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李孝華 通訊員 張輝)入夏以來,漢陰縣城關鎮遭遇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土壤墑情不足,部分村組出現人畜飲水困難,農田灌溉告急。面對旱情,該鎮黨委、政府迅速響應,通過“科學調度+科技賦能+全民參與”的多維模式,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和農業生產安全。
該鎮以“先生活、后生產”為原則,構建“水源監測—動態調配—應急送水”三級供水體系。針對水源枯竭區域,鎮黨委、政府協調灑水車開展送水保供行動,解決300余戶群眾飲水難題,并實時監測轄區23座中小型水庫水位,動態調整供水方案,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為確保水質安全,該鎮水利站聯合供水公司對轄區各水廠清水池進行清洗消毒,更換濾料,針對地勢較高的村組,采取分時段供水、錯峰供水和家庭蓄水等方式,最大限度減少水資源浪費。
沿城關鎮月河兩岸作為漢陰縣“糧袋子”主產區,受旱情影響,部分土壤出現龜裂。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在稻油輪作基地設土壤墑情監測儀13處,以“按需供水”開展滴灌、噴灌,并指導農戶采用地膜覆蓋、葉面噴施抗旱劑等技術,降低作物水分蒸發。在草橋、五一、中壩等糧油生產大村,集中使用抽水機、噴灌機等設備,優先保障干旱最嚴重地塊的灌溉需求。
為確保節水理念深入人心,鎮政府通過“村村響”廣播、入戶宣講等方式,發放節水手冊5000余份,倡導“一水多用”理念。為應對長期干旱,該鎮加快水利設施升級改造,通過科學調度,已為下游村組提供抗旱水源,有效緩解旱情。同時,該鎮整合水利、氣象、農業等部門數據,建立旱情動態監測預警系統,實時掌握水源變化和農田墑情,為抗旱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據了解,自出現旱情以來,該鎮以“群眾飲水無憂、農田灌溉有序”為目標,嚴格落實“聯村領導包村到戶”責任體系,堅持每日上報旱情和抗旱保供動態,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堅決打贏抗旱攻堅戰,聚力守護群眾的“糧倉”和“水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