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關心】
在日內瓦中美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的第二天,5月13日,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巴西、哥倫比亞和智利三國總統親臨,把會議的規格提升了一個層級。這一屆中拉論壇是在美國發動全球貿易戰背景下召開的,之前外界不會想到中美經貿會談取得突破,部長級論壇因元首來訪得到了提升,結合這幾點,體會一下本屆論壇的特殊意義。
5月1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國家會議中心出席中國—拉共同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并發表主旨講話。中國外交部網站
中國在拉美的戰略布局早已超越貿易,展現深遠考量。為確保糧食安全與供應鏈穩定,中國在拉美投資了充足的基礎設施。巴西桑托斯港作為南美最大港口,是中國農業進口關鍵節點。中糧集團正建設其海外最大出口終端,出口能力將涵蓋大豆、玉米等。中企在帕拉納瓜港、秘魯的深水港也有布局,加速亞洲—拉美貿易。這些項目是對美國農業的戰略替代,是貿易戰中“未雨綢繆”的體現。中國在日內瓦展現談判誠意,又通過中拉論壇加速南方合作,在貿易戰中的“兩手準備”清晰可見。
此次三位拉美領導人到訪,為中拉合作注入了新的政治動能。巴西總統盧拉抨擊特朗普關稅“令人無法接受”,贊揚中國為全球南方“典范”,強調中巴關系潛力無限,雙方共建“命運共同體”。中巴簽署農產品、基礎設施等新協議,標志巴西借助中國轉型大宗商品經濟的最新一步。巴西學者分析,盧拉視中國為貿易盟友與抗衡美國的地緣政治力量。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訪華,宣布將加入“一帶一路”,強調不應“單看美國”。
《北京宣言》與行動計劃將鞏固中拉合作,巴西新聞網站“Brasil 247”預測其將取代“華盛頓共識”,成為拉美經濟外交新指南。“華盛頓共識”自1989年提出以來,代表了以美國為主導的IMF和世界銀行推行的自由市場政策,包括私有化、去監管和財政緊縮。這些政策在拉美往往導致經濟依附、社會不平等及發展受限。過去數十年,IMF的結構調整計劃常迫使拉美國家削減公共開支、開放市場,換取投資,卻導致經濟危機和社會動蕩。與“華盛頓共識”的單向輸出不同,《北京宣言》強調平等合作、尊重主權,契合中國倡導的“南南合作”與多極化世界愿景。中國在拉美的經濟足跡為《北京宣言》的可信度提供了支撐。2024年中拉貿易額達5190億美元,約為十年前中拉論壇成立前的兩倍。
總而言之,不僅中國,拉美國家等廣大全球南方國家的重大議程設置,已經越來越多地不把美國考慮在內,甚至主動地“去美國化”,推動沒有美國參與的雙邊和多邊合作,美國已經從一個建設性的符號,變成一個破壞性的符號。除美國以外的世界,正在共同努力把它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符號。這個歷史性的進程已經啟動,并積蓄了巨大的能量和慣性。即使美國的態度有所轉變,或者有一些權宜之計,也很難再取信于世界。就算釘子拔出來,洞也會在。換句話說,美國的重要性因為美國不負責任的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及其力量的有限性,在綜合作用下不斷下降,一個新世界正呼之欲出。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