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空軍基地里飄著一股焦糊味,三架價值2.5億美元的陣風戰斗機殘
骸還冒著青煙。巴鐵兄弟的殲-10C掛載著中國造霹靂15導彈,在克什米爾上空給全世界表演了什么叫做"外科手術式空戰"。這事兒可把五角大樓急得跳腳,您猜怎么著?他們發現自家吹了十年的AIM-120D導彈,原來是個"西貝貨"!
話說2014年美軍宣布列裝AIM-120D時,那牛皮吹得震天響:160公里射程、雙脈沖發動機、智能抗干擾。結果今年五角大樓審計報告曝光,這款導彈壓根沒裝雙脈沖發動機,射程實際不到80公里。這就好比相親時說自己一米八,見面才發現穿了十公分增高鞋墊。更絕的是,這套把戲愣是忽悠得中國軍工所當真了,悶頭搞出個射程200公里的霹靂15,直接讓美國空軍參謀長查爾斯·布朗承認"必須加速研發下一代導彈"。
要說這霹靂15的絕活,得從去年珠海航展說起。當時有個印度軍事記者湊近展臺,拿游標卡尺量導彈尾噴口,突然"哎呦"一聲——這發動機怎么有兩道環形縫?內行人都懂,這就是雙脈沖發動機的"命門"。簡單說,這技術就像給導彈裝了兩個油門,第一個油門推著導彈竄到4馬赫,關機滑翔省油;等靠近目標了,第二個油門突然點火,末端沖刺時還能玩出15個G的蛇形機動。您想想,戰斗機做9個G機動都得把飛行員壓得滿臉通紅,導彈這最后一哆嗦,任你陣風還是臺風都得變抽風。
今年初巴鐵兄弟在邊境搞演習,故意放消息說梟龍掛的是老式導彈。印度空軍信以為真,派陣風貼著實控線挑釁。結果殲-10C從200公里外齊射霹
靂15,預警機數據鏈實時更新目標位置,導彈飛到半道還能切通信頻道防干擾。最損的是,霹靂15的主動雷達開機后,印度飛行員耳機里突然響起字正腔圓的英文提示:"您已被鎖定,建議彈射逃生"。后來殘骸照片顯示,導彈直接鉆進了陣風的菊花,法國人引以為傲的頻譜電子戰系統,在咱的氮化鎵雷達面前成了聾子的耳朵。
要說美國人現在多上火,看看他們的軍工復合體就知道了。洛馬公司去年偷偷重啟塵封二十年的流星導彈項目,想把沖壓發動機技術撿回來。可問題是霹靂15用的雙向數據鏈,能把預警機、無人機、甚至地面雷達都編成一張天羅地網。這就好比打麻將,咱這邊四個人互相看牌,美軍還擱那單打獨斗。最近F-35在琉球周邊晃悠,殲-20根本不用開火控雷達,靠霹靂15的數據鏈共享就能"隔山打牛"。
更絕的是霹靂15的"智能學習"功能。去年臺海演習,導彈打移動靶船時突然遭遇強電磁干擾。結果導引頭自動切換成紅外+雷達復合模式,硬是頂著干擾把靶船指揮塔削成了禿頂?,F場的技術員后來透露,這導彈的AI算法師承阿爾法狗,專門研究過如何破解箔條干擾?,F在霹靂15生產線上的老師傅都說:"咱這導彈打出去,就跟外賣小哥送餐似的,顧客躲哪個胡同都能找著門牌號。"
不過最讓美軍脊背發涼的是霹靂15的"下餃子"速度。成都飛機設計所的王總工去年喝高了透露,現在一條生產線月產能頂美軍三年產量。您算算,美軍現有AIM-120庫存不到2000枚,咱們光南部戰區庫存就能讓每個飛行
員分到20枚。最近琉球方向的鷹擊21反艦導彈演習,眼尖的軍迷發現,霹靂15居然能跟反艦彈玩"跨界聯動",這擺明是在演練"空海一體戰"。
要說這背后的軍工故事,得提天箭科技那幫"技術瘋子"。當年研發氮化鎵發射機時,總工帶著團隊在實驗室睡了三個月,最后用高壓鍋改造出真空腔體?,F在他們的固態發射機體積比可樂罐還小,功率卻頂得上老式雷達車。更絕的是成本控制,霹靂15的導引頭造價只有美軍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氣得雷神公司工程師直罵街:"中國人是不是偷了煉金術?"
看著印度陣風冒著黑煙栽進克什米爾山谷,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王偉烈士那架被撞的81192。如今咱們的飛行員坐在殲-20里,看著頭盔顯示器上跳動的霹靂15參數,再不用"撞機"這種悲壯的方式守護領空。這枚修長的白色導彈,裝著的何止是炸藥,分明是中國軍工從望塵莫及到并駕齊驅的逆襲史詩。下次再有外機挑釁,咱們大可以優雅地提醒:"注意保持安全距離,本區域特產霹靂牌快遞,時效精準,概不退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