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照片上她的母親抱著她的女兒和父親坐在前排,
她和妹妹兩家人站在后面,
她的個子有1.91米,在照片里依舊顯眼。
一家人圍著蛋糕,笑聲不斷。
3歲的女兒超像她,媽媽一頭白發,爸爸看起來很顯年輕。
這樣的時刻,讓惠若琪覺得特別溫暖。
惠若琪2018年退役了,在同一年還找到了人生中另一半,
她現在有很多個身份,其中教師是一個。
01
惠若琪現在可不只是個媽媽,她還在南京師范大學當老師。
每天她走進教室,學生們都喊她“惠老師”,那叫一個親切。
她于體育學院教授排球課程,講解起來頭頭是道。
此外,她還常常與學生暢談女排精神。
她常說,運動不只是為了比賽,
還能讓人更有活力,學習也更好。
在她執教南師大的數載光陰里,
南師大女排兩度斬獲全國大學生聯賽冠軍。
這般佳績的取得,與她的傾心付出密不可分。
這支隊伍成立不過寥寥數年,
卻能取得這般成績,誰人能不豎起大拇指稱贊呢?
惠若琪還常跑去指導隊員,
場上那股認真勁,跟當年比賽似的。
她不光在學校忙,還通過“惠基金”幫鄉村的孩子。
她帶著團隊去偏遠學校,給孩子們建排球場,
教他們怎么發球、扣球。
有次活動,國旗在破舊的操場上慢慢升起,
孩子們唱國歌的聲音特別響。
有個孩子跑過來說,長大要考出去,
再回來教更多人打排球。
惠若琪聽完,眼眶有點紅,
可她沒多說啥,只是點點頭。
此事讓她意識到,排球并非僅僅是一項運動,
更能夠點燃孩子的夢想。
她跑這些地方,沒想著出名,就是想讓更多孩子接觸排球。
最近,她作為南師大體育學院的副院長出現在舞臺上,
那是女大學生文化節的開幕式,講述體育精神。
02
可誰能想到,惠若琪也有過迷茫的時候?
2018年,她選擇退役了,徹底告別賽場。
那會兒她才27歲,身體傷病太多,沒法再打高強度比賽。
剛退役之時,她常常感覺生活中似乎缺失了某些東西。
晚上睡覺,經常夢到自己訓練遲到,醒來才發現不用去球場了。
她不想就這么閑著,決定去南師大讀博士,學點新東西。
讀博的日子不輕松,可她愣是咬牙讀完了,還留校當了老師。
她還辦了個VAL業余排球聯賽,讓普通人也能打比賽。
聯賽剛起步的時候,麻煩事兒一大堆,
錢不夠,俱樂部也不多。
惠若琪沒退縮,四處跑著拉贊助,
找人商量怎么擴大規模。
現在這聯賽已經有上百支隊伍,
連國外的俱樂部都來參加。
她忙這些事兒的時候,沒想著賺大錢,
就是想讓排球更普及。
退役之后,她并未如部分運動員一般,
靠接代言來渾渾噩噩度日。
她選了條難走的路,
可這條路讓她覺得自己沒白忙活。
誰說退役就得過安逸日子?
她偏要折騰出點不一樣的東西!
03
要說惠若琪為啥這么拼,還得從她當運動員那會兒說起。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
正是她率領中國女排斬獲勝利,榮膺冠軍。
決賽打塞爾維亞,比賽拖到第四局,比分咬得死死的。
惠若琪的肩膀里嵌著七根釘子,
每一次扣球,她都鉆心的疼。
她曾兩度接受心臟手術,險些與賽場絕緣。
直至關鍵時刻,她頑強地頂住壓力,
一記探頭球干脆利落地絕殺對手。
那一刻,全場沸騰,她哭得稀里嘩啦,隊友抱成一團。
這塊金牌,是中國女排12年后重奪奧運冠軍,意義大了去了。
可她的排球路,不是一上來就順風順水。
小時候,惠若琪就是個高個子女孩,
她在幼兒園就鶴立雞群。
在她上小學的時候i,她就去了南京中山東路的體校,
在這里開啟了她的排球訓練生涯。
那會兒她起步晚,別的孩子都會扣球,
她還在練怎么墊球。
她不服輸,每天對著墻練到手臂發麻,慢慢跟上了進度。
小學快畢業,別人因為考試不來訓練,她從沒缺過一堂課。
教練看她這么認真,給了她更多上場的機會。
到了初二,教練找她父母,說想讓她進職業隊。
其實她的父親也是打排球的,她父親身高有1.97米,
曾經當過大學排球隊隊長,
可以說這一個愛好也漸漸地影響到她,
但是父親從未想過讓女兒打職業賽。
父母覺得打球是“青春飯”,怕她以后沒出路。
惠若琪卻舍不得球場,她喜歡比賽的緊張感,
喜歡跟隊友一起拼。
她跟父母說好,先試試看,不行就回去讀書。
進入省隊之后,訓練強度驟增數倍。
她每日疲憊不堪,往往一沾枕頭就酣然入睡。
可她沒喊過苦,一年后,她直接被國家隊挑中了。
03
國家隊的日子更不好過,隊里全是頂尖選手。
惠若琪的身體條件并非極為優越,肌肉力量亦不甚突出。
她唯有依靠勤加練習,深入研究對手打法,
方能尋覓到屬于自己的節奏。
她花了比別人更多時間去練習。
漸漸地,她成了這個隊里的中堅力量。
每次比賽,她皆全力以赴。
隊友對她信賴有加,教練亦對她頗為倚重。
她并非生來就如此厲害,
其卓越之處全然是憑借點滴汗水磨礪而成。
2024年,惠若琪再度現身奧運會,
只不過此次是在解說席上。
那場中國女排和土耳其對決的比賽,
她親眼看著,打得激烈,讓人看著很揪心。
最后她們沒進四強,場館的歡呼聲漸漸散去。
惠若琪在直播里喊了句“我們愛你!中國女排!”,
那聲音發出來微微有些顫抖。
她眼里有淚光,不是因為輸球,
而是想起了自己的排球路。
從賽場到解說席,她換了個角度看排球,也看到了更多。
她發覺,在比賽的背后,有眾多工作人員在忙碌奔波,
原來排球并非僅僅局限于賽場之上的事情。
說起惠若琪的路,跟別的運動員比,真是挺不一樣的。
不少退役運動員熱衷于承接代言、拍攝廣告,
日子過得頗為愜意。
還有些人當教練,帶隊訓練,繼續留在賽場邊。
可惠若琪呢?她偏不走這些尋常路。
她跑去讀博士,當老師,還辦聯賽,建球場,忙得團團轉。
VAL聯賽,使排球不再為少數人所專享,普通人亦能參與其中。
而惠基金,宛如一抹曙光,為鄉村孩子帶來了嶄新的希望,
照亮了他們前行的道路。
南師大的學子因她而鐘情于排球,亦對運動萌生熱愛。
誰能不佩服她這股勁?她愣是把退役后的日子過出了新花樣!
04
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會有很多個角色,
把這些都平衡起來也相當不容易。
但是惠若琪做到了,她是一個運動員,
是國際排聯傳播委員,江蘇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是教師;
在家里是女兒,是媽媽,是妻子等,
這些個角色也都詮釋著她的精神。
同時讓孩子們對排球運動有了更多的熱愛,也激勵著每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