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墨韻聲光:一個可以聽、可以看的朗讀視頻欄目,重構(gòu)文字的生命力。
“重慶生得如此驚心動魄,我們活得那樣獨一無二。”
“重慶一直就在這里,從沒放棄任何的流浪者,等待我的腳步聲由遠(yuǎn)而近。”
世間有座叫重慶的城
作者/吳景婭 朗讀/張蓓
有人說世間有大江的地方,難有大山;有大江大山的地方,難建大城。大江大山大城三者皆有的地方,那里的人活著是戰(zhàn)無不勝的鷹隼,死去會是魂靈不散的大魚。
我是什么呢?我將會是什么呢?
半個多世紀(jì)了,我在這座被稱為故鄉(xiāng)的大城的大山大水間跋涉、徘徊、徜徉……就想得到一些答案:這里的巖崖為何會成為我的胎記?它時而暴戾時而溫存的潮汐為何總會在深夜與我同眠?
每個人都無法選擇故鄉(xiāng),它是宿命般的來途,更是無法消掉的耳語——它追逐著我們行走的腳步,始終如影相隨,給予這腳步以刺激、左右、成就或毀滅。故鄉(xiāng)是我們內(nèi)心最馴良的那片草原。但,或許也是一生無法擺脫的沼澤……
我坦誠,我曾是重慶的背叛者。曾經(jīng),我對這個故鄉(xiāng)嫌棄之極:它的山高路不平,酷冷酷熱的天氣,狹窄破爛的街道,戰(zhàn)吼似的說話方式……都成為我遺棄它的理由。我以為逃離故鄉(xiāng)只需要跳上火車或登上飛機——空間的變幻就會讓我重新投胎!
我去了安詳平坦的濱海之城北海。在那里,我也曾風(fēng)生水起,樂不思蜀,任憑異鄉(xiāng)的月光撩撥我的野心。然而,遠(yuǎn)離重慶的日子卻突然讓我看清千里之外故鄉(xiāng)的容顏,它身披霧藍(lán)色的羽毛,飛起來輕盈,落地時莊重,它是那樣地拒絕雷同、平庸,慢條斯理——它是進攻型的城,只為閃電般的愛情和熠熠生輝的詩歌出擊,只為敢于探險的勇士頒發(fā)居民證!
而我卻在一夜之間丟失了生命的鹽水,它始終在哺育我的根須,我卻渾然不知——我的重慶,它從不是上天的恩寵之地,它不叫“天府之國”“江南水鄉(xiāng)”,沒有“四季如春”“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它叫火爐、霧都,山高路不平……它未必宜居——或許,老天從來就沒打算安排人類在這里居住……
但,有一群人卻選擇了這里,他們登高遠(yuǎn)望,逢山開路,逢水架橋。有坡,爬上去;有坎,邁過去。他們比猿類更擅長攀崖渡水,比白虎更兇悍無畏,他們是寫《山海經(jīng)》的人——他們與天災(zāi)人禍搏斗、講和,以自己的爽朗、耿直喚醒了山河的母性。山河接納了他們,寵愛他們,呼應(yīng)他們……他們成了這片土地的親人與主人——危乎高哉的大山讓他們行走艱辛,卻還給他們靈活的體魄、矯健的步履;霧色深重的冬日讓他們難見艷陽,卻還給他們火鍋和美女……老天很公平,欠一還十,從沒讓他們吃虧!
而他們也很老實誠懇,挑選了這里,便挑選了自己的命運:一心一意,絕不反悔!
他們是誰?他們是我們的祖先,他們也是現(xiàn)在的我,我們——每一個重慶人。
重慶生得如此驚心動魄,我們活得那樣獨一無二:我們活的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速度與激情,“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風(fēng)花與雪月……
為什么重慶總能在中國歷史上多次扮演拯救民族和國家的重要角色?為什么總能在生死存亡面前穩(wěn)如泰山,力挽狂瀾?因為歲月早已給予了我們堅韌不屈的性格,絕路逢生的本領(lǐng),它們成為了一種重慶基因,根植在每一個重慶人的血液之中。這黃金般的禮物世世代代地饋贈下來,讓我們靈魂穿梭如風(fēng),無人抵擋……
很多時候,我凝視著這座廣大之城,誠惶誠恐地問自己:配做她的子民嗎?對得起她俊秀的身姿,豐沛的柔情,慷慨的賜予以及愛?……
月明星稀,我獨自騎著文字之馬,踢噠在重慶的崇山峻嶺之間,遠(yuǎn)眺一條條大河與溪流如一些故事般地展開,人物登場、歷史登場,它們是磅礴厚重的史詩,更是半部人間煙火……
“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yuǎn)……旅人得叩擊每個生人的門,才得以敲響自己的家門……”
我曾流浪去了荒涼海岸,鐘聲響起,我得找到木槳和船,以及,引我回家的航標(biāo)……
原來,重慶一直就在這里,從沒放棄任何的流浪者,等待我的腳步聲由遠(yuǎn)而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