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院病房到社區站點,有一群白衣天使正以專業化、多元化的服務踐行南丁格爾精神。他們中有不少人不僅是基礎護理的執行者,更是心理療愈師、中醫技術能手、社區健康守門人和醫療創新者。在第114個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記者走進奉賢區的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記錄下這群用專業與溫情重新定義護理職業的白衣天使。
不只打針和配藥 “一專多能”護士專業又全面
"這里有點酸嗎?我現在貼的這個穴位能改善您的睡眠質量。"在奉賢區中醫醫院八病區,護士余華丹正為患者實施耳穴貼壓。作為一名已取得中醫技術適任證的高年資護士,除了日常護理工作,她還要為病區的患者開展辨證施護、實施中醫適宜技術。
同時,她也是一名糖尿病專業護士,每周要在糖尿病護理門診開展健康宣教及中醫護理,在病房里,一旦來了新病人,她也會第一時間進行專業指導。“早飯吃了啥?”“饅頭和牛奶。”“有沒有邊吃饅頭邊喝水?其實我們糖尿病患者正常飲食要干的和濕的分開來吃……”
雖然這位"雙證打工族"要比其他病房護士更為忙碌,但余華丹認為能力的提升讓她在護理時更加游刃有余,“在專科科室中,我們更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專科能力,而這樣的雙重資質不僅能讓我能更專業、更全面指導患者,同時也能更好地‘傳幫帶’。"余華丹說道。
而在社區,這里的護士似乎“什么都要會一點”。"阿伯,我們今天來更換下阿婆的導尿管。"奉浦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長諸小紅拎著出診包爬上老式居民樓。轄區內88歲的李阿姨臥床一年半,社區每個月都會安排護士上門護理。該中心去年開展居家護理服務就超400人次。
“早就已經不是只會打針、發藥的時代了。”諸小紅邊檢查壓瘡邊叮囑家屬防范下肢靜脈血栓。在她看來,社區的護理工作和過去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8年前剛入職時,諸小紅的工作只是"三件套":打針、發藥、量血壓,如今她擁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糖尿病管理證、執業藥師證等不少專科證書,成為了“一專多能”的社區護士。不僅僅是她,在中心護理團隊的35名護士中,有20余人持有PICC維護、安寧療護等專科護士證書。
造口、傷口護理,慢病健康管理,上門護理……從疾病的照護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甚至一些二級醫院的專科護理內容,隨著與社區居民的更深鏈接,“一專多能”護士已成為社區護理的培養目標。“現在居民會說到社區也能解決,不用跑二三級醫院處理了,這種認可和信任對我們來說非常珍貴。”她笑道。
剛柔并濟破偏見 成就“不一樣”的男護士
隨著越來越多的男同胞加入護理團隊,男護士已不再擁有過去“偏見”的濾鏡。在奉賢區的2427名護士中,有61名男護士活躍在臨床一線。他們也同樣擁有著“雙重身份”。
"您好,這里是上海心理熱線,很高興為您服務,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助您的嗎?”“慢慢說,我在聽……"在奉賢區精神衛生中心的心理熱線室,護士劉孝福每月都會到這里接聽求助電話。作為精神科病房的護士長,他還兼具著心理療愈師的身份。
“精神科護理是醫術更是心術。”十五年的護理工作,在劉孝福看來,不光光得力氣大,還得格外細致與細心。病房里住了15年的老王近日情緒低落,細心的劉孝福捕捉到異常,便找了個機會單獨和他聊聊天。“這幾天看你好像都情緒很低落,能不能告訴我你哪里不開心了?”
剛入職時,劉孝福便發現與這些特殊的病患溝通相處,遠比想象中難得多。為了更好地開展護理工作,他考取了心理治療師資質,在護理中掌握溝通技巧,通過專業心理干預一次次化解患者的情緒危機。“我想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護理工作能讓我了解他們的疾病和病痛,而心理治療能讓我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內心創傷之類的,通過不同角度能更好、全面地去護理他們或提供更人性化地幫助。”
而在奉賢區中心醫院,80后的重癥專科護士何山則展現了臨床男護士的創新智慧。十多年的臨床護理工作,他不斷探索創新。在ICU病房里,2019年成立的何山護理創新工作室像個"發明車間",鋁蓋開啟器、通用型霧化器、消毒便捷裝置……1項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的背后,是這位男護士10多年的臨床洞察。
"很多創新發明都是在平時護理工作中發現的靈感,我和我們護理團隊就常常琢磨怎么讓護理更安全。"作為創新工作室的負責人,何山滔滔不絕地介紹他的作品——一種通用型霧化器,可以滿足任何患者霧化吸入的要求。
而何山的創新精神也漸漸地影響到了周圍的護理人員,如今,區中心醫院ICU護理團隊已成為一支致力于臨床護理用具創新的團隊,一批年輕的護士也在何山的帶動下走上了創新護理之路。對于何山來說,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未來我們的這些專利,能把實用的成果轉化出來,運用到病人身上,真正地服務于病人,服務我們這個行業。”
據悉,截至2025年4月,奉賢區共有2427名護士。今年,區衛健委各醫療單位將從節日慰問、職業發展、人文關懷及福利保障、心理健康四大維度舉措關心關愛這群白衣天使們。
正如受訪護士們所言:"希望社會看見護理工作的專業價值,我們也在服務中收獲成長與快樂。"這個護士節,讓我們致敬這些用專業溫暖生命的"多面手"。
記者:吳口天 陳嘉安 王東
實習生:周暢
編輯:何海丹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