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基建狂魔,任何一條有價值的河流,都將被我們充分開發利用。
截止到2024年底,我國水電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3%,就是我國無數江河做出的貢獻。
然而在我國西南部地區,有一條水能遠超三峽的河流,卻始終無法被我們征服,至今沒有一座水電站運營。
這條超級河流,就是赫赫有名的怒江。
怒江全長3240公里,其中三分之二位于我國,約為2013公里,其天然落差更是高達4848米。
同時怒江擁有巨大的水源補充,受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的影響,怒江流域降水充沛,尤其是進入雨季之后降雨更是連綿不絕,這也是怒江徑流的主要水源。
同時在高海拔地區,還有大量冰雪融水匯入其中,讓怒江水源十分充沛,徑流總量約為700億立方米。
巨大的水量加上夸張的海拔落差,導致怒江的水能資源極為豐富,規劃裝機容量可達2.1萬兆瓦,待開發的可開發容量居全國第二位。
如果怒江全階段開發利用,其年產電能預計達到1029.6億千瓦時,比我國三峽每年847億千瓦時還要多。
然而水能資源如此豐富的河流,卻是一片水電的荒漠,整條河流幾乎沒有一座真正的水電站。
到底是什么,阻礙了基建狂魔修建水電站的步伐呢?
其實早在2003年,云南省就曾著手在怒江上建設水電站,甚至規劃了“兩庫十三級”的水利發電系統,就是一個対怒江進行全面開發的大計劃。
如果該計劃得以實施,不但我國擁有了一個媲美三峽的電力來源,還能解決沿岸水患,帶動沿岸經濟,改善交通條件。
可以說怒江水電的開發建設,是一個一本萬利的大工程。
然而對于這樣一個工程,卻涌現出大量的反對聲音。
反對者中提到的最大問題,是怒江所處的橫斷山區,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躍的地震帶之一。
的確,橫斷山區地質結構復雜,每年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地震發生。
根據歷史數據,在20世紀云南發生5.5級以上地震高達333次,7級以上大地震13次,這個頻率十分驚人。
因此如果要在怒江上建造水壩,就必須應對頻繁地震的考驗。
一旦水壩被地震破壞,其積蓄的水源就將成為奪命利劍,對下游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
同時怒江兩岸多為陡峭巖壁谷地,多發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也會對水電站的壽命造成極大影響。
如果水電站建成后,收益無法彌補投資,也將是對財政的巨大浪費。
另外,在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地區,還是我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之一,有170萬公頃的森林需要保護。
這里有我國25%的高等動植物,有77種瀕危保護動物,其下游還是我國水稻的原始基因庫,有我國保存最完好的野生稻種群。
如果真要全面開發怒江的水電站,有可能會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影響動植物的生長。
正是在一些環保人士的反對,以及一些專家對地震帶的擔憂中,怒江水電站的開發工程一直停滯,直到今天怒江還是一個水電荒漠。
不過近些年,對于怒江水電的開發,又有了一個新的提議。
怒江開發的難點在于地震和環保,但豐富的水能資源如果不能利用,也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因此有人認為,如果我們可以通過引水工程,將怒江水源引到金沙江或者其他河流,就可以實現對怒江水的充分開發。
對于這個提議,大家認為是否可行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