這些“非關稅”牌,中國聲明里用詞那叫一個講究,說是“暫停或取消”。
這幾個字彈性可大了,意思就是看你美國后續怎么做,我這兒的牌隨時能跟著變,這種底氣從哪兒來?還不是因為中國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和巨大的國內市場撐腰,貿易摩擦是帶來了損失,但遠沒到傷筋動骨、引發供應鏈崩盤的地步。
美國軍工離不開中國的稀土,這都快成公開的秘密了,反過來,中國老百姓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在貿易戰里頭反倒是越來越低,全世界的好東西多著呢,誰說非得吊死在一棵樹上?這么一來一回,誰更需要誰,不是一目了然嗎?
中國在這場拉鋸戰里,不僅沒亂陣腳,反而借著這股東風,把國內經濟結構給好好調了調,從以前那個“世界工廠”加速往高端制造、產業鏈大哥的方向轉,甚至還主動擠掉了一些經濟泡沫。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中美關稅問題剛有所緩和,特朗普又有了新的動作,他似乎不打算就此停歇,很快又將目光投向了新的領域,準備開辟“第二戰場”。
他高調宣布大幅降低在美國銷售的處方藥價格,據說降幅可能高達三到八成!這聽起來是為了民眾著想,因為美國的藥價在全球范圍內都算高的,同一種藥品,在美國的售價往往比其他發達國家高出數倍,這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可你再仔細琢磨琢磨他這套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特朗普直接把藥品降價跟相關國家的汽車出口給捆綁到一塊兒了,放出話來要是藥企不配合降價,那你們國家生產的汽車也甭想再賣到美國來!這不就是把國內醫保改革的問題,硬生生跟國際貿易條件攪和在一起嗎?
這手法跟之前對中國加關稅那套簡直一模一樣,換湯不換藥,說白了就是一種變相的“醫藥關稅”,這也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想動美國那個根深蒂固的“醫療保險復合體”的奶酪了。
他頭一個任期那會兒,也搞過類似的降藥價,結果呢?輝瑞、強生這些醫藥巨頭聯手告到法院,最后不了了之,現在又來這套,只不過這次矛頭更多是對準了外國的藥企。
而特朗普這邊的小心思還沒正式開始,另一邊的日本卻給特朗普出了一個難題,石破茂要和特朗普對著“干”,你說這事邪乎不邪乎。
日本怎么開始咬美國了?
日本首相石破茂突然提出要爭取對美國出口“0關稅”,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當年是特朗普發動關稅戰后,首批尋求談判的國家之一,其姿態一度非常溫順,以至于許多人認為美日之間最有可能迅速達成協議。
誰能想到幾輪談判下來,雙方非但沒啥進展,日本的態度反倒是越來越硬氣,石破茂撂下話,說日本不會為了達成協議就做出重大讓步,還有小道消息傳出說日本可能會把手里攥著的巨額美國國債當成談判的籌碼。
這是什么路數?以前這招“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拿對方的痛處當王牌的打法,似乎更多是些大國之間才玩的,現在連一向被看作美國在亞洲鐵桿小兄弟的日本,也開始“叛逆了”?
日本的底氣一部分源于其強大的經濟實力,日本企業在美國進行了大量投資,創造了就業機會,石破茂就曾警告,如果美國對日本汽車加征高額關稅,日本車企在美國的投資能力將受到嚴重影響。
豐田公司甚至暫停了在德克薩斯州的巨額建廠計劃,并暗示可能撤回部分在美國的工作崗位,這直接威脅到美國地方經濟和就業。
更何況日本是美國國債的主要海外買家之一,其在金融市場上的影響力不容忽視,這種金融影響力也是日本與美國進行博弈的底氣來源。
全球貿易這盤棋,往往是隨著各國實力對比的悄悄變化而變化的,特朗普政府在貿易問題上,一會兒強硬得像塊石頭,一會兒又想找臺階下,他政策本身那種高度的不確定性,其實就反映出一種藏不住的焦慮。
無論是對中國搞極限施壓,最后還是不得不回到談判桌前,還是對盟友日本軟硬兼施,結果卻碰了一鼻子灰,抑或是想拿醫藥價格當新突破口,都清清楚楚地顯示出,在全球經貿格局重新洗牌的當口,美國是多么想保住自己的老大地位。
其他國家怎么接招,怎么在全球化的新階段里找到共贏的路,這本身就是個需要大家一起琢磨的課題,九十天眨眼就到,是握手言和還是再掀桌子,鬼才知道,我們就好好的等待事情發酵就好了。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