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已經進入決定產量的抽穗揚花期,因干旱缺水,小麥植株高度比往年同期低10厘米左右,麥苗葉片發黃,農戶豐產信心受影響。”
2025年1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氣象干旱快速發展,降水稀少,江南、華南一些地方旱情仍在發展,一些地方已出現“連年旱”現象,需警惕對農業生產后續環節帶來的影響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中國氣象局5月新聞發布會數據顯示,截至4月26日,我國氣候呈暖干特征,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月內氣溫波動明顯,華南、長江中下游以及華北等地氣象干旱階段性發展。
受氣象狀況影響,我國南北多個糧食產區遭遇冬春連旱,部分地區達特旱,部分田土板結一捏就碎,一些重點水庫水位偏低……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江蘇、廣西、陜西、河南、湖北等地采訪了解到,多地旱情有加重趨勢,病蟲害早發多發,個別地方數十萬人飲水困難。
基層干部和專家表示,當前多地正值小麥中后期田管、產量形成關鍵期,部分地區旱情持續發展、小麥生長量不足、植株不高,可能影響收成,建議多部門協同抗旱,多舉措改善田間小氣候,穩生產促豐收。
步入南京中國綠化博覽園荷蘭園,記者看到,大量花卉因干旱枯萎,土壤板結嚴重(2025 年 5 月 2 日攝) 趙久龍攝 / 本刊
黃淮海等地大范圍干旱 一些地方呈加重態勢
“五一”假期,步入南京中國綠化博覽園荷蘭園,記者看到,大量花卉因干旱枯萎,土壤板結嚴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剛過去的4月,江蘇平均氣溫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高,這幾天澆水增濕作用不明顯,“水分蒸發快,地里不存水,旱得厲害,一些花卉缺水嚴重很快就枯萎了?!?/p>
氣象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秋播以來,江蘇多地降水持續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約六成,長江大通流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6%,淮河以南地區出現明顯氣象干旱,蘇南多地已達特旱級別。另據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監測調度,4月27日全省350個小麥土壤墑情監測點監測結果顯示,32%墑情點出現不同程度的干旱,主要集中在里下河、丘陵麥區。當前,江蘇全省小麥受旱面積超400萬畝。
“我們監測發現一些耕地10厘米耕作層土壤相對濕度較低。”江蘇省氣候中心副主任項瑛說,多地出現冬春連旱,部分地區旱情持續發展、小麥生長量不足,可能影響穗粒數、粒重形成等。近期氣溫回升快,土壤失墑加速,一些地方旱情呈加重趨勢,出現一般的降雨也是雨打地皮濕不解渴。
在江蘇徐州、宿遷、南京等地,一些田塊缺墑較重,田間泥土板結,輕輕一捏就碎,部分地區小麥出現干枯現象。農戶反映如果旱情持續發展,一些高亢地區小麥抽穗遇阻可能有減產、絕收風險。無錫陽山水蜜桃種植戶張女士說,干旱少雨使陽山水蜜桃出現很多畸形果。
除江蘇外,多地旱情持續時間長、波及范圍廣。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旱災害防御局副局長丁勝祥說,今年以來長江流域降水明顯偏少,中下游各分區降水偏少,來水偏枯。截至4月底,長江中下游漢口、湖口、大通站水位較歷史同期偏低2米多。
受旱情影響,一些重點水庫水位偏低。在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位接近水庫死水位。漢江水利水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4月以來,上游來水偏枯,較多年平均下降約七成,目前水位是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以來同期極值之一。
記者在陜西渭南、咸陽、西安、安康等多地采訪了解到,土壤失墑加速旱情發展并呈現加重趨勢。安康市水利局數據顯示,今年4月以來,安康全市平均降水量僅7.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九成,江河徑流偏枯,旱情還在發展蔓延。
陜西省涇陽縣海普糧食專業合作社共種植冬小麥7600畝,負責人張高民告訴記者,旱情持續發展影響麥苗正常生長?!靶←溡呀涍M入決定產量的抽穗揚花期,因干旱缺水,小麥植株高度比往年同期低10厘米左右,麥苗葉片發黃,農戶豐產信心受影響?!?/p>
在廣西,多地糖料蔗生產和灌溉受影響、魚塘干涸、人員受災。廣西來賓市興賓區各鄉鎮糖料蔗受旱面積約98.2萬畝,其中絕收面積0.34萬畝,重度受旱面積約22.2萬畝。受旱情影響,蔗區新植蔗、宿根蔗出苗參差不齊,冬春植蔗出苗比往年同期晚15天左右,部分新植蔗出現蔗芽壞死現象;50多個縣市區出現干旱災害,累計超40萬人受災。還需要注意,廣西部分河流出現超警洪水,可能發生旱澇急轉。
類似情況還出現在河南、云南等地,河南全省有110萬畝小麥受旱,多數分布在西部丘陵山區,缺乏基本灌溉條件,產量受到明顯影響,個別地塊絕收;云南旱情已致40多個縣市區約20萬人飲水困難,據云南省水利廳介紹,全省旱情自今年2月份以來快速發展,累計造成20.94萬人、12.33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農作物受旱面積達31.07萬畝。
旱情持續 種糧成本走高 病蟲害早發多發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王會軍等受訪專家表示,2025年1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氣象干旱快速發展,降水稀少,江南、華南一些地方旱情仍在發展,一些地方已出現“連年旱”現象,需警惕對農業生產后續環節帶來的影響。
一方面,持續旱情推升農民種糧成本。陜西涇陽縣鍵濰糧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武說,正常年景下合作社種植的1.5萬畝小麥需兩次灌溉,今年降雨偏少,麥田要灌溉四五次,據測算當地灌溉成本每畝約50元,每多一次灌溉就得多支出數十萬元?!昂屯晗啾?,今年4月我們這里氣溫超過28攝氏度已經達到15天,遠超去年的4天,長時間高溫炙烤,麥苗失水干枯,不利于產量形成。”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一名干部反映,蔗農采取拉水車噴灌抗旱的,每畝用水約10噸,采取水肥一體化設施滴灌的,每畝用水約8噸,根據地塊情況,每畝地單次澆水費用為數十元至上百元不等,因干旱時間已達6個多月,部分地區至今已經投入抗旱3次到5次,花費較高。
另一方面,高溫干旱致病蟲害早發多發。王會軍說,氣溫升高易滋生病蟲害,威脅糧食生產。記者在陜西涇陽、乾縣等多地采訪發現,麥田里病蟲害呈早發之勢。張高民說,在關中一些糧食產區,小麥蚜蟲等主要蟲害提早約15天發生,農民在抗旱的同時,需應對蟲害早發、多發的不利形勢。此外,旱情影響還導致廣西來賓市興賓區蔗區甘蔗管護面臨防蟲難情況。
王會軍表示,當前極端天氣擾亂農業系統,也暴露出在抗性良種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基層干部告訴記者,黃淮海等地降水持續偏少,部分地區表層土壤相對濕度不足50%,目前冬小麥和油菜品種適宜田間持水量為75%至80%,麥、油抗性良種的培育是破解土壤旱情難題的突破口之一;河南5月份發生強對流、“干熱風”天氣概率大,小麥存在倒伏風險,對田間防風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更高要求,若后期仍無有效降雨,加之基礎設施不完善,如出現“干熱風”對小麥產量影響更大。
跨區調水保灌抗旱 多舉措改善田間小氣候
聚焦部分地區旱情對春播造成的不利影響,財政部近日會同農業農村部下達中央財政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3.76億元,支持山西、江蘇、安徽、河南、廣西、陜西等6?。ㄗ灾螀^)做好抗旱救災等相關工作,重點用于對相關地區開展噴肥保苗、澆水補墑、農作物改種補種等農業生產抗旱防災救災措施給予適當補助,助力減輕災害影響。
眼下,全國多地相關工作已陸續開展。江蘇省水利廳科學統籌水資源調度,繼續做好調水、蓄水、保水工作,依托長江來水,沿江泵站全力調水,今年以來累計引水超110億立方米,“江水北調”“江水東引”“引江濟太”三大調水系統持續引水逾60億立方米。蘇北地區主要水源地洪澤湖、駱馬湖、微山湖、石梁河水庫“三湖一庫”蓄水量48.3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偏多5%,提前為“三夏”生產儲備水源。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近期聯合印發通知,允許各地根據實際需求因地制宜使用已下達的2025年省級糧食及重要農產品生產應急救災資金2億元,必要時各地還可根據需要整合使用其他資金,支持各類主體積極開展抗旱防災工作。
廣西多地氣象部門搶抓有利氣象條件持續開展增雨作業,累計影響面積超15萬平方公里;部分地區農業農村部門及時推廣旱稻種植,相較傳統水稻種植可節水超七成;多地通過新媒體平臺傳授一水多用小技巧,實現水資源最大化利用。
針對氣候極端性加劇、多地旱情持續發展情況,基層干部和農業專家提出相關建議。
提升氣象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多部門加強會商協同抗旱。中國農業大學自然災害學博士孔鋒認為,準確預測中長期干旱趨勢還存在較大挑戰。專家建議,強化氣象科技創新,更新預測手段和方法,同時強化與其他部門聯合會商與研判,提高中長期預報預警能力。淮河流域四省相關部門可聯合召開抗旱會商會,部署流域旱災防御工作。
中國氣象局干旱氣候變化與減災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強建議,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加強應急管控,嚴防局地短時強降水造成城市內澇和山洪地質災害。
及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改善田間小氣候。陜西省寶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趙海斌認為,受旱地區氣象部門可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在小麥根部、莖稈有灌溉保障的情況下,對小麥頂部、麥穗等進行持續補水,加強精細管理,不斷改善田間小氣候,助力小麥生長。與此同時,警惕干部意識懈怠,做好打抗旱“持久戰”的準備,防止野外火災等。
強化農業抗逆穩產新品種選育,加強旱澇同防技術研究。王會軍等專家認為,長期以來,糧食品種選育工作多注重高產、優質并行,隨著氣候變暖加速、氣候極端性加劇,一些糧食產區育種和栽培技術應加快向抗逆、穩產、高產方向轉變,強化抗逆穩產新品種選育,加強抗逆穩產栽培技術研發和集成應用。
此外,多地應提前部署防范夏糧收獲期間遭遇高溫干旱和多輪強降雨導致旱澇并發、旱澇急轉等情況,強化宣傳增強農民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加強農業生產旱澇同防技術研究。
?。ú蓪懹浾撸黑w久龍 劉彤 農冠斌 馬意翀 李思遠 林碧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