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劍天涯
首先坦誠的說,從已知公開渠道的報道來研判:印巴雙方互為對手多年,雙方都對對方的雷達,通信等電子信號信息有不錯的掌握。
這個可以從印巴雙方互有對對方防空設施保護嚴密的關鍵,先進的軍事地面設施(官方報道5月8日巴方拉合爾周邊的防空導彈設施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被突襲,近幾日印度及巴方包括首都圈,軍用機場,武器生產工廠,彈藥庫等被對方突襲)被打中可以得到佐證。
既然雙方都過于了解對方,對對方先進敏感裝備掌握的情況大致在一個差不多的水平(一方可能達到80%,一方可能是60-70%水平),武器總體水平也相近(也即沒有拉開軍迷圈慣稱的代差)雙方沖突對抗就更講究戰術戰法的應用,指戰員的水平的發揮了。
在現代戰爭中,如果己方電磁信號被對方掌握(如S400等防空導彈雷達在沖突中開過機,被標定了某區域,某某位置部署),但又沒有及時變換位置(更換陣地),就很容易被對方想各種招拿捏了。
俄烏沖突中也證明了,地面的身管火炮,火箭炮等沒有發揚打了就跑的風格,一旦在沖突中暴露了己身位置,很容易在幾分鐘或幾十分鐘內就招致對方反擊火力的報復。
從上面的基本觀點,其實我們可以很容易反推出本輪印巴沖突中陣風及S400戰例里的關鍵隱藏細節。
比如殲10C利用霹靂15擊落陣風那次(由于各種號已經大量補充了各種對或者不對的時間,數量,地點等細節,赤劍這里就不多占字數了),赤劍個人認為哈,巴方應該是靈活采用了下面的戰法。
巴方起飛了中系的預警機和戰斗機在空中執勤,并通過數據鏈的形式把印方空中幾十架軍機的情況回傳到了巴方首都圈的地下指揮設施內,為巴軍方高層分析決策提供空中態勢信息。
在預警機及地下防空指揮節點的調度安排下,巴方的梟龍和殲10被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和高度以應對多個方向(有路邊社消息稱4個)印軍戰機的動作。
在印方使用防區外的空對地武器對巴方目標發起攻擊的時候,巴方高層下達了己方待命戰機摧毀這些空中目標的指令。
于是在ZDK-03數據鏈信號的傳輸下,殲10發射了霹靂15空空導彈。
這里基本可以確認采用了“A照B射”的模式,預警機負責用遠程雷達不斷更新陣風戰機的實時位置,殲10,梟龍等中式戰機負責發射導彈。(赤劍以前為什么說,大概率是梟龍,殲10則需要后期更多信息去證實,原因很簡單。空戰那會,巴方擁有的殲10數量還比較少,大概只有梟龍的1/7數量,并且殲10抵巴才2年這樣,成軍形成戰斗力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當時寫文章成文也早,基本今天大家看到的,是引用昨天信息匯總的,所以從嚴謹的角度出發,赤劍用了是否是殲10的霹靂15取得戰果,目前尚需后續更多消息去證實的謹慎說法)
這里就有2個赤劍認為比較關鍵的細節。
第一就是我們的預警機和我們的戰斗機及發射的空空導彈不斷的數據鏈加密通信,更新目標機(陣風)的位置,修正我們戰機特別是我們生產的導彈的位置,以便霹靂15導彈最后能在100多公里外擊中陣風。
殲10沒有照射或者短期瞬時照射(用于機上搭載的霹靂15框定目標),并且霹靂15導彈的主動導引頭壓低了開機時間,所以在陣風沒有來得及做出反應之時就已被擊落。
很多軍迷認為57空戰中陣風的雷達告警設備故障,赤劍個人認為這種可能性非常非常的低(原因主要是雷達告警裝置機制并不復雜,所以顯得可靠。第二不只一架陣風被擊落,第三不只陣風被擊落還有米格29,蘇30等,我們總不能鬼扯的認為印度不論是法國還是俄羅斯的軍用飛機,雷達告警設施在本輪印巴沖突中都故障吧?這種情況明顯就是巴方戰術戰法應用得力),主要原因是霹靂15的彈載雷達在離陣風很近的位置才開機(個人估計10-12公里這樣),所以雷達告警器被霹靂15導彈最后鎖定了,也正常顯示告警了,但就幾秒鐘的處置時間,根本來不及讓印度反應,在霹靂15的優勢殺傷區間被斬殺了。
霹靂15的末端速度,加上迎頭而來的陣風戰機的速度,及不可逃逸區讓陣風的戰果穩穩的收入了霹靂15的囊中。
在140-160公里這樣的距離,霹靂15靠慣導及空警預警機的巴基斯坦版不斷修正位置,對著陣風所在的位置狠狠的撲去,疊加末端加速,能讓印度飛機警鈴大作的彈載雷達晚開機的BUFF,霹靂15,殲10和ZDK-03就把體系之間相互配合的效能發揮到了最大處,所以陣風變成了“鬼風”也就不足為奇了。
時間有限,我們只能下一文,我們分析下S400的兩次實例了。(本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